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扶贫视阈下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以徐州为例

2021-11-29朱文珍石小敏胡贝贝

南方农机 2021年22期
关键词:徐州市课题组农村

朱文珍 , 何 颖 , 石小敏 , 胡贝贝

(徐州工程学院金融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为实现贫困地区全面脱贫,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加强对贫困地区帮扶政策的实施。其中,教育扶贫肩负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艰巨任务,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要扶贫先扶智,才能斩断“贫根”,实现脱贫不返贫的目标,因此,教育扶贫也成为政学两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1]。

随着国家对教育扶贫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江苏省教育扶贫工作已卓有成效,但苏北诸城与苏南、苏中各市教育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亦是不争事实。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作为苏北城市的代表,身兼城市辐射功能,故课题组展开对徐州市教育扶贫状况的调研分析。

1 研究设计

1.1 调查对象

在调查实施中,采用预调查与正式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正式调查采用线下调查与线上数据挖掘相融合的方式。预调查过程中对丰县欢口镇常庄小学、苇子园小学、欢口中学等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预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9份,问卷有效率为86.25%。在正式调查中,以徐州市贾汪区、铜山区、丰县、睢宁县、沛县、邳州市以及新沂市七个区县的农村教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发放正式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2份,问卷有效率为89%。

如图1所示,阴影由深到浅代表徐州市各区县农村人口密集程度由大到小;虚线框区域表示教育扶贫政策实施区域,点分布越密集代表教育扶贫成效越明显。可见,丰县是徐州市农村人口聚集程度最高也是教育扶贫成效最明显的区域。

图1 徐州市农村教育扶贫区域图

1.2 调查工具

为推动徐州教育均衡发展,根据调查的目标主体不同,课题组将调查问卷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大类。其目标主体分别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接受教育的人群(主要为在校学生)。教育者调查问卷共20题,分为个人基本信息、担任教学情况、工作满意度以及未来规划四个层面。受教育者调查问卷共17题,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对学校满意度、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四个层面。

1.3 数据整理

1.3.1 数据预处理

首先,课题组运用SPSS软件采用二分编码法对问卷进行编码,采用双机录入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录入质量。

其次,课题组对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二手数据的适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核,并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对数据缺失值进行处理,公式如下,其中ln为指标值:

再次,课题组采用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s和x由不包含离群值的n-1个数据计算得,s为n-1个数据下的样本偏差,是样本平均数。

最后,课题组采用min-max标准化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消除原始量纲的影响。min(xij)和max(xij)分别为指标最小值和最大值,将指标的原始值xij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在区间[0,1]中,具体公式如下:

1.3.2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课题组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运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法,具体公式如下,N为题数,为第i题的题内方差,为总分方差,r为题间的相关系数的总和:

课题组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两种方法检验问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其中,预调查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统计数据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04、0.736,KMO值分别为0.812、0.821,Bartlett检验的p值均为0.000,通过信度效度检验;正式调查的教育者统计数据和受教育者统计数据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1、0.73,通过信度检验,KMO值分别为0.81、0.83,Bartlett检验的p值均为0.000,说明问卷调查结果可靠。

2 徐州市农村教育水平整体审视

2.1 问卷透视下的徐州市农村教育

1)教师层面: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81%的农村教师户籍所在地为农村,只有19%的教师属于城镇人口;农村教师教学科目数量占比中,只教学一门课程的教师占比8%,同时教学两门和三门科目的教师占比分别为31%、45%,教学四门及以上科目的教师占比16%;教师教学科目与所学科目匹配关系显示,78%的教师所教与所学并不匹配;在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方面,34%的教师认为农村教育资源稀缺,28%的教师认为农村教学环境差,另外,农村生源不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不足各占19%。

2)学生层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教育收费合理性方面,认为合理、较合理、较不合理、不合理各占39%、34%、15%、12%;在学习目标方面,62%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获得更高学历进而走出农村,2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技能,10%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剩下的5%的学生则是为了其他目标而学习;对于家长指导作业的情况,调查发现21%的家长经常指导,48%的家长偶尔指导,31%的家长从不指导;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方面,十分重视、比较重视、比较不重视、不重视分别占73%、16%、8%、3%。

