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运动医学的高度和温度
2021-11-29郭潇雅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武汉市骨科医院,以下简称“普爱医院”)早在2013年,就在华中地区率先成立了运动医学专科。在学科带头人张青松主任的带领下,经历近10年的发展,目前科室拥有床位55张,医护人员30余人,年住院诊疗患者约1500人/次,年门诊诊疗患者约13000人/次,年手术量约1300台。科室是湖北省运动医学副主委及武汉市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委单位,并获得武汉市“我心目中的好医生”和“我心目中的好医生团队”荣誉,被社会、行业及百姓所认可。
张青松对记者说,中国的运动医学专业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及全民健身的兴起,运动医学的发展越来越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获益于运动医学的群体变得越来越广。根据“健康中国2030”纲要和“十四五”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初步预测中国运动医学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今后在运动创伤防治、运动康复理念和运动处方制定等方面,以及在植入物耗材研制、相关医疗器械设备研发等领域都将迎来发展机遇。
然而,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未来对于运动医学需求人数的快速增长,将使运动医学专业肩负重担。如何建设一个高质量的运动医学专科来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张青松认为唯有创新,才能做出运动医学的高度和温度。
交换空间平台收集已康复患者闲置的医疗护具信息,根据患者意愿捐赠或者二手交易。
创新医疗技术
普爱医院运动医学科在临床方面主要致力于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运动损伤及退行老化所致疾病的诊疗。科室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目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江汉大学医学院实习基地,承担了本院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骨科亚专科基地的规培教学工作,并开展招收、培训全国各地进修培训专科医师的工作。
张青松告诉记者,为了加快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室每年积极选送科室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访学机构均为国内外一流运动医学医教研单位。在院内,科室每年均开展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继教项目。
在基础科研方面,科室目前承担、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比如立项了涉及肩袖损伤缝合后肌腱愈合、腱骨愈合及软骨损伤修复的多项课题,并发表了一系列基础科研文章。
在质量控制方面,科室成立了专科质控小组,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每月定期召开科室手术及疾病诊疗质控小组会议,分析手术及疾病的诊疗,保证科室疾病诊疗质量同质化。
在临床诊疗方面,针对肩袖及膝关节软骨损伤,科室探索并形成了一整套涵盖了保守治疗、手术干预以及术后康复的诊疗方案,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做出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在疾病的预防及科学普及方面,科室在省内率先成立科室微信公众号“普爱运动医学”,广大民众可在该公众号平台上定期获得运动损伤疾病的科普宣传知识,为疾病的识别、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了足够的便民策略。
据介绍,普爱医院运动医学专科80%以上的手术,均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进行,并创新了诸多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第一例术式”,比如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联合胫骨高位截骨、全镜下Latarjet手术、全镜下巨大肩袖撕裂补片修复技术等。科室在手术量及手术种类、级别方面,均居于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前列。
1 “患一患互助”式的交换空间平台。
此外,近年来科室还开展了自体肌腱转位缝合修复、自体及异体补片缝合修复、股骨去旋转矫形、股骨滑车成型、膝关节伸膝装置修复重建、胫骨和股骨截骨矫形、组织工程软骨移植修复、复杂髋关节内外撞击及髋关节盂唇损伤修复等技术,使科室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逐年提升。
随着影响力的提升,科室承接的各种赛事和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也越来越多。为此,张青松组织科室人员详细归纳、列表本科室需要承担的任务与职责,梳理需要与兄弟科室(如康复科、急诊科、心内科等)合作的条目内容,并积极探讨合作细节,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将运动损伤防治的科普知识向运动员进行宣传,同时开通运动损伤院内诊疗绿色通道,方便需要住院救治的患者就医。在完善的预案机制下,科室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赛事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
开设交换空间
近日,张师傅因右肩关节脱位,在普爱医院运动医学科治疗,手术后期的康复训练需要用到肩部支具。在准备网购又不知道哪个款式更适合的时候,护士告诉他,科室有个爱心互助平台,可以试试。张师傅在该平台找到了一位支具闲置的患友。此前,该患友和张师傅接受了同样的手术,体格也类似。一番沟通,对方竟爽快地把支具赠送给了张师傅。张师傅还从这位热心患友处了解到康复期的一些经验。严格按照医生医嘱,3个星期就完全康复了。
“这种爱心传递,在我们这里经常发生。”张青松介绍,运动医学的一些支具护具较为特殊,患者康复后基本用不上,但在同类型患友中又很有“市场”。于是在2017年,科室创办了“交换空间”平台。
张青松说道,当初只是想设立一个物品的交换空间,没有想到运转起来之后,成了一个爱心传递的驿站。交换空间提供一个具备专业医学资质人员把关、质控的“患-患互助”平台,使患者方便、有效地买到既经济又适合自己的支具、器械,增加这些支具、器械的流通及使用率,最大化发挥商品的效用,避免器材浪费。
对于该平台的管理,在保证100%非营利性的基础上,严控平台参与人员,仅允许医务人员和科室就诊患者进入,坚决杜绝营利性商家入驻。规范但并不限制交易、沟通方式,医务人员只负责按照“新患者”需求,帮助其寻找具有合适支具、器械的“老患者”,牵线成功后,负责评价器具的功能状态、适用性以及清洁卫生程度,并负责宣教器具的使用技术,具体支付及获得方式由患者之间协商,医务人员全程不得参与经济行为。同时,坚决杜绝所有人员“带货”或者“打广告”,避免了“竞价排名”等二手交易商业平台的弊端。
目前,交换空间有下肢铰链式支具、上肢悬吊腋枕支具、拐杖、助行器、轮椅、腕关节固定器具、踝靴支具等品类,数目众多、价格合适、质量有保证、安全卫生,还附带规范化使用教程。一位来自武汉城郊的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撕裂患者告诉记者:“如果在外面定制支具或者购买匹配的商业化支具,要花上两三千元,但在交换空间,只花了200多元,就买到了合适的支具,非常方便且划算。”
张青松表示,科室不仅要注重医疗技术的提高,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建设,希望交换空间这个模式可以在更多的医院推广,惠及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