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常态下高校优良政治生态的建构

2021-11-29韩杨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师生班级

韩杨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逐渐重视对于高校政治生态的建设,且对于高校政治生态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和优化,随之党的建设出现新的常态,师生的素质也逐渐提升,从而大大提升高校班级管理效率,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持。与此同时,高校的进一步政治建设也要提上日程,像学校管理混乱、师德师风败坏、学生素质低下等,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校的人才培育和党建任务的进行,进而阻挡师生的综合发展和成长。因此,高校优良政治生态的建构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持。当然,在高校党建任务之中,教育工作者要清晰地认知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且对于党建任务以合适的方式开展和进行,使得学生善于接受,乐于接受,从而大幅度提升任务开展效率。

一、健康校园文化,提升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高校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师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使得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得师生耳目渲染,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和思想习惯,还能使得高校活动丰富多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个兴趣爱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高校政治生态构建之中,校园之中可以开展“三风活动”,也就是所谓的领导风气、教师风气、学生风气,既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又能帮助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境界得到提升,为优良政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一定的实效。像在活动之中,负责人可以根据领导、教师、学生的表现进行评选,从众多领导、教师、学生之中挑选出较为优秀的代表者,鼓励领导、教师、学生代表进行演讲,或者是对于领导、教师、学生代表进行公开表彰等,来大力宣扬积极健康的文化,从而有效提升领导、教师、学生精神文化。这样一来,校园中的其他领导、教师、学生也会向着优秀代表所学习,并且还会对于自己心中所出现的疑惑向他人请教,无论是在生活和学习之中,领导、教师、学生,见解和认知也会有所提升,从而构建优良的政治生态体系。另外,负责人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报刊的资源,在固定的时间更新报刊,且优先选择一些有关党建设和教育教学,以及思想建设的报刊等,来引导和鼓舞更多的人进行阅读,从而在校园之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高校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二、规范纪律体系,提升监管效率

严格遵循教育规章体系,具有特色办学理念和监管体系,高校才能持续发展,教师才能心无旁骛,学生才能全神贯注,教育事业才能事半功倍。然而,很多高校无法拥有清晰的认知,更无法构建规范的纪律体系,从而导致高校教育质量低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育能力停滞不前,更甚学生在课堂之中目无法纪,出现瞌睡、窃窃私语等情况,致使课堂混乱,毫无纪律可言。因此,高校优良政治生态的建构必须依靠规范纪律体系来维持,进而获取更佳的教学质量。

比如,高校对于学生上课情况进行调查,对于班级纪律较差的班级进行记名,对于班级纪律较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实施赏罚分明政策,来改善班级风气,使得高校在科学化的管理和治理结构的保障下得以运行。另外,在高校管理纪律时,还可以对于学生个人进行综合评价,像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成绩、学分等等,都可以作为纪律管理的一部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除此之外,班级纪律还可以由教师培养班级干部,由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民主投票,公开透明选择班级干部,使得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管理之中。如此一来,学生在班级干部的管理之下,以及在高校领导的督促之下,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构建优良政治生态环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重视人才培养,优化师生素质

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因此,高校要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要选拔真正有能力和实力的人才,且把个人作风作为选拔的一大要素,从而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选拔风气,还能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的激励机制。如此一来,高校的莘莘学子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以提升自身作为主要任务,从而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另外,高校中的人才才能不被埋没,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比如,高校对于选人用人中的不良风气进行防控和纠正,反对以钱用人,淘汰贿赂之人等等,做到基础的人才重视培养。如此,政通人和,师生满意,才得以开展下一步任务。其次,高校也要实施一定的人才选拔制度,设立规范的选拔人才体系,对于公然违反规章制度的师生进行惩戒,对于优秀的人才进行录用和信任,使得他们胜任一定的职位,进行历练和成长,进一步扛起教育的大旗。这样一来,高校严格依法依规办学,管理水平提高,学生也受到一定的鼓舞和安慰,从而构建较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另外,高校还要对于取得培养的人才进行调查和考核,来进一步证实人才的真实性和价值性,进而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以上举措,不仅可以证实高校重视人才的培育,还能帮助师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和优化,为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地条件支持。

四、实施因材施教,解决根源问题

高校的政治生态建设极为复杂,且工作内容也较为空洞。很多教育工作者无法明确界定工作目标,于是导致工作内容出现一定的偏差,很多教育者认为构建政治生态环境在于满足上级所交代的任务,于是出现形式主义者;还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党校建设无关紧要,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重中之重,于是党校建设成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甚至被视为“负担”。因此,高校政治建设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解决和克服,从而扭转尴尬的局面,向着优化高校政治生态环境所前进。

比如,高校对于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实施一定的党建任务,也可以开展党建工作的考核等,来判定教育工作者对于党建的认知,以及对于党建任务实施和开展的关注程度。随即,高校对于存在严重事务主义倾向的工作者进行思想教育,使得党建任务不再是表面任务。这一举措的完成,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党建生态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得教育工作者变得政治生态环境构建的大力支持者,从而呼吁更多的人面向党建任务,进而获取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的带头领导作用,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还能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能力,使得每一个党建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除外,高校要对于师生进行党建教育趣味教学,使得更多的党建教育工作者发现其中的魅力和乐趣,从而以有趣、多样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习,解决枯无味的问题。这样一来,长期的党建建设必然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还能激发学生对于党建学习的热情,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意义。

总而言之,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实践教学之中是必然的,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联系。其中,在高校党建建设之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认知有了一定的转变,侧重点由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党建生态的构建,说明高校教育体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当然,高校生态建设的道路还要不断前进和优化,使得党建精神存在于每个师生的心中,从而整体提升师生素质问题。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对于党建教育体系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更新,并且树立更为科学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进而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才能在优良的政治生态和廉政清正的教书育人环境之下成长,才能获取身心的提升和发展,进一步使得党建教育任务发挥真正的意义。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师生班级
班级“无课日”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班级“四小怪”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班级英雄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浅析如何成为一名党校教育工作者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