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诗中的山水书写

2021-11-29董超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山川李白山水

董超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代的诗歌在唐朝走向了最高峰,涌现了无数伟大的诗人,而有着“诗仙”之称的李白就是这众多诗人中最耀眼的一位,他拥有非凡的才气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气质。李白的诗以浪漫主义著称于世,但他诗中的山水景物的描写也别有一番韵味。李白集儒、释、道、侠等多家思想于一身,他追求功名未果,之后便踏上了漫游山水和求仙问道的生活,他游览过的山川不计其数,他将山水风景留于笔端,为后世留下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诗篇。

一、李白山水描写的写作动机

(一)对山水的独特情怀

李白一生中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漫游山水的路途中度过的,许多名山大川都曾留有李白的足迹。李白自幼热爱大自然,山水自然长存于李白的眼中心里,美丽的山河打动着诗人的心灵。每逢出游,看见美丽山川的李白必感兴赋诗。如“好为庐山谣”,再如“太白与我语”,山水让李白诗兴大发,仿佛这些山川可以与诗人对话,走进他的心中。李白在他的诗中也常常提及他对山水的痴迷,反映他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在他人生最为得意时想到的是山水,当他的人生陷入低谷时想到的依然是山水。李白对山水的独特情怀表现在他置身于山水之间的悠然,身心融入山水畅快之感,每每遇到美丽风景的李白都会产生留恋和向往的情愫,这都源于他内心深处对山水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二)寄情山水,寻找精神寄托

一生酷爱云游的他穿梭于山水之间,与山川草木为伴,与鸟兽鱼虫为友,与山水自然志趣相投的他自然是诗性大发,才思泉涌。当他“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的政治理想破灭时在山水中找到了触发自己宣泄感情的出口,催生了他的即兴赋诗的灵感。面对现实之中的不如意,诗人转向山水自然,将自己倍感忧虑的心沉静在自然山水中,以此来寻找精神的解脱和慰藉。“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作者的心在清溪的溪水中得到了洗涤和净化,使其暂时忘却了内心的愁苦和郁闷之情。也许只有身处在这些醉人的美景之中,诗人的心灵就会得到慰藉,灵魂就会得到升华。李白一生都在孜孜求索自由独立的理想人格。他不愿向权贵低头,借山水咏怀,表达自己的理想人格与精神追求。当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山水自然来寻找精神的皈依。

二、李白诗中山水书写的情感特征

(一)咏叹壮丽山河之美

李白生活在开元天宝年间,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山川美景在大唐帝国恢弘的气势下显得更加壮丽雄阔。置身在这样一个国度,李白每每登山临水必感兴赋诗,在李白的笔下,自然之景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留下了许多歌颂名山大川,描绘雄伟壮丽美景的佳作。那些巍峨雄壮的名山得到了李白的青睐,因此留下了许多咏山诗,这些山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巍峨、险峻的气魄。除了吟咏巍峨的高山,李白也留下了不少咏水的名篇,李白描写的水总有一种磅礴的气势。“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将波涛汹涌澎湃的力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江河、湖泊、高山、沧海都在李白的诗中展现出其雄伟壮阔的一面,浩瀚奔腾的黄河、浩浩汤汤的长江、巍峨雄壮的泰山,恍如仙境的峨眉山和天姥山……这些山川河流组成了雄奇壮美的意象群,为我们展现了壮丽山河之美,更表现了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抒发自我情思与抱负

李白的一生大多是在云游之路上度过的,他对山水充满一种独特的情怀,他的身心与山水融为一体,以山水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李白一生渴望“济苍生”“安社稷”,还有那样建立一番功业后归隐江湖的志愿,生活在玄宗开元年间的李白对那个时代充满希望,壮志满满,出蜀之后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而不息地奋斗着。怀着美好希望的李白在游玩的同时几经辗转来到长安,亲眼目睹了官场黑暗腐败的现实让李白大失所望,在这个时期,《蜀道难》集中地表现了此时作者怀才不遇,内心愤懑不平的心声和情绪,也表现诗人对仕途艰危,世道艰险的感叹。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供奉翰林,这也是他的仕途人生最为得意的时期,此时的山水风景在诗人的眼中显得愈发的美丽动人。不久,李白仕途再次受到打击,狂放不羁的李白遭到朝中权贵的排挤,最后不得不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这时的李白过上了去朝之后长达十年之久的漫游生活,他继续选择与山水为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远离纷乱朝堂的李白回归自我本心,纵情山水,闲适自得,达到了一种妙不可言、物我相融的奇妙境界。

