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11-29周守荣

中外医疗 2021年26期
关键词:胺碘酮氯吡格雷

周守荣

山东省东营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山东东营 257500

在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是临床的多发症和常见症,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便秘、暴饮暴食、过劳和吸烟等,发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骨后疼痛感[1]。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现象的愈发严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加之该病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健康安全带来威胁。心肌梗死的出现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病变所致,发病时往往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和疼痛难忍等症状,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对濒死心肌以开通梗死血管进行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所以在开展灌注治疗时,加强对抗栓治疗的重视非常重要。由于当前治疗心肌梗死可选用的药物较多,所以要求临床对药物慎重合理选择。目前对于心肌梗死病症的治疗,以氯吡格雷的应用最为常见,其属于血小板抑制剂[2]。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3]。故而,该文方便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7 月该院接收的88 例心肌梗死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氯吡格雷与胺碘酮联合用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收的88 例心肌梗死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开展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且患者知晓并同意进行研究。以数字号形式将患者分设为两组,即对照组(n=44)、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龄(60.32±2.4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67±0.46)h,选取时段0.5~5 h;梗死位置:前壁、后壁所占例数分别为21 例、23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60.46±2.3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64±0.51)h,选取时段0.5~5 h;梗死位置:前壁、后壁所占例数分别为20 例、2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该研究选取的心肌梗死者经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均已确诊;选取对象经检测发现血液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0.5 μg/L。

1.2.2 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免疫系统功能病症者;药物禁忌证者;过敏体质、伴血液病症者;肝脏、肾脏功能严重障碍者;不同意、不配合研究开展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包括β 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等,同时在行治疗时,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均衡。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3115)治疗,口服用药,300 mg 为首次用药量,随后75 mg/次,1 疗程时间为1 周,持续用药2 周。

观察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胺碘酮(国药准字H31021872)治疗,其中,行氯吡格雷治疗时,可参照对照组患者用药情况规定用药次数和用药剂量;行胺碘酮治疗时,首用药量是向5%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内加入150 mg 剂量的胺碘酮制成20 mL 混合液,静脉推注,随后再以0.5~1.5 mg/min 的剂量对患者静滴,对控制心律失常不佳者,可每隔15~30 min 对患者再进行1 次治疗,待病情得到缓解控制后予以药物口服,每次用药剂量是200 mg,3 次/d,持续用药1 周,从第2 周开始改为用药2 次/d,持续用药2 周。

1.4 评定标准

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4],以显效、好转和无效形式进行标准划分,其中,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包括心前区疼痛、胸闷等,静息心电图结果显示S-T 段已恢复正常,满足上述条件者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静息心电图结果显示S-T 段呈稳定状态,满足上述条件者为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变化不明显,甚至有加重趋势,且静息心电图结果无明显幅度变化,满足上述条件者为无效。

对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对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观察分析,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对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情况观察分析,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1.5 检测方法

于治疗前后在患者空腹状态下分别抽取4 mL 静脉血作为标本,对其采取离心处理,将血清分离后置于零下45℃环境内待测,检测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时,选择北京冬歌博业生物科技有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凝血功能的检测,可应用医疗专用凝血仪进行,仪器型号为PUN-2048A。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5.45%,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数据评分结果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对比()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数据结果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对比[(),s]

2.4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数据评分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数据结果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4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的多发症和常见症,病症的发生与生活压力、体力、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诸多因素相关,且病情进展快,发病后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和循环功能障碍、胸闷和胸痛等症状,能对患者机体健康带来威胁,严重者甚至还会发生死亡。研究指出,于早期阶段针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提升冠脉栓塞开通率,使患者病情得以缓解,改善预后[5]。虽然此疗法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单纯选用溶栓疗法进行治疗,易使循环系统内纤溶酶原的作用效果不理想,仅能起到局部治疗功效。伴随人们对机体健康的愈发重视,也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近几年医疗模式的转变,就医院质量而言,救治成功率在这一体系中占据主要位置。所以,对于心肌梗死症的治疗,如何提高临床疗效是当前医师关注的重点。

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能对患者血管内斑块破裂后所致的血小板聚集进行抵抗,通过阻断血小板活化,能对炎症介质释放予以有效抑制,降低因血小板凝聚而产生的心肌受损[6]。而且,氯吡格雷的代谢产物也不会有血小板凝聚效应出现,抗炎功效明显,所以,在心肌梗死治疗方面能取得较好效果。胺碘酮是临床常见II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与心律失常症状,而且还能使冠状动脉血流输出增强,心室心房应激效应下降,能防止发生过度的免疫应答[7]。有报道表明,心肌梗死的发展、发生和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关联性[8]。患者发病后,心肌易出现缺氧情况,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产生血栓,使梗死面积扩大。对于机体炎症反应,CRP、TNF-α 和IL-6均为主要敏感指标,一般情况下,IL-6 在机体内会出现低表达水平,当疾病侵袭机体组织后,则会显著提高其表达水平,导致心肌受损加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炎症介质表达水平呈正比[9]。就心肌梗死患者而言,TNF-α是引发其心肌受损的主要炎性介质,在患者病情转归和发展期间起到主要作用[10]。CRP 含量越高越能加剧患者病情,是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的主要指标[11-12]。该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观察组,说明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对整体治疗疗效提高有重要意义。

氯吡格雷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活化有效阻断,从而能将抑制效果充分发挥出来[13-14]。对于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胺碘酮的应用可有效抑制二者的结合,使血液高凝程度减轻,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15-16]。该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低于观察组,说明氯吡格雷联合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效果显著。由此说明,两者药物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从而证实,当心肌梗死出现时,药物的使用对患者血液高凝情况的改善有较好效果,对病症转归有促进作用。另外,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评分高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观察组,说明对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说明两种药物的应用能将药物作用功效协同发挥出来,减少心肌受损发生,改善心肌代谢情况,有效保护心肌[17-18]。在刘亮等[19]研究中,选取心肌梗死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划分组别并开展不同疗法,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应用胺碘酮单纯治疗、胺碘酮与氯吡格雷共同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是83.33%、95.00%。在该研究中,选取该院接收的心肌梗死者88 例为对象,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是81.82%,低于观察组的95.45%,与上述报道中的总有效率相近,说明对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胺碘酮进行治疗,能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有较好的协同效应,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机体康复,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患者同时予以氯吡格雷和胺碘酮共同用药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凝血功能和心功能,同时还能有效抑制血清炎性因子,促进机体康复。

猜你喜欢

胺碘酮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