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三系杂交水稻国豪优2115 高产制种技术
2021-11-29吴泽江徐黎峰侯锡学李守国
吴泽江 徐黎峰 侯锡学 李守国 周 雷 吴 凡,2
(1 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绵阳 621023;2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绵阳 621023)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大米的品质、口感等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在品质和产量方面遭遇瓶颈,育种家们纷纷在品质、抗性、产量上寻找突破点,确立了株型较紧凑、穗盖叶、高产、稳产、抗性好、优质广适的选育目标,国豪优2115 正是在这个选育目标的指导下选育的。对国豪优2115 进行了小面积制种和200hm2以上大面积制种技术探索,绵阳地区夏季制种,表现出抗病、抗倒、异交结实率高、制种产量高等优势,每hm2平均产量为3.0t,最高产量可达4.5t。结合绵阳近几年气候特点及制种资料分析,对其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做了归纳总结。
1 选育经过
1.1 母本三系不育系国豪1A国豪1A 是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宜香1B 与自育中间材料(金23B后代)1222 杂交,再用金23A 与国豪1B 连续回交育成的。在绵阳市经开区4 月下旬播种,平均播始历期73d,株高77cm,分蘖力中等,主茎叶片数12片左右,叶鞘、叶耳、柱头、颖尖紫色,穗长24.0cm,穗着粒150 粒;保持系千粒重26.0g,长粒型,平均粒长9.7mm,长宽比3.6。
1.2 父本恢复系雅恢2115雅恢2115 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于2003 年夏在雅安用泸恢17×IRBN92-332 的F3抗病中间材料与泸恢17 回交,经南繁加代,连续单株择优育成。2006 年定型命名为雅恢2115(原名HR2115),2010 年雅恢2115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005985E)。雅恢2115 属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的优质、高抗、高配合力籼型恢复系。全生育期150d,播抽历期115d,分蘖力较强,长势较旺,花粉量大,花期较长,灌浆结实及转色好,茎秆粗壮,抗倒力强,适宜制种。
1.3 国豪优2115 选育过程2014 年在绵阳松垭基地用国豪1A 和雅恢2115 进行杂交组合测配,2015年进行测配一代优势鉴定和组合试制,2016 年进行品比试验,2017 年参加多点试验,2018-2019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2019 年同时完成生产试验。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4d,比对照F 优498 晚熟0.7d。平均株高118.7cm,穗长26.1cm,每667m2有效穗数14.1 万穗,每穗总粒数169.3 粒,结实率89.8%,千粒重32.1g。
2.2 抗性2018 年、2019 年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4.5、3.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 级,感稻瘟病,褐飞虱9 级,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中等。
2.3 品质2018 年经中国水稻研究所米质鉴定,整精米率55.1%,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16.9%,胶稠度74mm,碱消值7 级,长宽比3.0,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3 产量表现
2016 年参加品比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246kg,比对照品种F 优498 平均增产3.1%,全生育期和对照品种F 优498 相当,结实率91.3%;2017 年在德阳、成都、乐山、自贡等地进行多点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488kg,较对照F 优498 增产3%以上。
2018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52.2kg,比对照F 优498 增产2.2%;2019 年续试,平均产量640.0kg,比对照F 优498 增产2.4%;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46.1kg,比对照F 优498 增产2.3%。2019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20.5kg,比对照F 优498 增产3.0%。
