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的仪式教育智慧及其生成研究
2021-11-29周婷,乔凯
周 婷,乔 凯
(1.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蚌埠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2]由此可见,仪式礼仪越来越多的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充分重视开展仪式教育工作。新时代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成长特点各不相同,这要求辅导员应具备更多的仪式教育智慧。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内涵、构成和特征,试图提出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生成路径,进而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水平。
1 高校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构成
何谓智慧,《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3]教育智慧是为完成教育目标而展示出来的专业知识、高超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辅导员的仪式教育智慧是指高校辅导员以积极的情感、丰富的知识、科学的设计和机智的行为开展仪式教育实践的水平和能力。换言之,高校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构成要素是积极的情感取向、丰富的知识储备、科学的情境设计和巧妙的行动机制。
1.1 积极的情感取向
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的或所操作的事物持有的体验和态度,对人的行为起着巨大的制约和导向作用。一般来说,可以将情感取向视作一个从积极到消极连续的统一体。积极的情感取向能使人愉快,充满创造力,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在兴趣的引导下,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为智慧的生成提供强大的动力。反之,消极的情感取向则使人疲于应付、被动敷衍。“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调动主观能动性,活动自然也就无法达成预期效果。辅导员积极的情感取向主要表现为认可仪式活动的教育价值,认为其可以承载学校历史、彰显社会文化、缔造美好未来,并以此为指导引领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
1.2 丰富的知识储备
知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与仪式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划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19世纪,仪式作为一个研究的专门性词语开始出现,它被认为是人类经验的一个分类。近年来,仪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术界已经拥有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刊物,如《仪式研究学刊》(Journal of Ritual studies)[4]。考虑到现实和需要,高校辅导员应掌握仪式特征、类型和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掌握仪式实践性知识。辅导员的实践性知识直接决定着仪式的展演效果,因而丰富的知识储备成为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科学的情境设计
情境是仪式与其他活动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仪式情境需要科学的设计,包括道具的使用、场所的选择、角色的分配、装备的安排等。仪式情境的设计不能流于表面、空洞无物,要做到形式与内容并重,既要创新形式,又要丰富内容。形式上,辅导员可以优化仪式空间,增加或减少仪式道具和修饰仪式语言。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多利用新媒体创新形式,使学生易于接受。内容上,辅导员需要在仪式的前期和中期丰富仪式的程序环节。比如,成人仪式中可以增加家长的发言,表彰仪式后可以增加集体聚会。
1.4 巧妙的行动机制
仪式是一个复杂的场域,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于仪式进行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要求辅导员根据现场情况加巧妙地及时处置。现场的行动机制是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外显,是对仪式教育知识和经验的灵活运用。看似临场发挥,实则是以辅导员对学生情况的熟悉、仪式程序的掌握和教育目标的分析为基础,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冷静思考,从容应对,妥善抉择。如在仪式现场出现不合时宜的行为要悄悄告知,不能大声喧哗,便于维持仪式活动的正常进行。
2 高校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特征
仪式是由文化传统定义的程序化活动,用来表达共同的价值观、意义和信仰。与一般的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相比,仪式教育具有象征性和表演性的特点。高校辅导员的仪式教育智慧也有其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实践性、动态性和个体性。
2.1 实践性
“实践工作者丰富的‘实践感’来源于实践系统之中”。[5]高校辅导员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第一线,他们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感情深厚,大学生也将辅导员视为关系最密切的教师。正因如此,辅导员在一线学生工作中有了丰富的“实践意识”。对大学生进行仪式教育是一项具有实践特色的典型活动。辅导员的仪式教育智慧是对仪式实践的有效回应和有序整合,是在生动的仪式情境中展现出来的人格特质。虽然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形成离不开人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但更多地依赖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技巧知识。辅导员在组织实施仪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整合教育形式、打造新型载体等方式有效地处理仪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智慧就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以产生、积累。因此,高校辅导员的仪式教育智慧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
