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以艺术类专业课为视角

2021-11-29刘祥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价值观

刘祥英 温 瑀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

0 引言

“课程思政”本质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思维方式。以专业课程教育作为根基,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本”,将“学问传达”同“观念引导”彼此融合创新,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激发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于“润物无声”中立德树人。

《城市规划》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应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城市规划知识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城市规划的区域观、体系观、战略观、生态观、人文观和政策观,引领学生关注人居环境,思考在面对人类“共同的未来”时,应具有的时代担当和理想抱负。

1 《城市规划》课程思政的现状

1.1 课程现状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法制建设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住房问题、遗产保护问题等变得越来越尖锐[1]。面对当代城市规划出现的新问题,要求课程在学术研究性、理论前沿性、政策理解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1.2 学生现状

《城市规划》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环境艺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大多处于19-22岁的年龄段。在此阶段的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思想上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型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价值追求是解决的关键问题。

艺术类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对思想政治学习投入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当触碰到多元思想文化时,若自身思想意识比较薄弱,对一些外来非优质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往往难以抵挡[2]。如何挖掘课程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灵活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提高育人质量是需要解决的又一问题[3]。

2 《城市规划》课程思政的授课目标及蕴含的思政元素

2.1 《城市规划》课程思政的授课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城市规划》总授课32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存在教学课时少、理论内容多、易使学生感觉枯燥的授课局限。为有效利用每一课时,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对城市规划知识的需求,就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城市规划》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发掘课程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内容同专业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进行课程再造。解决学生思政认知不足、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脱节等问题,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价值追求,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2.2 课程内容与思政课程融合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借助课堂教学,结合内容知识点,倡导人文科学与空间科学的交叉结合,将学术与需求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哲学理性思辨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并将其转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载体,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职业素养教育:通过最新文献导读、翻转课堂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培育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理性平和心态,营造勤奋学习和积极上进的氛围,体会职业的荣誉感。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工作岗位上会更好地成长(见表1)。

表1:《城市规划》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点

3 《城市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3.1 主动改变思想政治授课观念

以《城市规划》专业课程内容作为介质,创设“专业课程为核心,思想政治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思想政治化的教学模式,专注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职业道德的提升三大方面,让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共同推进,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在思治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3.2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思政建设原则

(1)学术逻辑与需求逻辑相结合。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科背景、工作岗位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在学生高度认知、认同中引领正确价值观。(2)课程教学与学科育人相结合。把价值引领要素及思维方式的培养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宏观思维、理性思维和发散思维。(3)以理施教与以情优教相结合。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环境建设,营造勤奋学习和积极上进的氛围;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组织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拓展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期待值。

3.3 构建立体化的教学平台,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

(1)课堂内外:结合课程思政,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单元;课下作业的点评,在专业要求、职业素养要求基础上,恰当引入思政元素,以收获更好的引导的效果。(2)线上线下:借用载体。将线上MOOC学习与线下翻转课堂的融合,有效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建设课程思政库,整理收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包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为课程学习提供鲜活的素材。(3)校园内外:校内组织多学缘结构教师参与教学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满足学生的期待值。校园之外,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深刻把握国家政策指引,增强学生认知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体会职业的荣誉感。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家乡城市建设调研,充分挖掘家乡建设内涵,并分享调研成果,使学生了解祖国大地不同区域的建设特点,树立“家”“国”情怀。

4 结语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密围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知识点中的哲学思想和思政元素,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目的。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价值观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