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分析用3.0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2021-11-29朱明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半月板交叉韧带

朱明磊

(泗洪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泗洪 223900 )

膝关节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承重作用,是人体中比较重要的关节之一,具有复杂的结构,同时具有非常强的杠杆作用,在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下,膝关节比较容易出现损伤。肢体功能障碍、关节肿胀、疼痛是膝关节损伤后的具体表现,早期高效的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中,抽取符合条件的80例患者入组,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23例,包括47例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以及13例打击伤。年龄32~70岁,平均(58.89±2.17)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标准[2];②有明确的外伤史;③均伴有肢体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典型表现。排除标准:①伴有全身严重感染者;②有严重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检查者。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符合本次研究标准,两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家属、院方同意本次研究开展。

1.2 方法

协助患者处于平躺放松状态,将膝关节膝盖定位为中心,膝关节外旋15°,并保持该体位,指导患者保持平静的呼吸,以保证交叉韧带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采用脚先进,将整个检查时间控制在15 min之内。检查仪器:西门子3.0Tskyra 磁共振,应用膝关节线圈,进行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等常规性扫描。扫描序列及参数为:矢状位T1W-TSE序列TR581 ms、TE20 ms,矩阵320×512矢状位T2W-TSE序列TR3257 ms、TE100 ms,矩阵286×400;矢状位T2W-FFE序列TR410~420 ms、TE12 ms,矩 阵213×560;冠 状 位T2W-SPAIR序 列TR2849 ms、TE65 ms,矩阵220×640;横断位T2W-SPAIR序列TR2849 ms、TE90 ms,矩阵240×630;所有序列FOV160 mm,层厚3 mm,层间隔0.5 mm。

1.3 观察指标

①诊断结果,包括损伤诊断结果和核磁共振影像学特征。②膝关节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学特征。

1.4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31例骨折患者,其中包括20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股骨髁骨折、2例髌骨骨折、4例骨骺骨折。34例患者伴有骨挫伤,22例患者伴有半月板损伤,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分别有12例和10例。共有35条交叉韧带损伤,前、后交叉韧带分别有20条和7条,内侧副韧带损伤8条。伴有关节积液积血者有60例。

2.2 核磁共振影像学特征

半月板损伤:在损伤半月板内部,可发现裂隙状、线条状以及球状阴影,正常半月板的影像学特征为,三角形低信号。关节腔积液:有长T1、T2信号,呈不规则的片状结构,STI R为高信号。一少部分患者出现分层表现。骨质改变者,T1WI是低信号,T2WI是等信号或者高信号。软组织有凹陷表现,存在信号中断现象。韧带损伤:显示条状阴影,且边缘有增粗或者模糊现象,T1WI信号较低,T2WI 信号较高。

3 讨论

3.0T核磁共振技术在诸多疾病诊断中有广泛应用,多方位成像、分辨率高、辐射低、多参数等是其具体的优势,与CT、X线等常规性技术相比,判断具体损伤的准确性较高,应用在膝关节损伤的判定中,可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膝关节损伤后,经过MRI检查,可清晰显示骨折情况,影像学表现为,T1WI线状低信号,T2WI 线状高信号或者高低混合信号。膝关节损伤很容易导致骨挫伤发生,骨挫伤具体表现为组织水肿、渗血等,相对应的软皮质和骨质均正常[3]。正是由于骨挫伤的表现特征,因此应用CT、X线等检测方式诊断不容易发现异常表现,容易延误病情判断和治疗。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对组织的水肿、出血等表现具有敏感的反应,因此核磁共振是诊断骨挫伤最理想的手段。3.0T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可清楚显示轻微骨挫伤,诊断特异性较高。脉冲顺序以及不同参数的应用,可帮助核磁共振检查获得较高对比度的图像。防止胫骨过度前移和旋转,是前交叉韧带的主要作用,该韧带的存在可有效控制关节的屈伸,防止膝关节活动过程中出现侧向的活动。后交叉韧带短小、强韧、粗大,处于垂直位置,对固定关节、防止侧方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诸多临床研究显示,如果前后韧带伴有损伤,则同时会伴有半月板的损伤,部分和完全撕裂是半月板损伤的两种类型。临床病例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相比,前交叉韧带的损伤率较高。经核磁共振检查后,韧带损伤处的信号会有明显的变化,边缘结构有撕裂模糊样表现。对于临床新鲜膝关节韧带损伤,核磁共振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是韧带损伤如果是陈旧性的,则核磁共振检查的灵敏性将会下降。分析其原因,是因为陈旧性的韧带损伤会有纤维瘢痕形成,进而影响诊断效果。临床研究显示,物理学方法的辅助,可有效提高韧带损伤诊断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在膝关节诸多损伤中,半月板的损伤是比较常见的,急性旋转外力是导致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半月板的存在,可有效缓冲外力的震荡作用,半月板损伤后会不断渗出液体,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导致肢体活动受限、疼痛等表现。核磁共振检查后,半月板损伤处T2WI会显示高信号影,以此可以判断具体损伤情况。