综上所述,教师层面,徐州市大部分农村教师同时教学多门科目,且教与学匹配度不高,使得教师教学任务加重;学生层面,大部分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农村缺少教学资源、生活环境较差等问题是农村教育问题不能根除的原因。

2.2 徐州市农村教育发展现状梳理

徐州市基础教育体量庞大、城乡二元结构鲜明,办好公平而高质量的乡村教育,保障大量乡村孩子享有优质教育,是徐州教育亟需解决的时代命题[2]。2018—2020年徐州市学生资助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8—2020年徐州市学生资助情况

由表1可知,近年来徐州市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教育公平前进了一大步。徐州市教育局人员到访各区县贫困镇,开展慰问活动,并捐赠扶贫教育基金,用于改善当地的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软、硬件设备。基于对徐州市农村教育水平现状相关分析的需求,课题组构建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2.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组在借鉴既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构建徐州市农村教育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采用二级指标结构,以教育环境、教育投入、教育成效为一级指标,并采用16个二级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徐州市农村教育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2.2 数据标准化

因各项指标均具有不同量纲,不利于综合评价,故需对不同量纲的指标进行处理,将之转换为无量纲的标准化指标。课题组采用极差法消除数据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具体步骤与上述一致。

2.2.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Step1:确定因素集。

U={教育环境U1,教育投入U2,教育成效U3}

具体因素集如表2所示。

Step2:确定评语集。

V={很好V1,较好V2,一般V3,较差V4,很差V5}

Step3:确定各因素权重。

徐州市农村教育现状为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群决策问题,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ωj和ωjk,在分析徐州市农村教育水平的过程中,指标权重系数ωj和ωjk是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

课题组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得到各层次权重向量,如表3所示。

表3 各层次权重向量表

Step4:确定模糊评判矩阵。

各因素权重及评语表如表4所示。

表4 各因素权重及评语表

如下公式分别为模糊综合评价的二、一级评判矩阵:

B为徐州市农村教育评价结果,A为各级评价要素对徐州市农村教育水平的权矩阵,R为各级要素对徐州市农村教育水平的隶属度矩阵。

Step5:综合评判。

首先,课题组结合Step4、5所得结果,分别得到一级影响指标的评判矩阵,如下所示:

接着又与一级指标对徐州市农村教育水平的权重相乘,最终得出徐州市农村教育水平现状的综合评判矩阵,如下所示:

分析评判结果可知,0.378 9≥0.252 9≥0.153 6≥0.135 0≥0.080 2,得分最高的评语为“较差”,故徐州市农村教育水平发展现状为“较差”等级。

虽然大部分地区优秀师资匮乏、优质生源短缺,使得农村教育水平现状处于较差水平,但假以时日,若徐州市不断加强教育扶贫政策的落实,制定精准教育扶贫机制,徐州市农村教育状况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3 问题与建议

徐州基础教育体系庞大,在教育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徐州不失时机地提出“提高农村办学质量,增强地方文化底气”的发展目标,立足乡村,强化教育政策供给[3]。但通过对徐州市农村中小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调查分析,得知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课题组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对其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3.1 存在问题

3.1.1 政府层面

1)政策落实程度有待提高。近年来,徐州市扶贫开发成果显著,实现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等有效扶贫成果,2020年徐州市6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12 212元,269个经济薄弱村集体年平均收入达到61.48万元。但徐州市各区县对教育扶贫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虽然政府制定了城乡一体研训机制、校校联盟办学、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相应的政策制度,但调查得知,徐州教育扶贫政策执行度较差,落实程度不够,部分农村中小学不在教育扶贫政策覆盖范围内,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与政策大方向脱节。

2)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通过实地调查,课题组发现徐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学点布局分散、学校规模小、班额难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国家规定班额为40~50人)。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存在教师资源不足、办学条件差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徐州市农村办学效率低,这是阻碍农村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之一。

