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开展“两品一标”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2021-11-29赵芙蓉

新疆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标准化农产品

赵芙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乌鲁木齐 830006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三五”以来,新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两品一标),通过优化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创新标准服务,在推进质量兴农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 新疆开展“两品一标”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成果和措施

1.1 围绕服务抓认证,指导标准化生产

严格准入“门槛”,以现场检查为重点,抓住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控制、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和生产档案记录等重点环节,督促企业落实标准化生产各项制度,提高认证工作的规范性,确保产品质量。截至2020年底,新疆共有8家企业取得全程质量控制(CAQS-GAP)试点资质,“两品一标”产品总数1722个,其中绿色食品522个、有机农产品111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83个。

1.2 立足标准抓基地,引领农业绿色发展

制定了绿色食品红花、甜菜等地方标准;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特色农产品规划区和农业大县为重点,加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大力推广“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截至2020年底,已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6个,面积86.55万hm2,作物类别已覆盖小麦、玉米、水稻、甜菜、大豆、油菜、油葵、核桃、甜瓜等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业示范基地2个,面积0.29万hm2。

1.3 围绕规范抓监管,提高标准化工作意识

积极落实证后监管各项制度,持续开展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等工作,督促生产主体把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组织开展市场监察,规范用标率保持在95%以上;安排专项经费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产品专项监测工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督促指导“两品一标”企业落实追溯、合格证制度,截至目前,我区绿色食品申请主体已全部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1.4 围绕展会抓市场,展示标准化工作成果

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全国“最美绿色食品企业”评选,既宣传展示了绿色食品发展成果、又促进了绿色食品企业标准化生产,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与新疆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开展“两品一标”品牌宣传拍摄和线上推介等方式宣传标准化工作成果,帮助企业宣传农产品、开拓市场和打响品牌,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培育和提升了策勒红枣、于田沙漠玫瑰、喀什核桃、疏附开心果、莎车巴达木、岳普湖小茴香、柯坪恰玛古等一批精品品牌。积极宣传新疆“两品一标”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基本理念,并把历史、人文等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开发,附着在产品宣传上,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不断提高提高产品认可度和知名度。

1.5 围绕体系队伍抓培训,提高标准化工作能力水平

采取线上线下、援疆培训和对口帮扶省市点对点、手把手指导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地县两级检查员指导标准化生产专业技能和水平。

2 新疆开展“两品一标”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全区大部分地、县取得“两品一标”工作相应资质的人员大部分没有从事“两品一标”工作。部分地、州、县市“两品一标”工作业务人员频繁调换,经常性地开展“两品一标”标准化工作推进困难。经常性的开展“两品一标”标准化工作业务培训做的不够,基层工作人员对“两品一标”标准化工作了解不足,指导企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工作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合作社对标生产意识不强,落实标准化生产各项制度不够。

3 对策建议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实施好、组织好、发展好“两品一标”工作为抓手,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目标,全面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创新标准服务,提高农业农村标准化发展水平,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1 领导重视,高位推进

推进农业标准化涉及农业、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技术要求高、任务繁重。各地、各部门应加强合作交流,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整体推动合力,及时研究制定年度标准化工作行动方案,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门应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提高标准化工作意识,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从根本上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落地见效。

3.2 加强宣传,提高能力

各地、各部门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主流媒体,通过各地农民夜校、各类农业培训等方式,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普及宣传工作,例如:将各类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简化为通俗易懂的技术手册或操作卡,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民熟练掌握,进而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标准化工作意识。同时,通过加强对基层“两品一标”工作机构业务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者的标准化知识培训,建立一批农业标准技术推广队伍,才能真正把农业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农业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才能让消费者对农产品感到安全、放心、满意。同时,坚持服务指导常态化,每年以产地环境管理、投入品管理督查为重点,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标准化生产各项制度,及时曝光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案件,营造重抓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浓厚氛围。

3.3 制定标准,夯实基础

加快制修订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地膜回收利用、农资废弃物回收处理、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等污染防治类标准;加快制定具有地域特色、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的种养殖、加工等标准;引导企业、合作社等新兴经营主体、协会等社会团体主动参与评价标准制修订工作,增加标准的市场供给;按照“先进与实用结合、安全与优质并重”的原则,持续优化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全程质量控制体系(CAQS-GAP)、良好农业规范(GAP)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及质量认证标准。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生产技术规程,完善生产记录,强化追溯管理,持续推动“两品一标”生产经菅主体100%纳入追溯信息平台,提高主体按标生产的自觉意识。

3.4 狠抓认证,提高质量

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继续加快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与主导产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健全紧密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原料基地开展更高层次的标准化生产。开展标准规程“进企入户”行动,积极为“两品一标”企业和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标准落地生根。持续做好“两品一标”标准化工作公益宣传,继续借助各类媒体、援疆机制,挖掘典型案例,讲好品牌故事;组织“两品一标”企业、合作社参加绿博会、有机博览会等专业展会,全面展示我区“两品一标”产品标准化生产成果。

3.5 落实监管,确保公信

落实基地年检、企业年检、产品抽检、质量追溯等监管措施,倒逼生产主体切实把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引导发展绿色生资,提升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水平。在春耕、3·15、“三夏”、秋冬种等重要农时季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资打假、农药风险评估等专项检查,持续性依法加大农药、种子、化肥等主要农业投入品随机检查和监督抽查力度,对果菜生产上使用的农药产品进行重点专项抽查,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配合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推动“两品一标”标准、认证、标识在全社会使用。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标准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吃肉频率能体现乡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标准化徒增负担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