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2021-11-29孙莉
孙莉
新沂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新沂 221400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不仅会导致患者通气功能损伤,还会并发呼吸衰竭等严重疾病,进而导致患者死亡[1-2]。目前,临床上尚没有药物能缓解该症患者肺功能受损问题,且治疗也只能提供短暂的帮助,患者的疾病防控仍得不到有效保障,故慢性阻塞性肺病已成为威胁世界公共安全卫生问题的重要疾病之一[3]。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时多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通过提高患者肺部通气量,改善其机体缺氧状态,调节体内血氧平衡,缓解肺阻塞等临床症状,效果显著[4]。但由于机械通气时患者需长期处于卧床状态,因疾病和环境影响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治疗依从性低下,对治疗结局抱有悲观想法,影响治疗[5]。据调查显示,不良情绪不仅会降低患者治疗信心,还会降低治疗效果,加大并发症发生风险[6]。故该院方便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收治的8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开展了探讨该症患者无创呼吸机护理干预效果的专项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便选取该院行无创呼吸机护理干预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色球随机抽取原则予以分组,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11 例;年龄60~85 岁,平均年龄(70.36±5.31)岁。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4 例;年龄60~85 岁,平均年龄(71.52±6.30)岁。纳入标准:①遵从医嘱,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经临床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且无法自行呼吸者;②呼吸道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者;③合并其他重大慢性或系统疾病者。研究患者均于研究起始前,对所涉及内容获得充分了解,且对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研究所包含内容、过程、预期结果也均报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了批准。患者分组后涉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无创呼吸机治疗,予单次雾化吸入2 mg布地奈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475),2 次/d。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常规心理干预,了解其心理变化,仔细倾听患者的感受,对患者保持充足的耐心,提供患者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消除患者治疗时的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自信心。同时详细告知其呼吸机使用方法,并按时对呼吸机行消毒清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均为首次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抗拒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就患者治疗前,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疏导其不良情绪[7]。②开展健康教育。若患者能了解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方法,不仅会消除对诊疗过程的恐惧,还能提高诊疗治疗依从性。由于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需长期卧床,不便讲话,早期掌握足够的诊疗知识极为重要。③呼吸道护理。在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期间,医护人员应多让患者饮水以便稀释痰液,从而减轻窒息等不适感,提高患者诊疗舒适度。④体位护理。医护人员需时刻关注患者体位状况,帮助患者调整至舒适体位,避免出现枕头过高,呼吸不畅的问题,保障诊疗过程的舒适性。⑤饮食指导。患者因疾病影响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医生应指导患者少量多食,并保障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8]。⑥并发症干预。运用呼吸机患者常出现口腔干燥、胃胀气、皮肤损伤等各类并发症,护理人员可通过给予湿润棉签滋润口腔预防干燥,多鼓励并协助患者轻度翻身或适量床上调整挪动来预防胃部胀气及皮肤压疮。
1.3 观察指标
干预后1 周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采用肺功能仪测定患者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同时统计比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包括口腔干燥、胃胀气、皮肤受损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进行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d]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d]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气及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PaO2、PaCO2、FEV1、FEV1/FVC 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血气及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血气及肺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老年人群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是该病的高发人群[9]。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高达1%~2%。慢性阻塞性肺病多伴有高呼吸功能消耗、气道受阻、气道残留等问题,通气量不足且血气指标异常。该病治疗难度较大且病情易反复,患者在病程延长时易发生重复感染风险,从而合并II 型呼吸衰竭。早期该症多发于患者细小气道处,导致肺部闭合容积显著增加。而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和发展,残气量在肺部所占比重会持续增加,进而挤压毛细血管及肺泡的生存空间,导致二氧化碳量过多而潴留,缺氧问题明显。此外,该症合并II 型呼吸衰竭还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循环障碍、水电解质等平衡问题,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概率也大大增加[10]。目前,临床多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气道受阻问题,通过提高呼吸末正压,阻滞肺泡迅速萎缩,舒缓肺部肌肉疲劳状态,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无创呼吸机操作便捷,体积较小且便于携带,是一种使用方便,治疗效果较优的方式[11]。相较于有创呼吸机治疗,无创呼吸机可有效避免因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所致的并发症[1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公众对医疗护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护理管理中,较少对患者所处环境、心理状态、饮食管理等方面加强关注,导致护理后患者诊疗依从性较差,效果欠佳[13]。同时,由于呼吸道部位的特殊性,行呼吸机治疗后极易产生细菌,长此以往影响治疗效果,导致并发症发生率持续升高。因此,实施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极为重要。
郑渠[14]在其研究中,将7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分为两组,予以全面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机械通气(8.1±3.6)d、住院时间(16.5±4.1)d 上均短于常规干预的对照组(16.7±4.5)、(24.5±5.5)d,且该组并发症发生率(8.3%)及各项血气指标(90.1±2.4)mmHg、(51.3±2.5)mmHg、(2.0±1.2)L、(61.3±2.5)%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3.3)%、(79.8±2.2)mmHg、(59.4±2.2)mmHg、(1.5±1.0)L、(50.9±2.6)%。而在该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从饮食、心理、体位、呼吸等各方面加强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7.72±2.21)d 和住院时间(15.21±2.11)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41±2.21)、(21.93±2.11)d(P <0.001);且该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4.15%)(P<0.05);充分说明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而观察组干预后PaO2、PaCO2、FEV1、FEV1/FVC 各项水平(89.93±2.10)mmHg、(50.44±2.00)mmHg、(1.91±0.08)L、(60.50±1.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62±2.10)mmHg、(60.13±2.00)mmHg、(1.64 ±0.08)L、(51.20 ±1.90)%(t=-20.073、21.937、-15.281、-22.162,P<0.001)。则进一步提示了就患者诊疗期间加强干预后的效果显著,干预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氧平衡,提高肺功能,改善治疗结局。该次结果也与郑渠[1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印证了真实可靠性。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指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进一步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