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强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2021-11-29杨永煌唐国熙曾晶莹

中外医疗 2021年26期
关键词:光疗胆红素血症

杨永煌,唐国熙,曾晶莹

莆田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福建莆田 351100

高胆红素血症属于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是由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所致,会引起患儿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黄染,发病率极高[1-2]。由于新生儿的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血脑屏障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故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3]。当胆红素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其便会产生毒素影响患儿的脑组织能量代谢,损伤患儿大脑,引起脑病,严重者可诱发死亡[4]。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要帮助患儿快速降低其体内的胆红素水平保证生命安全。光疗法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方法,能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波照射有效分解胆红素,疗效理想。有学者指出,强光疗能扩大光照面积、增强光效,提升疗效[5]。为进一步探究强光疗应用效果,该研究为方便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6 月该院收治的10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强光疗治疗,并获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抽选该院收治的104 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2 例。纳入标准:经腹部超声、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家属了解该次研究,并同意参与研究;血红胆素并未达到换血指征。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疾病患儿;合并败血症患儿;伴有呼吸窘迫患儿;早产儿。该次研究开展前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常规组男28 例,女24 例;胎龄37~41 周,平均(39.21±0.41)周;剖宫产15 例,自然分娩37 例。研究组男25 例,女27 例;胎龄37~41 周,平均(39.51±0.32)周;剖宫产17 例,自然分娩3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收治入院后均给予人工喂养。治疗时,将患儿的衣物全部褪去,放置治疗床的正中央,用规格一致的纸尿裤、眼罩遮挡患儿的生殖器官与眼睛,以保护患儿的器官组织,最后控制好光源距离,约间隔30 cm。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普通光疗法治疗,使用黄疸治疗箱中的蓝光灯、LED 灯照射治疗,照射期间需定时更换患儿纸尿裤。研究组给予强光疗法治疗,采用黄疸强化光装置治疗,装置下方四周的灯均为LED 灯,上方为蓝光灯,照射期间需定时更换患儿纸尿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d 后经皮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并比较两组总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再次光疗率、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皮疹、发热、低血钙、腹泻)、光疗后血钙水平和血红蛋白下降幅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低于常规组,丙二醛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U/mL]

表1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U/mL]

注:与该组治疗前相比,#P<0.05

2.2 两组经皮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经皮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经皮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经皮胆红素、间接胆线素、总胆红素水平比较[(),μmol/L]

表2 两组经皮胆红素、间接胆线素、总胆红素水平比较[(),μmol/L]

注:与该组治疗前相比,#P<0.05

2.3 两组总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总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总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总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再次光疗率、治愈率比较

研究组再次光疗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再次光疗率、治愈率比较[n(%)]

2.6 两组血钙水平、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比较

研究组光疗后血钙水平较低于常规组,而血红蛋白下降幅度略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血钙水平、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比较()

表6 两组血钙水平、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比较()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多见于新生儿,属于一种临床症状,可能是人体的正常生理表现,亦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病态表现[6]。但过高的胆红素水平会穿透患儿的血脑脊液屏障,损伤脑组织影响患儿发育的同时,会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7]。因此,临床必须绝对重视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和最终疗效。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经皮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而丙二醛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总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这说明应用强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快速消除黄疸,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减少氧化应激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光疗法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常用手段,能通过有效波长吸收患儿血液中的胆红素,将间接胆红素直接转化为胆绿素等,分解胆红素,让胆红素失去生物活性,从而保证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进一步减少患儿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8-10]。传统光疗的波长较短,光效强度低,治疗时需要延长光照时间以保证疗效,进而容易增加患儿的治疗不良反应[11]。强光疗所使用的波长为450~460 nm,而且还扩大了光照范围,有学者指出,450~460 nm 波长的光线吸收作用最强,能有效弥补传统光疗的缺陷,缩短光照时间,提升疗效,快速降低患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减少氧化应激反应[12-13]。

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再次光疗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应用强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保证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强光疗的光照并不会直接损伤患儿的皮肤、组织、器官,在蓝光的作用下,红胆素的生物结构会产生异常变化,并在氧化反应下转为胆绿素等,最终溶于水中,跟随患儿的大小便代谢出来,从而减少患儿体内的胆红素含量,保证最终疗效,避免患儿需要再次光疗的现象[14-15]。同时,长时间的光照易出现皮疹、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而强光照的光照作用强,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进而提高安全性。孙龙军[16]学者在研究中指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强光疗治疗,治愈率为93.62%、再次光疗率为6.38%,明显优于普通光疗,其还认为强化光疗能扩大光照照射面,提升光效强度,进而促使胆红素快速分解产生氧化作用,及时排出患儿体外,进一步降低患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疗效理想,这一结论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该次研究结果还提出,研究组光疗后血钙水平较低于常规组(P<0.05),而血红蛋白下降幅度略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强光疗会引起新生儿血钙、血红蛋白降低。分析原因:强光疗会引起红细胞膜光敏感氧化性损伤,激活氧自由基活性,导致活性氧增加,代谢失衡,进一步降低正常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17-18]。同时,强光疗的波长与核黄素的光吸收高峰相似,而核黄素属于一种光敏感物质,因此,在进行强光疗治疗时,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会明显降低,核黄素也随之分解,导致患儿体内缺乏核黄素,引起溶血或贫血[19-20]。但两组患儿结果相近,可见强光疗对患儿的血红蛋白影响较小。强光疗中伴有紫外线,会引起患儿皮肤产生过多的维生素D,促使钙质沉积,降低游离钙浓度和血钙。两组患儿的血钙水平相近,但在实际治疗时,临床应密切监测患儿的血钙变化,必要时进行补钙,避免患儿缺钙。张晓蕊等[21]指出,强光疗组的血钙水平为(2.2±0.2)mmol/L、血红蛋白降幅为(30±20)g/L,与传统光疗组的(2.3±0.2)mmol/L、(27±12)g/L 相近(P>0.05),并提出强光疗安全性教好,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强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迅速消除黄疸,减少患儿的经皮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含量,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缩短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保证应用效果。该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小,能避免患儿再次光疗,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光疗胆红素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双面和三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