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意识水平研究

2021-11-29谭哲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参与者检索意识

谭哲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南 常德 415000)

一、引言

信息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点。因而,有必要摸清现阶段学生的信息意识现状,进而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本研究将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观测对象,观测并记录分析他们在训练场景中的信息行为,得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意识现状。

二、文献综述

(一)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意识现状

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研究很多,笔者这里着重参考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文章。陈玲霞、章芹对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调研,显示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意识较强,但信息辨别意识不高;信息知识掌握不理想。张泽锋和陈峰对信阳职业技术学院272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当前信息知识、意识、能力水平与理想差距较大且个体之间差异不大,而信息道德水平与理想水平差距不大。韩桂香等对江苏省两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病案管理专业的学生档案信息意识要好于其他医药卫生类专业的学生。缪向辉对大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安全与道德意识较为薄弱。王嵘等从信息行为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四个维度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不容乐观。李晓君认为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意识薄弱、信息知识不足,信息道德缺乏。

(二)信息意识评价及测量方法

王俊丽对外文文献进行分析,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信息意识评价的测量对象、方法、工具、以及工具的依据,测试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发现测试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测量工具以问卷测试类的最多,工具的主要开发依据是 ACRL 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7]。黎景光认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为指导的信息素养评估,需要通过嵌入创新性项目,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面向学生成功的评估[8]。朱易佳以美国UNIV200 项目为例,认为评价量规有助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真实性评价。唐晓玲总结了国际计算机与信息素养研究(简称 ICILS)项目中的测量方法为基于任务的计算机软件测试。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化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数据,通过质性数据分析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意识现状。

综合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的研究,编制“信息意识行为观察记录书”。内容及观察标准为(1)信息需求的识别:参与者能否准确识别自己的信息需求,将所面临的问题转化为信息需求。参与者是否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类型的信息。(2)信息评价:参与者是否在检索到答案后会思考结果是否准确,考虑信息源的权威性,或者对不同的检索结果进行比较。(3)信息管理与利用:参与者是否对信息进行了组织、收藏、管理与利用。

(二)样本选取

本研究选择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参加2020 年湖南省高职高专信息素养大赛的10 名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9 名,男生1 名。护理专业5 人,临床医学3 人、电子商务1 人、计算机网络技术1 人。均未参加过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相关培训。有5 名同学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

四、数据分析及讨论

(一)信息需求的识别

从观察记录的结果来看,高职生并不能完全准确的识别信息需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具体信息需求的能力较差。以本次参与者的信息行为为例,参与者在做信息素养大赛模拟题时,90%的参与者第一反应是去一款名为“学小易”的移动APP 上查找,这款APP 是针对在校大学生搜课后习题的应用。这反映了现在的学生有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前往不同的信息源进行检索的意识。通过访谈得知,造成参与者优先考考虑使用学小易APP 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作业过程中非常依赖学小易,且在初试选拔的过程中,P2 和P4 通过学小易在初试中取得了99 分的好成绩,初试的题库基本都能在学小易中搜到,因此,造成了参与者认定学小易是本次大赛较为合适的信息源。但随着训练的进行,模拟题库中出现越来越多学小易中没有收录的题目,且培训老师一直强调正赛时不会有原题,需要自己找到并总结知识点,但参与者还是坚持使用学小易,且在面对学小易中搜不到的题目时,显得十分茫然,无法选择答案。

访谈显示,80%的参与者做题的第一反应是找到原题答案,只有20%的参与者会分析题干中蕴含的信息需求。即使随后有的参与者开始尝试在搜索引擎中寻找答案,但依旧只是搜索原题,而并没有提取相关知识关键词进行检索。

此外,80%的参与者不能识别出题目中所需要寻找的文献是何种类型,剩下的20%之所以能够识别,是因为题干中给出了明确的提示。可见,当前高职生还是缺乏把握面临题目中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信息需求的能力。

(二)信息评价

从参与者的行为来看,当前高职生会对信息的权威性进行评价,但缺乏评价依据。以本次参与者的行为观察与访谈结果为例,10%的参与者在得到检索结果后会立刻作答;70%的参与者在检索到多个结果后,会对结果进行比较以求选择更加准确的答案;20%的参与者会分析信息源的权威性,选择最权威的来源作为答案。

(三)信息管理与利用

从参与者的行为来看,当前高职生信息管理与利用的意识不足,方法有限。40%的参与者仅仅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在找到相应的信息资料后,也并没有通过收藏夹,下载等方式将信息管理,进行二次利用,只顾寻找到原题的答案,但缺乏对题目中知识点和原理的总结,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依旧是从零开始检索。50%的参与者会通过错题的方式归纳同类型的考点。还有10%的参与者会选择通过浏览器的收藏功能这种信息化的方式收藏涉及知识点的文献。当然,由于本次研究的场景下,参与者的目的为完成模拟测试,因此找到答案后做题便是对信息的利用,无法考察到参与者信息利用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

五、结论

本文根据结构化观察以及访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意识现状进行评估,发现:(1)学生虽然面对特定的熟悉场景能够识别信息需求,但他们缺乏文献类型的基本知识,信息需求识别能力不够系统和健全,将面临问题转化为信息需求的能力较差。(2)学生会对信息进行基本的评价,但更多的是通过比较多个检索结果,缺乏足够的权威的信息源来做决断。(3)学生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缺乏足够的信息化手段与方法。

猜你喜欢

参与者检索意识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