2.2 动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不稳定时期,尚未完全定型,思想十分活跃。目前高校辅导员组织参与的仪式教育活动包括入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党仪式、表彰仪式等。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正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仪式教育也应随之变化。因此,辅导员应根据事件、时代和环境,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它应该成为辅导员创造性地进行仪式实践的动力,在实践中促进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发展。这在客观上决定了辅导员对具体的仪式教育活动要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组织,同时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研判能力。这一过程也是辅导员仪式实践智慧逐步生成、培育,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辅导员仪式实践智慧的培养是动态的、变化的,很难建立一个模型或产生完全相同的结果。
2.3 个体性
个体性,就是辅导员的仪式教育智慧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模式。这种个体性是由先天的习惯和后天的经历共同形成的。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尔提出“习性”是一种潜在行为倾向系统,它是一种历史生成的、持久的、社会的文化系统和心理习惯。他认为习性能够确保既往经验的有效存在,能可靠地保证实践活动的一致性。[7]辅导员的仪式教育智慧也以过往的经历为基础,包括曾经参与的仪式情境记忆,所带学生的性格特点,自身的知识结构等等。在具体的仪式教育活动中辅导员不断体会、反思、提炼形成智慧,显示出个体特有的人格魅力,呈现出不同的水平和能力,总体上具有差异性。
3 高校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生成路径
仪式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载体,辅导员的仪式教育智慧对辅导员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仪式教育智慧在辅导员身上仍处于自发状态,有待进一步开掘。从高校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构成和特征来看,其生成路径主要包括创新培训研修模式、深入仪式教育情境、加强仪式行动研究。
3.1 创新培训研修模式
积极的情感取向是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软动力”,需要加以引导。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入职培训和日常研修均很少关注到仪式教育的艺术和策略,也没有将仪式教育提到应有的地位加以重视。对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入职培训时可以适当增加仪式方面的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经验交流,让刚入门的辅导员对仪式活动的价值有正确的认知。入职培训时间短、人数多,不利于精准掌握仪式教育的要点,大学可以在入职后采用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教育。此外,也可以选择在举办仪式之前邀请具有丰富仪式教育智慧的专家和资深学生工作者进行专门辅导,模拟仪式现场情境,分析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必将有利于辅导员仪式教育智慧的提升。
3.2 深入仪式教育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形成仪式教育智慧,必须深入仪式教育情境现场。一是有利于感知与把握具体的仪式情境。仪式教育的对象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个人意识较为突出,可能会在仪式现场有不合时宜的行为。这要求辅导员在仪式前就要积极引导,针对不同类型的仪式设置合理的情境。二是有利于掌握相应的教育方法。受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大多采用灌输式、说教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对强制性教育管理的抵触情绪比较强烈,导致仪式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辅导员应根据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大学生的成长特点,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提高仪式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三是有利于积累处理现场突发事件的行动机制。部分仪式虽然会有彩排,可以预料到可能的突发情况,但是也有部分仪式不能进行彩排,只能靠临场发挥。仪式的行动机制有助于辅导员审时度势,抓住时机,作出有效的行动。
3.3 加强仪式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以行动为取向的研究,行动者就是研究者,行动研究的出发点是实践中的“困惑”“问题”,重在实际工作的改进。辅导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对仪式的行动研究。当仪式教育实践出现“困惑”“问题”时,辅导员就可以开展行动研究。在与大学生互动对话的基础上,对仪式教育实践进行变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对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构建和检验关于仪式情境的模式、理论,高校辅导员反思仪式行动的情境、合理性和效果,审视教育情绪,调整教育决策,并实现经验的升华,有助于仪式教育智慧的生成与集聚。
4 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仪式教育智慧主要包括仪式活动的情感取向、知识体系、思维决策和行动机制,不能局限于简单的知识层面。仪式教育智慧具有实践性、动态性和个体性等特征,需要经过长期的反思、总结,不是一蹴而就的,无法通过短期练习来获取,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长辈的传授。拥有仪式教育智慧的辅导员基本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预测仪式情境中突发状况或者未知风险的能力,也有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化解学生分歧冲突的能力。因此,仪式教育智慧的培育显得至关重要,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科学设计优化,创新培训研修模式;完善仪式体系,增加教育情境体验;加强仪式行动研究,注重智慧累积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