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和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对疼痛反应、免疫功能、炎性反应、肺功能的对比分析

2021-11-29王峦陈新于朱守营潘家俊韩冬

中外医疗 2021年26期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根治术

王峦,陈新于,朱守营,潘家俊,韩冬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徐州 221000

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1]。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放化疗等为主。胸腔镜手术也称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是使用现代的、高清的摄像技术和高端手术器械装备,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2-3]。传统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常采用三孔胸腔镜技术,该术式术中视野广泛,但由于术中切口较多,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进行肺叶切除术,比传统胸腔镜进行胸部手术创伤小,还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该研究随机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该科室收治的肺癌患者110 例,分组给予不同手术方式,对照分析单孔和三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 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孔组男32 例,女23 例;年龄最小38 岁,最大79 岁,平均(56.42±4.68)岁;腺癌36 例,鳞状细胞癌19 例。三孔组男29 例,女26 例;年龄最小37 岁,最大80 岁,平均(56.39±4.72)岁;腺癌34 例,鳞状细胞癌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痰液脱落细胞等检查确诊为肺癌;资料齐全;均已了解该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经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既往有外伤史者;合并心力衰竭者;合并精神疾病者;配合度差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中均给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取健侧卧位,待麻药起效后,进行术区消毒、铺巾。三孔组具体操作方式:分别取腋前线第5 肋间隙4 cm切口、腋中线第7 肋间隙1.5 cm 切口、腋后线第7 肋间隙1.5 cm 切口,放置胸腔镜及操作器械,确定病灶位置以及范围,镜下分别切开纵隔胸膜、肺韧带,钝性分离病灶,切开周围血管及支气管并进行结扎,后将病灶完整切除,清扫周围淋巴结,观察出血情况,并进行结扎止血,放置胸腔引流管,后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胸[5-6]。术毕将患者送回病房,并给予24 h 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引流管流量,给予抗炎、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单孔组具体操作方式:取腋前线第5 肋间隙3 cm切口,经切口分别放置胸腔镜及操作器械,确定病灶位置后进行病灶切除,后续步骤与三孔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情况。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作为恢复情况的观察指标。②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 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纸上表示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24、72 h 疼痛程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高。③免疫功能。术前、术后1周采用贝克曼流式免疫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 淋巴细胞(CD3+)、诱导性T 细胞/辅助性T 细胞(CD4+)、抑制性T 细胞/细胞毒性T 细胞(CD8+)、CD4+/CD8+水平。④血清学指标。术前、术后24 h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贝克曼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⑤肺功能。术前、术后1 周采用健桥医电健桥肺功能检测仪FGY-200 测定肺功能,包括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⑥术后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乳糜胸、胸腔积液的例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单孔组手术时间与三孔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

单孔组术后12、24、72 h 的VAS 评分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分]

2.4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术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孔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CD8+水平与三孔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表4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2.5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CRP、PCT 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单孔组CRP、PCT 指标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表5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2.6 两组肺功能对比

术前,两组FEV1、FVC、FEV1/FVC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孔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肺功能对比()

表6 两组肺功能对比()

3 讨论

肺癌根据临床分类不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根据其组织学形态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等类型[7]。由于呼吸道是一个开放的器官,致癌因素较多,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患者饮食、吸烟、遗传等因素相关。患病后,常伴有咳嗽、咯血、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8-10]。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等特点,在保障手术疗效的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1]。三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该方式通过3 个部位切口进入胸腔,可准确定位病灶所在位置,视野广泛,有效保护周围血管及组织。但该术式因切口较多,术后切口疼痛较重,患者易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机体内环境恢复[12-13]。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术中采用单个切口,将腔镜及手术器械均通过该口进入患者胸腔,不仅保障手术视野,同时也保障手术效果,有效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机体功能恢复[14-15]。

在尹静等[16]研究中,单孔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为(80.81±8.09)mL、(8.59±2.04)d,优于三孔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84.86±7.68)mL、(10.28±3.03)d(P<0.05),其结果与该次研究相似。该研究结果显示,单孔组术中出血量(118.36±11.37)mL、住院时间(11.06±1.23)d,优于三孔组(124.78±12.59)mL、(11.98±1.89)d(P<0.05),有效证实该手术方式的优势。同时该研究中,术后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三孔组的16.36%(P<0.05);单孔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三孔组,这是由于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切口少于三孔胸腔镜手术,可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切口愈合[15]。术后单孔组FEV1、FVC、FEV1/FVC 均高于三孔组(P <0.05),提示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保留肺部的完整,对患者肺部功能影响小[17]。

综上所述,对肺癌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有效促进肺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疼痛,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单孔胸腔镜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