手指肌腱损伤显微缝合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分析
2021-11-29史京京
史京京
新沂市人民医院外科,江苏新沂 221400
手指肌腱损伤,为临床常见肌腱损伤类型,常见病因为切割伤、刺伤。手指肌腱损伤后,患者手部功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正常生活[1]。手术治疗为手指肌腱损伤常见治疗方法,显微缝合术的应用及发展,极大提升了手指肌腱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成为临床中首选术式。积极预防显微缝合术肌腱粘连,并进行功能锻炼,是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2]。目前,临床中多在显微缝合术后予以手指肌腱损伤患者常规指关节锻炼,以提升指关节活动度,促进手部功能恢复[3]。然而,常规锻炼开展时间较晚,锻炼不够全面,容易发生肌腱粘连,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4]。有研究指出,于显微缝合术后早期,积极开展全面手功能锻炼,能够预防肌腱粘连,全面提升指关节活动度,并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5]。该研究方便选择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期间在该院行显微缝合术治疗的手指肌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随机对照研究,探究术后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期望能够指导临床,为手指肌腱损伤患者合理制定康复锻炼方案,以提升患者的综合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72 例手指肌腱损伤行显微缝合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将所有患者分入参照组、研究组,各36 例。参照组:男/女为19∶17;患者年龄21~57 岁,平均(39.74±4.28)岁;损伤原因:切割伤15 例,刺伤21 例;肌腱损伤区域:Ⅰ区6 例,Ⅱ区8例,Ⅲ区3 例,Ⅳ区7 例,Ⅴ区6 例,Ⅵ区6 例。研究组:男/女为20∶16;患者年龄23~56 岁,平均(40.02±4.24)岁;损伤原因:切割伤17 例,刺伤19 例;肌腱损伤区域:Ⅰ区7 例,Ⅱ区10 例,Ⅲ区4 例,Ⅳ区4 例,Ⅴ区7例,Ⅵ区4 例。组间基线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展开进一步研究分析。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单纯手指肌腱断裂,腕关节平面损伤;接受显微缝合术治疗。
排除标准:患肢有麻木史、失能史、疼痛史者;肌腱严重损伤,手术治疗后无法保证手功能康复效果者;有上肢创伤史、手术史者;精神状况异常,或不愿意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参照组:常规指关节锻炼。叮嘱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接受治疗,在医生指导、护理人员协助下拆卸石膏,并予以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及换药护理。于拆石膏后(术后2 d 左右)予以患者常规指关节锻炼,即进行“屈”“伸”“旋转”“外展”“内敛”锻炼,4 次/d,每次每个动作重复30 次。并进行握拳抗阻锻炼,4 次/d,15 下/次。
研究组: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具体内容如下:①功能锻炼宣教:围绕手指肌腱损伤相关知识、功能锻炼必要性对患者进行宣教,以加深患者的认识,提升其自主锻炼意识。②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 d~2 周):以被动锻炼为主,于术后1 d 即开展功能锻炼,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于石膏中做被动指关节锻炼,主要锻炼动作为被动“屈”“伸”,4 次/d,每次屈伸2~5 次,并逐渐增加运动频率,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主动屈伸锻炼、主动上举、环形按摩。③术后中期功能锻炼(术后2~4 周):去除石膏,以主动手指功能锻炼为主,主要锻炼动作为“点”“敲”“旋”等,3 次/d,每次持续20~30 min,以患者能够接受为宜。④术后晚期功能锻炼(术后4 周~3 个月):主动手功能锻炼,主要锻炼动作为“伸掌”“握拳”“压指”“旋转腕关节”,并逐渐增加锻炼幅度,至“全拳”“勾拳”,3 次/d,每次持续20~30 min。并指导患者做日常生活锻炼,如扣纽扣、打字、弹琴等,鼓励患者力所能及地参与日常生活,自主进食、穿衣、刷牙,以锻炼手部功能。在锻炼过程中不能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二次肌腱损伤。
两组患者均持续锻炼至术后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于术后3 个月,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以下指标:(1)总指关节活动度:以总指关节活动度(TAM)评价标准为依据做出评价[6]。TAM 是手部各关节主动屈伸度总和与主动屈伸受限度总和之间的差值,可以分为:①优(TAM>220°),手部关节能够正常活动;②良(TAM>200°),患侧手部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的75%;③可(dTAM>180°),患侧手部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的50%。差:没有达到上述标准。达标率=(①+②)/36×100.00%。(2)康复效果满意度:参照牛洪艳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制作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护患沟通、病房环境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技术4 维度、26 条目,每条目1~5 分,总分26~130 分。①非常满意:104~130 分;②一般满意:78~103 分;③不满意:<78 分。计算满意度。满意度=(①+②)/36×100.00%。(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ADL 量表为工具,该量表共包括14 项日常生活内容(做家务、穿衣、进食、备餐等),1~4 分/项,1 分表示自己能够正常进行,2 分表示独立完成有些困难,3分表示需要在别人帮助下完成,4 分表示无法进行,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差,计算总评分[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指关节活动度(TAM)达标率对比
