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法律执行问题的相关探讨

2021-11-29黄存义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法律文书被执行人财产

黄存义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我国想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理念,需要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具备极强的法律执行力,使得法院判决书具有实际意义,而不是一纸空文。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法院执行力在不断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但是在基层法院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因此,要重视基层的法院执行效果,提升基层的法院执行团队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提升基层的法院执行力,为建设法治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层法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执行就是法院对生效判决或调解书等依法实施的活动,或者法院依据法律法规对特殊案件进行强制执行的司法行为。根据我国现阶段基层法律执行的情况,基层法律执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无财产案件较多

鉴于我国基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大多数被执行人的经济条件较差,普遍是农民群体,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极易出现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据基层法院分析的数据来看,在基层法院执行过程中无财产案件占30%,案件涉及的性质主要有离婚案件、损害赔偿案件、民间借贷、金融借款合同案件等。但是这些案件中的被执行人大多为自然人,因此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不仅增加了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数量,也使得被执行人为了逃避法院执行而形成财产转移、藏匿等严重的问题,从而导致无财产案件更加难以执行。

(二)行政部门大强度干预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促进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借助“红头”文件的形式吸引外地企业,并且给予外企或者是本地企业很多政策优惠,以此激励企业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基层法院在执行时,受到来自当地行政部门施加的压力,或者是政府为了政绩将法律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招牌,强制干预执行法律法规。由于这类型案件与当地政府有关,导致在审理与法律执行中遇到多重阻碍,使得执行时间无限延伸。地方政府对法律过多的行政干预,不仅会使执行法官的执行权受到损害,还严重制约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利,有碍法律的实施。

(三)法律文书送达困难

法律文书作为民事案件审理开始的象征,是基层法院执行中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案件是否生效的标准。法律文书在送达被执行人之后,被执行人根据法院判决结果,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基层法院执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法律文书送达效率不高,其送达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法院处理的多数是被执行人参与的一审案件,案件中的被执行人多为农民,没有固定的工作,行踪也不确定;二是被执行人的法律意识薄弱,在案件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不理睬法院的传唤,甚至是拒绝接受相应的法律文书,导致法律文书送达困难的现象,以及被执行人对法院判决结果一无所知;三是不少被执行人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或者是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鉴于执行人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导致执行文书基本无法完成送达。

(四)经费紧张,执行救助困难

执行救助是指在法院审理完成并且采取执行措施后,针对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能力履行相应的义务,相关部门给予生活条件困难且无其他经济来源的申请执行人一定的救助资金,以此帮助申请执行人度过困难的救济措施。多数需要采取司法救助的申请执行人通常是交通事故案件中的受害人,因为在这类案件中,鉴于被执行人无能力履行义务或者无法找到其行踪,但是此时的申请执行人又因生活或者身体受伤的原因急需救助。现阶段,我国执行救助机制还不完善,不具有有序性与法律效应,这也就导致基层法律执行出现执行难与执行乱的现象,影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

(五)基层执行法官素质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在促进人们生活发生变化时,案件的类型也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执行法官具有更高的素质,但是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部分基层地区司法改革无法深入推进,导致执行法官的素质无法得到提升,甚至高素质执行法官不断流失,再加上基层法院缺乏监督制约,致使法律文书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阻碍,使得法律文书的执行失去公平性。

(六)被执行人存在规避与抗拒执行的现象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化,人们的法治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我国基层地区受区域与人民素质的影响,人们的法律意识依然淡薄,这样不仅阻碍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基层法院执行的难度。在基层法院执行中,部分被执行人拒不执行法律判决、对抗执行,甚至有些被执行人采取各种措施阻碍法院执行,转移、藏匿执行财产等,导致基层法院无法执行,出现了较多的无法执行案件,最终终结本次执行。

二、基层法律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一)立法体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立法制度仍然不是很完善,也是基层法院执行困难的关键因素。目前,法院执行工作通常是依据民事诉讼法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执行,但是民事诉讼法对法院执行问题只有少数条例规定,在仅有的规定中还存在着原则抽象、实行困难等现象,根本无法满足基层法院执行的要求。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有权利向相关部门,例如不动产、车辆管理所、工商、银行等相关部门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也可以搜查被执行人的人身与财产,并采取相应的查封、扣押措施,但是在实践执行过程中,鉴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相关部门在协作法院执行中会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执行效率大大降低。