3.1.2 学校层面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2020年徐州市各区县教育支出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徐州市各区县教育支出存在不平衡现象,丰县农村人口和中小学数量居多,但与其教育支出不成正比。2019年徐州市中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为13 970元,2020年达到15 900元,较2019年有一定的增幅;但根据教育部网站江苏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2019年江苏省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为17 631元。通过对比可知,近年来徐州市在教育经费配比方面虽有增幅,但与江苏省整体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图2 2020年徐州市各区县教育支出(亿元)

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在教学、办公、安保等设施方面较为落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情况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2016—2020年徐州市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配备率、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分别达到84%、13.91 m2。但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农村中小学缺乏多媒体设备,教师上课只能用粉笔板书,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徐州市农村学校面积虽然逐年扩增,但仍然没有达到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生均占地不低于18 m2)。

图3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情况

3.1.3 教师层面

1)性别、年龄比例失衡。男女教师比例是衡量一个地区教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徐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年龄比例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徐州市农村中小学女性教师占比居多,达到68%,说明徐州市农村教师男女比例失调。调查发现,男性教师作为家庭的“顶梁柱”,身负养家重任,而农村薪酬低、福利少,所以大多男性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工作。年轻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关系到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4]。但徐州市21~30岁的农村教师仅占比11%,41岁及以上教师占比48%,可见农村教师大多较为年长,教学精力有限,徐州市农村学校年轻教师不足,师资队伍缺少活力,农村教育缺少新鲜血液。

图4 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年龄比例

2)教学工作任务繁重。调查得知,徐州市农村教师教学科目数量普遍在两门及三门,占比76%,任教一门科目的教师人数只占8%,任教四门及以上科目的教师人数占16%。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英语、音乐、体育以及美术等学科教师较为紧缺。农村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现象十分常见,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加大了备课、作业批改、课业辅导等工作量。

3.2 对策建议

3.2.1 政府层面

1)完善、落实相关政策。首先,完善现有资助政策,建立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学生资助机制,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减轻农村贫困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负担。其次,采取措施助力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坚持扶贫先扶智,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助力农村地区儿童成人成才。最终达到农村贫困家庭的学龄儿童能够个个有学上的政策目标,不让其因贫失学,不让脱贫户因学返贫,以教育的方式拔掉“穷根”[5]。

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教学资源配置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资源配置需有所侧重,要兼顾整体改善与重点补充。针对特困县,国家应逐步优化中小学传统教学资源,整体提升包括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相关电子化课程资源在内的信息技术类资源的配置,重点提升对于中小学教师实物教具、学科相关图书等资源的配置[6]。此外,要补足贫困村义务教育突出“短板”,加快推进图书室和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贫困地区的办学水平。

3.2.2 学校层面

1)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经费不足导致了农村教学质量较低,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酌情设立专项教育资金[7]。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教育扶贫工作,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经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面临的教育财政压力,有效助力国家教育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2)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应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为教师、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首先,学校应将一部分经费用于翻修部分已超过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教学用房,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学生宿舍应保证内部通风条件,实现一人一床位,并配备相应的公共卫生间。其次,学校应将运动场地规范化,提供相应的体育设施,改善在校师生的运动环境,激励在校师生增强体育运动。再次,学校应购进相关教学仪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设立图书室、实验室等,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愿望[8]。

3.2.3 教师层面

1)优化教师性别、年龄比例。农村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年龄比例失衡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男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坚毅、阳刚等男性气质的影响,将不利于男生性格的发展;部分年长教师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育观念陈旧等问题,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9]。因此,应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招聘教师,注意男女教师比例尽量均衡,适当提高农村教师薪资待遇、福利水平,采取奖励工资、额外晋级等方式,使年轻教师愿意留乡任教,达到优化教师性别、年龄比例的目的。

2)合理规划教师教学课程。首先,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尽量避免一位教师教学多门科目、避免教师跨级教学;在安排教师教学课程时,应避免一位教师连续排课的现象,防止因教师精力不足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10]。其次,应增加教师培训机会,针对农村中小学现状,健全和完善多所学校联合教研制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双循环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4 结语

教育扶贫是扶贫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先扶智”才能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 的目标。徐州市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虽然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但在教育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农村中小学教育将会迎来崭新的明天。

猜你喜欢

徐州市课题组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师生作品·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太原科技大学图形图像与计算机视觉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第一次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