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人才发展研究*

2021-11-29白晓玉

南方农机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战略人才

白晓玉

(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贺州 5428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指明了新方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的和有效的人才政策,有利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促使各类人才在乡村发展中施其所能、展其才华和显其身手。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在乡村发展的“五个振兴”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可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与基石。

1 文献回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振兴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当前文献对乡村人才振兴的提出背景、价值意义、对象类型、基本含义、主要特征、影响因素、面临困境、解决对策及运行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张雅光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人力资源质量、结构及效能等方面差距较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下开发乡村人力资本原则。周晓光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类型、质量和环境等需求进行了分析,从引回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乡村人才发展与振兴的对策,从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1]。杨丽丽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政府扶持型模式、社会参与型模式、能人带动型模式和“互联网+”平台模式4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模式[2]。田书芹和王东基于扎根理论提出了推动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的建议[3]。徐姗姗指出了阻碍乡村人才振兴的制约因素与存在问题,并从乡村人才流动、培训、激励、保障、环境等方面提出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路和对策[4]。

国外学者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具有较为丰富的成果和经验,为促进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价值。William 提出的“刘易斯拐点理论”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振兴乡村人才提供了契机[5];GIBBS等对印度、巴西和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和促进劳动力就业的人力资本开发模式[6]。

2 我国乡村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中青年乡村人才流失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部分农村已经呈现出空心化、老龄化和妇女化的现象,从而导致当前的乡村人才队伍俨然成为有效开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如表1所示,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从2011年的48.73%减少为2019年39.40%,减少了近10个百分点,乡村人口大量单向流向城市,而城市人口则逐年增加。如表2所示,60%以上的农民工为男性,农民工平均年龄在35岁~40岁之间,即农民工中的男性青壮年居多,留于家中的多为老弱及女性,可见,中青年的乡村人力资本流失较为严重[7]。

表1 2011—2019年按城乡分中国总人口及比重

表2 2011—2020年我国农民工总量汇总表

2.2 乡村人才教育背景普遍偏低

如表3所示,尽管我国乡村人才总体数量巨大,但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乡村发展后备军,人才结构不合理,从而阻碍乡村振兴的发展。通过对比乡村与城市人口学历占比情况可知,以初中教育背景为主的乡村人口从2011—2019年逐渐减少,但占比依然在40%以上,而初中及以下乡村人口的占比高达80%以上。可见,亟需通过提高乡村人才的教育背景促使其能力提高,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表3 2011—2019年中国乡村与城市人口学历占比(%)情况汇总表

2.3 乡村社会保障措施落后

如表4所示,2011—2019年每千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有所提高,但截至2019年,每千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是城市的一半,但2019年我国农村与城市人口数(表1)却相差不多。可见,我国乡村医疗养老等保障机构、资源相当匮乏,从而也导致乡村人才的流失,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8]。

表4 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单位:张)

3 提升我国乡村人才发展的建议

3.1 多方位促使乡村人才回流

为解决乡村中青年人才流失问题,需要多方面开展乡村人才的引流政策,以留住本土优秀乡村人才,回流更多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一是制定人才回流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包括医疗、养老、户籍等各项社保及补贴政策,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及高科技人才回乡创业等;二是制定对本土返乡人员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创业、税收、融资等,吸引本土人才反向回流,拓展就业渠道。

3.2 提升乡村人才的质量

乡村振兴需要不同类型及能力的乡村人才。因此,各地区可以结合本土乡村特色,采用多种方式提升乡村人才的质量。一是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提升乡村教育水平。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乡村职业教育等不同教育阶段对教学环境、教学质量、教学人员、远程教育等方面全方位重视与推动,从娃娃抓起,树立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作贡献的工匠意识与精神。二是培训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对那些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有意愿投身于本土乡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采用政府引导+学校培养+远程指导等方式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系统化的技能培训,为乡村振兴储备优秀新“三农”人才。

3.3 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不仅能够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还能够提升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是振兴乡村人才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是需要加大乡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增加乡镇医院、医疗设备、药物种类及在线医疗,提升乡村的医疗质量与水平。二是提升乡村的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距。通过乡村养老模式的多样化和乡村养老保险规范化,提升加强乡村人员的社会保障意识,提高积极性,确保行动性。对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认可和接纳,可促使中青年乡村人才安心留在本土创新与创业[9-12]。

4 结束语

实现乡村振兴蓝图的关键在于人才,只有振兴人才才能确保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相较于城市而言,我国乡村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当前中青年乡村人才流失问题、乡村人才教育背景普遍偏低问题和乡村社会保障措施相对落后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需要通过各种有吸引力的政策多元多方位促使乡村人才回流,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来提升乡村人才的质量,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战略人才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