(二)执行机制存在缺陷

随着我国法院审执模式的改变,导致法院审执机构人员分离,使得审判过程中审判员在没有考虑执行问题的情况下宣布了判决结果,增加了法院执行难度。部分基层法院认为执行困难是客观因素导致的,并没有深入了解具体的执行工作,以及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保障法律的执行力度。执行机制缺陷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法院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执行案件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其二,案件的审判不公平,致使当事人产生不断申诉或者抵抗执行的行为;其三,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并未对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导致案件中无可执行的财产,致使判决结果无法很好的执行。

(三)基层法院执行的威慑程度不大

鉴于基层法院的强制实施力度不大,严重制约了基层法院执行的威慑程度。依据基层法院相关数据表明,在执行法院判决结果时,只有少部分被执行人会遵守法院判决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大部分被执行人不仅不按照法律承担相应的责任,还会想尽各种办法阻碍甚至抵抗法院的执行。与此同时,法院对执行队伍的重视程度不高,致使执行队伍成员整体年龄偏大,部分执行人员的素质较差,在执行工作中采取简单暴力的方式来执行法院判决。执行人员自身的法制意识薄弱,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法院判决或裁决时的不公与失误,为执行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基层法院执行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我国法制建设

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是基层法院执行困难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想要解决基层法院执行困难问题,保证基层法院的执行有效性,首先要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使得法院执行工作具有法律依据,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而现阶段,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的执行细节规定。由此可见,我国法制化建设进程要从基层法院执行的实际情况着手,尽早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执行细节,保障执行环节具有法律依据。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对人们法律知识的教育,使得人民充分意识到抗拒执行应该承担的后果。

(二)加强基层法院执行的威慑机制建设

在基层法院执行过程中,基层法院执行的威慑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应当结合国家道德体系建设,法院与各部门金融单位增强合作,从道德、法律、舆论等多方面限制被执行人,重点是置办房产、高消费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约束。人民法院应当针对基层法院执行设立完整的法律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分工明确,就查封、冻结、藏匿财产等方面各部门配合完成。与此同时,借助对被执行人的高消费以及信息曝光等多种手段促使被执行人自行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基层法院执行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履行或者不自觉履行相应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增大拒不执行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完善执行救助,重视涉执信访

想要解决我国基层法院执行困难的问题,应当建立并完善执行救助制度。针对救助经费紧张的现状,可以延伸筹资途径,借助社会的力量,筹集执行救助经费。与此同时,也要提升执行救助资金的有效利用率,明确规定救助对象与救助条件,严格遵守执行救助制度,按照执行救助资金的标准严格发放,充分发挥救助资金的作用。此外,还要重点关注涉执信访工作,不断健全执行信访解决机制,保证执行信访的公开公正性,从而提升执行信访的信任度。

(四)提高执行法官的综合素质

执行法官素质在基层法院执行效率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要不断提升执行法官的综合素质,既要增加执行法官的业务技能,也要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执法更加文明、规范。在基层法院执行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各项执行权力,对执行法官实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充分保证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普法宣传

在基层法院执行中,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通过开展法律讲座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从而提升人们的法制意识,使得申请执行人积极参与到法院执行工作中,详细了解法院执行情况,并且在协作法院执行工作中,加强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也降低了被执行人的规避抗拒执行的几率,大大提升了基层法院执行力。与此同时,人们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还能有效的监督法院的执行工作,从而提升法院执行的公信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层的特殊性导致基层法院执行容易受到法律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基层法院执行的难度,由此可见,解决基层法院执行问题十分关键,可以有效的推进法制化社会进程建设。在法制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增强法制建设与法律教育宣传,还要重点关注基层法院执行问题。基层法院执行是法制建设项目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想要彻底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就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增强法制教育宣传力度,加深全民法制理念,从而提升法律执行力,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与我国法律的尊严。

猜你喜欢

法律文书被执行人财产
新时代法律文书课程教学创新有效策略研究
破解债务人“履行难”问题研究——法律文书生效后的提存探析
漫画婚姻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和 “限制高消费”有何区别
神奇的帽子
论法律文书的概念修正
最高法:未成年人不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突出“四个环节” 规范文书制作
要不要留财产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