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2021-11-29徐艳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高职

徐艳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革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 年,中央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重点强调: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加强三全教育,要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为如何开展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研究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

一、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点

(一)思政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1.思政课程的内涵

思政课程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在军队以及国家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

2.思政课程的特点

(1)思政课程具有一定的职业性及应用性。思政课程是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职业特点和市场需要,其教学内容中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

(2)思政课程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思政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把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和专业特色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其职业教育的特点。此外,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源参差不齐,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次教学。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点

1.课程思政的内涵

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不同的专家观点略有不同。有的专家认为,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的专家认为,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可见,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一种综合的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在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面育人”要求背景下,通过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思想价值引领,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模式。

2.课程思政的特点

(1)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课程思政贯穿于不同学科课程之中,使各学科课程都能真正参与高校育人工作,使各类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形成协同合作的整体,形成育人的合力,共同作用于立德树从这一根本任务。

(2)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发展性。课程思政将不同学科课程进行了功能整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体系得以丰富与拓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得以升华。同时,课程思政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系。

二、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在中国知网中对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究”等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文章共有17599 篇,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文章共有2701 篇,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究”的文章仅有有32 篇,关于“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可见,目前关于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究极少。

一是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戴航,在其发表的《“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探析》一文中,认为“‘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具有很高的契合度,高职思政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义务。基于‘工匠精神’背景对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一项积极而正确的举措。思政课程要大力进行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核心,完善高职思政课程培养目标体系;应以工匠成长提升过程,对思政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应以‘工匠精神’为主体,抓好课下思政教学。”

二是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的吴婉军,在其发表的《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一文中,认为“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课程教学为载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属于系统化、整体化、开放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思政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注重顶层设计。就应定期开展课程调查、学习方式调查等,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特点以及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更好的在各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三是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兵、李滨、张志维,在其发表的《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一文中,认为“要在专业课教学当中融入家国情怀,包括党和国家的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们的个人品格。包括道德情操、健全人格、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理念,通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讲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等。”

三、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轮进行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明确评价主体、评价对象与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程序等是非常必要的。

(一)评价主体应多元

为确保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因此,评价的主体不应该是单独的学生群体,应该是多元化的。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采取的是分层次、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模式。

1.按院、系两级搭建评价主体架构

学院按院级和系级两个层次组成整体的评价主体架构。一是院级层次的评价主体由院级专职督导教师、院级兼职督导教师及院级行业企业督导教师组成。二是系部层次的评价主体由系部督导组专家及系级行业企业督导教师组成。

2.由学院领导、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及学生组成多元评价主体

学院采取学院领导、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及学生为评价主体的方式,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进行教学评价。一是学院领导、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侧重对思政课程教师及课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二是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听评课,对思政课程教师及课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三是学生则是侧重于对思政课程教师及课程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课堂秩序管理情况、笔记作业批改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四是行业企业专家则侧重于对思政课程教师及课程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教学内容与实践工作的密切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评价对象及内容应全面

为充分了解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学情况,掌握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情况,掌握教师的课堂过程及教学实施情况,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思政能力形成及实践情况。因此,我们评价对象应为教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其评价内容应侧重对教师教学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课堂学习效果情况进行评价。

1.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对思政课程教师及课程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应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重点对教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评价。一是对教师的教学准备评价过程中,首先应对思政课程教师及课程思政课教师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理念的理解、教学方法认识和掌握等进行评价;其次应对思政课程教师及课程思政课教师运用掌握的思政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恰当运用课程思政方法的能力,是否真正实现思政课程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能力等进行评价。二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中,首先应对思政课程教师及课程思政课教师的思政教学目标制订科学性、思政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方式方法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中融入内容的恰当性等进行评价;其次应对思政课程教师及课程思政课教师的实施方法、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价;最后应侧重于对思政课程教师及课程思政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是否列举了与专业相关的真实事例、树立的榜样、具有感染力的故事情况等进行评价。

2.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作为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的受众对象,其学习效果、思政能力提升等情况是对其进行评价的重点。一是应侧重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评价,对学生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方向、立场、观点、情感、纪律进行评价,对学生掌握的道德规范、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进行评价。二是应注重对学生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是否提升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坚定自己确立的政治理想、信念、立场的能力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充分理解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内涵及特点,梳理研究现状,对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进行建议,便于更好的开展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教育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