研究组TAM 达标率94.44%,高于参照组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TAM 达标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康复效果满意度94.44%,高于参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比
锻炼前,组间ADL 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研究组ADL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ADL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ADL 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手指关节在人类各种生命活动开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手指肌腱功能直接决定手指关节活动度。显微缝合术能够极大程度修复手指肌腱损伤,但是也容易发生外源性肌腱粘连,影响愈合效果。于显微缝合术后,积极开展功能锻炼,更有助于促进外源性愈合,提升愈合质量。目前,临床中多对手指肌腱损伤行显微缝合术患者予以常规指关节功能锻炼,即于摘除石膏后开展功能锻炼,患肢在术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活动,关节及肌肉僵硬,容易发生肌腱粘连,影响术后康复效果,虽然石膏拆除后的功能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指关节功能康复,但作用效果并不理想[8-9]。该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指关节锻炼,术后3 个月,患者的指关节活动度相对较低,TAM 达标率仅为69.44%,患者的康复满意度也较低(72.22%),日常生活能力相对较差。由此判断,有必要变更常规锻炼方式,以提升对手指肌腱损伤行显微缝合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肌腱损伤愈合需要内源性愈合和外源性愈合共同作用,积极开展功能锻炼能够促进外源性愈合[10]。于显微缝合术后早期对手指肌腱损伤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拉长、松弛结缔组织,减少手术缝合部位组织接触,从而抑制肌腱粘连、瘢痕形成;而且,积极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滑液分泌,也有助于加快肌腱损伤愈合。另外,在肌腱损伤愈合早期,肌纤维呈现无序排列,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可以优化肌纤维排列,使肌纤维和肌肉纵轴相重合,并提升肌纤维、肌肉张力及活性,在此种状况下,即使发生肌腱粘连也处于动态活动当中[11]。此外,积极开展功能锻炼,可以避免长期不活动造成的肌肉僵硬,促进静脉、淋巴液恢复,改善肿胀。该次予以研究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从术后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开展被动锻炼、主动锻炼、生活锻炼,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并注重提升患者的主动锻炼意识。3 个月后,患者TAM 达标率、康复满意度显著提升,均达到94.44%,而且患者的ADL 评分显著升高,日常生活能力增强。研究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充分证实,于肌腱损伤显微缝合术后予以患者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并能够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赵春艳等[12]研究者曾对肌腱损伤术后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常规指关节锻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功能锻炼组患者TAM 达标率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6.67%;功能锻炼组患者康复效果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33%;功能锻炼组锻炼后的ADL 评分(16.2±2.2)分,低于常规组的(22.4±3.0)分(P<0.05)。该研究结果与赵春艳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研究组TAM 达标率94.44%,高于参照组的69.44%;研究组康复效果满意度94.44%,高于参照组的72.22%;锻炼后,研究组ADL 评分(15.86±2.34)分,低于参照组(21.49±2.87)分(P<0.05)。表明该研究结果可靠,进一步证实,在手指肌腱损伤显微缝合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手指肌腱损伤显微缝合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提升总指关节活动度,提升患者的康复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