4 高产制种技术
4.1 选基地,重隔离制种区域选择光照充足,病虫害发生轻的开阔田块。隔离条件要好,最好具有天然的隔离屏障[1];加强隔离带监控,推行6 行父本隔离带;风险区单收单放;如采用时间隔离,应让制种田抽穗扬花期比其他田块提前15~20d,制种盛花期间周边500m 范围内无糯稻、粳稻抽穗扬花。
4.2 做好花期预测,确定最佳播差期结合父母本特性,最佳抽穗扬花期为7 月20-30 日。父本雅恢2115 播种期为3 月18-28 日,分2 期播种,抽穗期为7 月19-30 日,播抽期121~124d;父本比母本早播57~60d,叶差8.8~9.2 叶;母本国豪1A 5 月15-20日播种,7 月20-23 日抽穗,播抽期66~70d。采用2期父本,增强花粉强度,能有效提高结实率,获得制种高产。
4.3 强化田间管理,搭建高产群体
4.3.1 精细育秧,培育壮秧精选父母本种子,提高发芽率。用质量比为3‰的强氯精以昼浸夜晾的方式浸种。温室增温催芽,芽长达到谷粒一半左右时撒播。1 期父本短期拱棚,2 期父本、母本自然育苗。父本稀播育壮秧,每hm2播种量为11.25kg;母本播种量67.50kg,多次均匀撒播。秧田1.5m 开厢,厢面1.0m,做到厢面平整细腻。每hm2施水稻专用复合肥450kg 作底肥,秧苗4 叶1 心时开始追肥,施复合肥150kg 或碳铵200kg,每间隔7d 追施1 次,移栽前10d 追施送嫁肥尿素60~75kg。浅水管理,促进分蘖,培育多蘖壮秧。
4.3.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选择晴天移栽,先栽父本,父本秧龄不超过58d,父母本行比为2∶12~14,父本行距50cm,株距43cm×30cm,每窝栽足20 苗,每hm2保证45 万~52.5 万苗;母本秧龄不超过25d,栽插规格为20cm×20cm,每穴栽10 苗左右,每hm2基本苗在180 万~210 万;父母本间距30cm。
4.3.3 科学肥水管理,搭建最适生长环境栽前5~7d,大田每hm2撒施过磷酸钙750kg、水稻制种专用复合肥225~300kg 作底肥。父本移栽7~10d 后,父本行间每hm2撒施尿素105kg,或者碳铵200kg和氯化钾120kg 混合作追肥。根据亲本生长发育特性与需水规律,调节大田中的水、肥、气、热,做到以水调气、调温、调肥的管水原则[2]。
4.3.4 科学用药,以防为主,安全生产虫害主要预防蓟马、蚜虫、稻螟虫、稻飞虱和稻椿象等;病害主要预防纹枯病、稻瘟病和稻粒黑粉病等。病虫害防控主要分为3 个时期:秧田期主要防控稻蓟马和蚜虫,进行药物除草;营养生长期主要防控二化螟、纹枯病以及稻瘟病,大田除草;抽穗扬花期主要防控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针对近年来气候特征,特别是授粉结束后2~3d 内,及时预防稻粒黑粉病、稻颈瘟以及蓟马,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以及色泽。秧苗1.5 叶前后,每667m2用10%千金乳油60mL、48%灭草松水剂160~180mL 或扫弗特15~20g,混配兑水15L 喷雾,消灭稗草和阔叶性杂草[3]。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选购高效低残留农药,注意用药安全。
4.3.5 准确预测花期,确保相遇良好花期预测采用幼穗剥检法,观测幼穗分化进程。花期调节,以调控父本为主、调控母本幼穗分化进程为辅。通过近几年的记载分析,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播差期未作调整。
4.3.6 科学喷施“920”,使穗层整齐国豪1A 异交习性好,易于繁殖制种。一般情况下,在母本抽穗8%时每hm2喷施“920”60~75g,第2天见穗40%~50%喷施150~180g,第3天见穗80%喷施120g。第2、3 天父母本同喷,能使穗层整齐。
4.3.7 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雅恢2115 晴天在11:00 左右开始开花,11:30-14:00 为盛花期。利用人工辅助拉花授粉,每隔30min 赶粉1 次,每天赶粉2~3 次。阴雨天适当延迟赶粉时间,坚持有粉必赶原则。
4.3.8 全程去杂,确保种子纯度使用高纯度亲本,确认统一编码合格方可使用;重视隔离安全,贯穿整个生育期;从秧田期到收获前,本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方针要求,严格去杂去劣,不能松懈,抽穗期杂株必须在开花前去除,重视落田谷处理,特别是秧田的去杂和检查。去杂尽量在上午进行,一是光线强,容易辨认;二是避免可育杂株开花散粉。
4.3.9 适时收获国豪1A 种子转色快,成熟一致。种子黄熟时,适时抢收,择晴收获。先收父本,收割机必须检查是否清理干净,检查后再收母本,避免机械混杂[4]。在收贮过程中要严格操作,避免人为混杂。充分晒干后,及时存入冷库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