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1-11-29刘永兰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德育

刘永兰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引言: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高校应该认识到立德树人、美育树人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严于律己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员。所以,高校管理者需制定优良的教育目标,将德育与美育充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德育与美育的价值内涵

(一)德育的价值内涵

从本质上而言,德育使每一个人拥有正确的行为道德规范,个人运用道德标准来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人类是群居性动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人可能为了追求更多的私欲去损害他人利益,该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中的基本要求,产生了恶劣的影响[1]。当制定优良的德育目标时,有利于每一名社会成员合理控制自身的个人欲望,运用正当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当前高校主要借助说服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产生较低的学习热情。社会德育和学校德育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育人员需参照预设的教育目标,对受教者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以此来规范改善受教者思想道德品质。当持续彰显德育的作用时,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美育的价值内涵

美育要求人们应该拥有优良的审美能力,个人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判断一件事物的优劣,并发展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断发扬民族传统美德。当人们具有一定程度的美育素养时,不仅能拥有愉悦的心情,而且灵魂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在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运用图片、视频等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将形成放松的心态,全面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美育还使人们拥有良好的审美情操,当教育者进行美育教育时,会向受教育者传授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内容,并将艺术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还不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因此,若持续发挥美育的价值,便能促进学生智力的不断发展,使其对客观世界形成合理的认知,学生也将拥有充足的想象力,全面融入相关的社会活动中。

二、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彰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高校需彰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德育教育课堂中融入美育思想,可建立审美化德育模式,在该模式的不断作用下,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如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教师会将动画影视、趣味问答等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顺利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教师还应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在此过程中,将德育作为追求美的重要基础,并发挥德育的主导性作用,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情况,增强各个教育环节间的关联性,以此来实现制定的育人目标。高校也应该创设育人平台,加大思政教育力度,如运用慕课方式来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并改变原有的文化载体,发挥文化育人的主导性。还应全面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向学生阐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有助于学生感悟到文化的魅力,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

为达到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效果,学校也应该提升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的时效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学生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当全面整合相关的数据信息时,有助于构建多样性的育人模式与工作机制,以此来达到合力育人的效果。学校还应该逐步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当学生受到环境熏陶时,思想观念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德育素质水平会得到显著提升。教师需发挥榜样先锋的作用,运用优良的德育标准与美育标准来要求自己,并加大与学生的沟通频率,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开展教育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达到增强教学效率的目标。若教师讲授完相关的理论知识,随后便应该向学生讲述一系列的实际案例,使各类例子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不仅吻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而且也能符合现今的审美标准,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审美情趣。

(二)挖掘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向校园文化中注入更多的美育因素,如可将美学因素融入校园建筑中,当学生驻足观赏建筑物时,便能在一定程度上领悟到美学的重要意义[2]。社团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不断彰显德育与美育的意义,其中艺术类社团需不断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当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时,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能感悟到美育的价值。学校也应该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内容,并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情操。学校也可运用校园广播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来努力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并加大对博物馆、美术馆等的建设力度,使学生形成优良的体验。高校也应该加大家校合作力度,如建立咨询服务站,致力于解决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致力于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并改变自身的审美情趣,时刻规范自身的着装,运用创新性的思想观念来开展教学活动,将审美教育思想融入思政教育中,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审美能力。学校也应该建立科学的育人机制,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使教师形成优良的政治素养,具备强大的沟通能力。若教师已经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还应该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全面了解当前的时代发展特色,经过持续性的学习,便能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德育、美育教学效率得到显著增强[3]。各部门间也应该加大合作力度,经过不断的合作,可完善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学校还应逐步落实考核评估管理模式,详细划分每一名人员的具体责任,若实现协同工作的目标,便能避免工作中产生更多的问题。

(三)秉承知行合一的原则

高校不仅应该将德育、美育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还应该将其融入实践活动中,以此来达到优良的育人效果。如当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艺术展、漫画展等都是最佳的选择,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而且学生将形成优良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操。当寒暑假来临时,高校还可带领学生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教师需向学生阐述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形成一定程度的美学素养。学校也应该构建优良的育人机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美育知识,将其融入美育课程建设中,以此来实现合力育人的目标[4]。学校也应该加大与文艺团体、活动中心等合作力度,完善考核评估模式,运用重点检查与常规检查的手段来监督教学活动,可达到优良的监督效果。

学校还应该重新规定思政、美育教育的具体目标,将思政教育、美育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该举措可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水平,使其形成一定程度的文化自信。学校也应该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关键性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向学生阐述我国的优秀文化与先进的思想观念,借助美育的模式,使学生认识到各种传统文化的价值。高校还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美育这一手段,不仅可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5]。教师需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来制定优良的教育目标,并加大德育与美育教育力度,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结论

总而言之,德育、美育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学生个人成长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学校应充分开发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资源,并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最终,教师将运用崭新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融入一定程度的美学因素,学生也会全面融入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优良的美学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论公民美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