MRI技术的应用,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情况,虽然两者都属于软骨组织,但检查时MRI信号存在明显差异,常规矢状位以及冠状位SE序列T1WI、T2WI、T2WI、PDWI可以清楚的显示半月板的损伤情况,FSE序列检查半月板损伤时敏感度较低,因此该序列不推荐作为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刘晓晟等研究学者认为,应用不同场强的MRI对半月板撕裂伤进行检查,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基本无差异。同时有学者说明,高场强机器对半月板损伤的检查效果较好,如果机器的场强较低,则应选择厚度合适的进行诊断检查。正常半月板组织,核磁共振影像显示为尖端向内、基底向外的均匀三角形低信号影。如果半月板出现撕裂和退变损伤时,半月板内会出现高信号影。核磁共振图像上,半月板退变和撕裂分为五个等级,0级:正常半月板。I级:表现为球形或者灶性椭圆高信号影,且不与半月板关节面接触。Ⅱ级、Ⅲ级:表现为线形的、水平的高信号影,一直延伸到关节面或者关节囊。Ⅳ级:局部显示弥漫性的高信号影,且绝大部分或全部的半月板消失,提示伴有严重的关节软骨破坏组织损伤,或者伴有严重的增生性骨关节病[4]。半月板内的高信号到达游离缘或关节面时,提示半月板有撕裂样损伤。斜行撕裂、放射状撕裂、桶柄状撕裂、纵向撕裂是半月板撕裂的几种常见类型,其中斜行撕裂是最常见的类型。对于严重外伤的年轻患者,经常会出现桶柄状撕裂,相比于外侧半月板,在内侧半月板发生的概率是其三倍。如果出现桶柄状撕裂,MRI检查表现,半月板前(后)角增宽、双半月板前(后)角、矢状面上出现双后或者双前交叉韧带征等表现。对于半月板韧带撕裂,MRI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3.0T MRI对外侧半月板诊断准确率为91.00%,对内侧半月板诊断准确率为95.00%,对内侧半月板撕裂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0%,诊断特异度为83.30%。对外侧半月板撕裂损伤,3.0T MRI诊断敏感度为66.70%,诊断特异度为97.60%,较外侧半月板撕裂,对内侧半月板撕裂有较高准确度的诊断,对可疑性内侧半月板撕裂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当膝关节出现损伤时,通常会伴有韧带结构的损伤,膝关节结构的稳定性受到不良影响。股四头肌腱、胫腓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髌韧带是膝关节周围常见的韧带组织,所有韧带组织均为弹性纤维组织,应用MRI任何序列进行检查,均呈现低信号表现。因为前交叉韧带的解剖位置比较特殊,因此出现损伤的概率是最高的,其次胫腓侧副韧带出现损伤的概率较高。在矢状面T1WI、T2WI以及T2序列中,交叉韧带的显示效果最佳。胫骨外旋,会更有利于前交叉韧带的显示,若想保证交叉韧带近端附着点的显示效果,横断面和冠状面的成像意义是比较大的。应用MRI T2WI序列对前交叉韧带进行检查时,若显示信号增高,则提示该韧带与胫骨的交角变小、前交叉韧带走向扭曲。当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时,会有假瘤征、空虚征、韧带连续中断等表现,同时会伴有骨软骨折、胫骨前移距离大于7mm以及其他韧带撕裂的现象[5]。当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时,核磁共振虽然显示韧带内的信号增高,但是仍然可以见到完整且连续的纤维束,在其他序列中,仍然可以见到完整的前交叉韧带表现。与前交叉韧带相比,后交叉韧带粗且短,且与骨组织有密切的附着关系,因此当膝关节受到损伤时,很少会损伤到后交叉韧带,除非损伤的严重程度较高。如果后交叉韧带出现完全性撕裂,则有残余韧带退缩扭曲、韧带连续性中断等表现,经MRI检查,如果显示后交叉韧带部分纤维连续性中断,但其余韧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较好时,则说明韧带为部分撕裂症状。对前交叉韧带撕裂进行检查时,要注意容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表现,要综合多断面的检查,进而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有效性。虽然有些研究学者认为,对膝关节损伤进行诊断时与应用磁场强度的高低无关系,但是磁场强度高的仪器可提高辨率,诊断完全性前交叉韧带撕裂时,3.0T MRI的敏感度可达到100%,特异性高达97.90%,可以更加有效的观察其解剖结构组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31例骨折患者,其中包括20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股骨髁骨折、2例髌骨骨折、4例骨骺骨折。34例患者伴有骨挫伤,22例患者伴有半月板损伤,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分别有12例和10例。共有35条交叉韧带损伤,前、后交叉韧带分别有20条和7条,内侧副韧带损伤8条。伴有关节积液积血者有60例。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骨质改变者、韧带损伤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像学特征表现。

综上所述,3.0T核磁共振技术的干预,可提高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效果,同时可有效判断损伤具体类型以及病理改变特征,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猜你喜欢

半月板交叉韧带
半月板损伤了,年轻人要尽早手术
半月板外突病因的研究进展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没有扭伤半月板咋会损伤?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