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宿舍管理问题及对策*
——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为例
2021-11-29刘文苗
曹 彬,刘文苗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2020年5月,教育部党组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通知强调,各单位严格执行《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各项要求,不盲目追求国际化指标和来华留学生规模,同时应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1]。来华留学生的宿舍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体系全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应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思路,提升应对水平。
1 苏州国际教育园高职院校留学生宿舍管理情况
苏州国际教育园坐落于苏州城区西南,地跨苏州高新区、吴中区,是经苏州市政府规划建设的高等教育试验园区。截至2019年12月,苏州国际教育园内共有1所五年制高职院校、2所市属高职院校和3所省属高职院校招收和培养留学生,留学生动态平均在校规模为200人左右。学生来源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居多,男女性别比例为55∶45。
各院校为压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把控好安全风险,配合属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对留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将留学生宿舍区建设、留学生住宿管理纳入留学生培养的日常工作当中。各院校基本都要求留学生统一住宿在学校为其安排的宿舍区内,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以管控。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本文汇总了园内各高职院校留学生住宿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苏州国际教育园内高职院校留学生住宿基本情况表
2 留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实践工作的开展,苏州国际教育园内相关高职院校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留学生宿舍管理体系,积累了管理经验,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硬件到位与软件缺失的冲突
各高职院校的留学生宿舍基本始建于2004年苏州国际教育园初建之时,后续历经数次硬件提升和改造。从硬件条件来看,各院校的留学生宿舍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如24 h的门岗、室内空调、室外活动场所、全自动消防设施等条件都已具备,宿舍内人均居住面积较为充裕,学习及生活配套设施完善。例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青年中心在宿舍区内建立了学生活动房,内置了投影仪和沙发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用,并搭建了乒乓球台、桌球台等体育设施,供学生课后使用,将学习和休闲较为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苏州市职业大学在留学生宿舍区内建立了小型超市,为留学生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就近采购的便利。
软件上的缺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宿舍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实际需求。留学生宿舍管理日常工作需要一支既能掌握基本管理服务技能,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语言能力强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在实际工作中,留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大都只具备基本的管理或服务能力,并不能完全胜任跨文化环境下的宿舍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宿舍管理软件系统并未真正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时代下,一切皆在“云端”,一切皆可数字化。对于宿舍管理来说,面部识别系统、基于地理位置识别的打卡系统以及综合的宿舍管理软件系统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略显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留学生对个人隐私问题比较敏感,对搜集及录入指纹或面部信息多有抵触,再加上专业的宿舍管理系统除了初期购买使用权以外,往往后续还需要购买服务进行升级及技术支持,因此苏州国际教育园内各高职院校暂时未引入该类系统。
2.2 趋同化管理与差异化管理的冲突
针对留学生的教务、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各院校一直在趋同化管理和差异化管理两条路径当中进行选择。趋同化管理,要求将留学生纳入全校正常的管理模式内,以学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框架,将留学生纳入日常管理,在各项管理工作和制度面前,只存在学生个体的相同性,不存在留学生或非留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差异化管理则是相反的路径,强调将留学生区别于国内学生,在生活、学习上允许其保留自身特点,在规章制度上设置较为弹性的管理范围。在趋同化管理理念下,留学生的住宿公寓同普通学生的住宿公寓往往不存在物理隔断,硬件设施完全一致,住宿规章制度也一致。差异化管理理念下的留学生宿舍则往往被独立封闭管理,在作息时间、硬件配备、规章制度等方面差异明显。
苏州国际教育园内各高职院校在留学生宿舍管理路径的选择上基本都以中间路线为主。例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自身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受苏州国际教育园管理办公室委托管理国际青年中心。国际青年中心不仅为该校留学生提供住宿服务,还为本校学生及青年教工提供住宿服务。在国际青年中心内,所有住宿人员接受中心管理团队的管理,遵守相同的门禁、宵禁时间,签署内容相同的住宿承诺书,同时中心配备自助式洗衣房、学生活动房、学生自习间等,既趋同管理,又保留部分特色。
2.3 以管理为先与以服务为先的定位冲突
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母语、不同文化背景的来华留学生,住宿管理究竟是以管理为先,还是以服务为先,这也是冲突之一。管理为先,强调的是对个体行为的限制和约束,强调的是个体利益让步于整体利益。服务为先,强调的是在充分尊重个体的前提下创造条件促进个人发展。在传统的实践操作中,各院校将宿舍管理定位于管理为先,日常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将住宿学生准时、安全地局限在宿舍区域内,不管是国内学生还是留学生,最佳状态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对于未能准时在宿舍出现,或者破坏住宿区域安全的行为,学校要按照规章制度予以处罚。但是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以及各院校对留学生各项工作服务意识的普遍增强,留学生宿舍管理逐步开始向服务为先的定位转变。各院校在实践中注重人文关怀,以“同理心”给予留学生更多帮助,消弭跨文化差异下的隔阂,尽量解决个性化差异带来的困难等。
3 提高留学生宿舍管理水平的对策
面对留学生宿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做好科学谋划,提出相应对策,是包括苏州国际教育园内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教育单位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3.1 妥善利用朋辈导师制度
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学生工作者承担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事务逐渐增多,很多高校开始探索让大学生朋辈导师成为学生工作队伍开展工作的辅助力量[2]。朋辈导师制度在国内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所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在很多高校得到了实践检验。来华留学生的宿舍管理工作也应尝试利用朋辈导师制度,选聘、培训、使用、考核一批来华留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作为朋辈导师,参与留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这样既可以减少留学生同宿舍管理人员的文化冲突,较为明显地弥补宿舍管理人员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的短板,又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有助于防止矛盾的激化。
例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青年中心的日常管理中就有朋辈导师的深度参与。每年学期期初,学校会面向在校高年级留学生选聘1~2名Student Duty Manager(学生值班经理),对其进行宿舍规章制度、紧急疏散流程等的培训,并为其配备专用手机,随时保持沟通。培训结束后,学生值班经理会配合学校值班教师做好宿舍区的日常点名、消防设施检查等安全协查工作,并随时接受留学生的日常问询。工作满一年的学生值班经理会获得以学校名义颁发的奖状,并获得赴海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的奖学金奖励。
3.2 “人文+科技”提升留学生宿舍管理水平
宿舍管理水平的提升应该坚持走“人文+科技”双路径。高职院校应该在宿舍区域加强人文关怀,并重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人文关怀,体现在尊重留学生自身文化特征上。在宿舍区内,高职院校可以结合留学生生源国家的文化特点,针对性地开展留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工作[3]。如允许留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开展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交流活动,同时注意中国文化的教育与渗透,培养爱华、友华、亲华的国际人才,使其了解、接纳和喜爱中国文化。每逢岁末,苏州市职业大学都会为在校留学生举行不同形式的迎新春联谊活动,或是跟大家包一包、尝一尝饺子,或是举办一场文艺演出,让中外学生都能感受到文化交流的魅力。苏州市职业大学南非籍学生斯亚和西贝尔说:“我们很高兴能参加中外学生新春联欢活动,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新年文化和习俗,也通过舞蹈和音乐展示了我们国家的文化,这种文化交流的感觉非常棒![4]”
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渐完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在整体推进[5]。高职院校应将留学生宿舍管理纳入全校整体智慧校园建设的项目当中,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的现代化,并将住宿管理、教务管理、奖惩评优、勤工俭学等各个子系统从底层打通,方便管理者一次信息采集,全部门共享。
4 结束语
2019年年底、2020年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近100万来华留学生滞留在了我国。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视域下以留学生安全为第一要务更好地进行宿舍管理,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留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