(三)表现真挚友情

作者这样一位洒脱不羁、豪放飘逸的奇人身上充满了一种侠士风采,因此他喜欢广交天下豪士,与朋友一起云游山水,“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就描写诗人与友人元丹丘在其隐居之地的闲情逸致,丹丘身为道流隐士,徘徊于江湖山水之间,体现李白赞赏元丹丘可以领悟山水之妙,与自己志趣相投,因此成为莫逆之交,相与从游。除此之外,李白还有很多关于赠别的山水描写,作者不直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惜别之意,而是寄情于这些壮美的山水景物,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和友人的深厚情谊。借山水表友情的诗篇不仅仅局限于赠别,诗人还会借山水来表达对朋友的仰慕与赞美,“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以黄河广阔奔腾之姿来赞美裴十四的胸襟抱负,如此热烈奔放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裴十四的仰慕之情。这样的诗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三、李白诗中山水书写的独特风格

(一)雄奇壮阔,气势非凡

表现壮美意象,呈现出雄奇壮丽风格的诗作在李白所作的山水诗中可谓不胜枚举。这类风格的诗作以雄伟壮阔为特征,更是盛唐气象的展现。“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这位豪放洒脱的大家挥笔一洒,这些山川河流往往充满着雄奇壮丽的色彩,拥有浩瀚磅礴的气势。“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更是将江河湖面上明丽开阔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无论写山还是写水都是在广阔的背景上展开的,意境开阔,展现宏大的气象和气魄。优秀的山水画“以咫尺论千里”,而李白的这些诗中描绘的山水画面也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一点,他常常以壮阔而高远的角度包揽万里之中的山河美景,大气磅礴,他以豪迈的胸怀和热烈的情感将天下的大好河山描摹笔端,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二)清新明朗,意境开阔

李白写诗也不乏有许多清新明朗、意境开阔的诗作,如“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这些诗句都勾勒出一种清丽明静的色调,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对大自然一往情深的李白当然对隐居山林的生活也是无比向往的。李白曾多次写诗赞美隐士元丹丘居住之地的清新雅致,如《题元丹丘山居》描写的自然之景与那些雄伟壮丽的山河大有不同,更有一种清雅别致的清新之感,可以看出李白有着隐居山林,纵情山水间的逸趣。再看《别储邕之剡中》,作者不直接描写竹子,而是用“溪下绿”来表现翠竹的水中倒影,荷花在水中绽放,他却说池塘荷花宛在镜中飘香。巧妙地衬托溪水之清,着重渲染水面之静,如此清雅秀美的江南水乡画卷在李白的笔端被描绘的别致、飘逸又灵动。

(三)浪漫飘逸,富于想象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诗如其人,其诗充满着浪漫飘逸,富于想象的独特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谓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作,诗歌着力展现了天姥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将其高峻挺拔的山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唤起了我们对那云环雾绕的天姥山的无尽且梦幻想象,给人一种飘入仙境的浪漫之感。全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变化莫测,富于想象,为我们展现出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诗中满含阴郁的氛围与诗人的情感形成一种巧妙地融合,虽然包含着他对人生几多失意的深沉感慨,但整体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细细品读会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这就是李白所表现的浪漫飘逸与超尘脱俗。

四、结语

李白生活在大唐帝国最辉煌的时期,因此他诗中描写的山水与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势相呼应,那些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江河在诗人的眼中显得愈发雄伟壮观。他笔端描绘的山水有雄奇壮阔、豪迈奔放的气势,浪漫飘逸、变化莫测的灵动,还有清新明朗、清雅别致的秀丽,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展现了李白山水书写的巨大魅力。“诗仙”李白以才力作诗,以气质作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不朽地位。

猜你喜欢

山川李白山水
山川锦绣,赞以长联
《山水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退耕还林还草 绿了山川 富了百姓
山川雨意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