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11-29润辉
润辉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职业精神是与职业特征紧密联系的精神操守、能力和自觉,是劳动者在掌握专业技能和践行职业道德基础上形成的较高层次的精神境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仅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高职教育需适应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在企业立足发展的信心,从而为实现职业理想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1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状调查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安徽省不同地区高职学生为对象,覆盖9所院校的在校学生、顶岗实习学生、毕业生、一线教师以及校企合作单位高管,共计回收1321份有效问卷。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采用问卷、电话访谈和实地走访多种方式,就职业理想、职业信誉、职业道德、职业规范、担当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问题做了调查,从而发现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学生期待值之间的差距,探析其影响因素并找到职业精神培养的合理路径。
1.3 调查结果
企业在员工的职业精神需求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爱岗敬业、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分别占86%,78%和66%。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企业需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扎实专业技术的毕业生,但企业更需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和较高忠诚度的优秀员工。而高职生在职业精神方面存在许多不足。
2 高职生职业精神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活动,收集到大量材料并对获得材料进行思考与分析,进而探寻高职生职业精神方面存在问题与不足。
2.1 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方面
从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实际的访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初次就业缺乏在一线做起的意愿,做事不够投入,敷衍应付,计较个人得失,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二是在工作中挑肥拣瘦,攀比收入,只看到了别人的不足和问题,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在别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时候不接受、极度不满,甚至将工作中的不同意见上升为个人之间的矛盾;三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诿过同事,缺乏担当精神。
2.2 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方面
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毕业生中缺乏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不主动融入集体,这样势必会影响企业团队整体优势的发挥;二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隐藏自己的弱点和错误[1],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助,不能为同事提供自己职责之外的帮助,对别人已经取得的技术和经验不认可、不学习、不接受。
2.3 诚信意识方面
存在法律意识淡薄,不遵守劳动合同现象。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方在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但在劳动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工作环境更好的用人单位便私自毁约,直接跳槽,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影响用人单位正常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有的高职生会在简历中提供虚假信息,以此来获得想要的岗位,但同时也失去了诚信。
3 高职生职业精神缺失原因分析
3.1 不够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环节
通过问卷了解到有的高职院校虽然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但是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职业精神的实践练习,没有针对职业素质、职业规范、职业礼仪实践训练,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职业精神的内涵。还有的高职院校将有些内容安排在思政课程中,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部分章节中有所体现,但内容不够系统、不够丰富[2],缺乏专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等要求,没有将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提高到人才培养的高度,而学生自身也缺乏对职业精神的实践锻炼,认为是在工作中会水到渠成,不是在校期间学习和实践的环节。
3.2 社会环境和职业观念滞后忽略了入职时对职业精神的要求
在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背景下,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大多依据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来招聘毕业生,缺少对职业精神方面的要求;而高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仅仅注重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的选择,而忽略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精神,致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3.3 传统的就业观念对职业精神的影响
用人单位不论在招聘员工的时候还是晋升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技能与学历问题,这样的理念不利于建立爱岗、奉献的职业精神,很多学生也认为只要有了扎实的专业技术,就会有丰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而忽略对职业精神培养和提升。
4 高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对策
4.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职业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高职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升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之中,引导高职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敬业奉献诚信的职业精神[3]。
4.2 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的融合更加紧密,使得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以此来适应企业的需求。首先,学校可以试行推进行业企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职业精神教育,将企业文化有效融入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担当精神、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责任意识等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入学教育阶段,让学生接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接受职业精神实践锻炼;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方面的知识培训,介绍企业的文化和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以适应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通过这些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的提升大有益处,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诚实守信、正直忠诚、团队精神、爱岗敬业、承担责任等优良的职业精神。
4.3 将职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首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精神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把企业职业精神的有关内容纳入到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最后,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的相关主题活动,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内化、理解和吸收职业精神;再次,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4],可以利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社会调查的机会将职业精神融入进去以实现有效结合,实现在实践中锻炼。
4.4 将职业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凸显职业教育底色,将职业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育人、校企文化等方面,从而培养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首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炼职业精神;其次,在课程实践育人中内化职业精神;最后,在校企合作教学中体现职业精神。在职业精神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重要载体的作用,注重在专业课教育中充分融入职业精神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效的融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的开展对高职生职业精神的树立和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丰富校园职业精神文化氛围,比如,可以组织一些以职业精神为主题的辩论会、演讲赛、文娱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职业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这样才会自觉的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职业精神,从而为做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企业员工打下扎实的基础。
5 结语
对高职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一个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自我提升职业素养的现实需要。职业精神的培育,为科学规划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用人单位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