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2021-11-29尹帅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尹帅(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在学术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出现以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界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由此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的分配制度;一个是从1978 年到当下时期的分配制度。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的制度
自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 年确定实施改革开放的29 年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财富极度匮乏,人民群众生活贫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整体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为了更好地统筹国家资源,集中力量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施“票证”改革。计划经济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的经济工作也被拨乱反正,渐渐步入正轨。收入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也开始了摸索、突破和创新。收入分配制度的发展态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多元化,以及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收入分配制度慢慢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分配方式并存的体系。改革开放后其实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过程:从1978年到1987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把经济体制方面改革的突破口放到了农村,我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国家和政府,厘清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击碎了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的绝对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1984 年10 月我国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用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只要通过诚实劳动和正当合法经营可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然后带领其余的人走向共同富裕。这一过程有效地破除了平均主义的壁障,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了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二过程:1987 年到1993 年。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实施与落实,党和国家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不能是单一的。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决定了我国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我国传统的收入分配制度方式,使之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当时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做了规定,明确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评论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在这次会议上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取得了新进展。
第三过程:1993 年至今。随着十五大的召开,我党在分配制度上始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生存要素结合和按劳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生产要素有机分配。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
■ 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原因
(一)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策明显向城镇倾斜,由于城镇的人口容纳度不断提升,城镇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就业容纳率就业机会多,再加上城镇居民整体素质要优于农村,接受技术训练和管理更加易于接受。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改革开放后大多厂矿企业都在城镇,再加上城镇的交通便利,易于传输货物。在城镇化影响下,城镇居民先富了起来。目前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城镇居民是我国最先走向小康的那部分人。农村由于信息闭塞,沉迷于土地产出,始终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由于自给自足他们就不会想着改变自身的现状,再加上农村普遍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民的素质低下,去了城镇也只能靠出卖自己的体力来维持生计,取得只是产业链最低端的工资报酬。积重难返,久而久之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就越来越大,再加上前期我国为了改善经济状况,所以政策都向城镇化倾斜,这就是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一大重要原因,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
(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拉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后,我国根据现实发展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地区发展战略。我国扩大对外进口,自己招商引资,从而导致东北沿海港口地区率先富裕起来,居民收入呈现东-中-西逐步递减的形式。虽然东部港口便利,基础条件优越,但是国家不断推出的相关政策对东部地区自身的帮助也很大,从很大程度上拉开了东部与中部西部的经济发展差异和居民的收入高低。
(三)行业垄断拉大了收入差距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行各业陆陆续续走向市场,许多时候工人的收入主要受企业在当时的市场竞争力所影响。比如我国许多产业政府限制市场准入导致行业垄断一家独大,例如我国的电力、通信、烟草、民航等,由于行业垄断形成的巨额财富积聚,那么垄断行业下的工人、技术人员获得收入要远远高于普通行业的人们。人们可能劳动产出,劳动程度,劳动成品都处于同一高度,但是普通职工的工资报酬就没有垄断行业下职工的工资高。故此看来,行业垄断也是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之一。
(四)分配政策的变化也会使收入分配两极分化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活力的迸发。一些劳动者、创业者、科技工作者等群体,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创业以后财富大量增加,扩大生产规模或者提高技术手段变得更加富裕起来。也有一部分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自身能力差异或者机会不够多而导致一直积贫积弱,难以摆脱温饱的困境。这主要归结于税收制度调节不到位,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于过高收入的人群不能够进行有效调控,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们基本生活状况难以得到保障。
■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一)制定符合国情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要求我国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在当下我国的国情基础上,制定公正、公平和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除了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外,还有就是公民收入初次分配缺乏规范。许多体制内的工作人员薪酬连收入的一半都不到,他们拥有许多额外的收入,有的甚至是通过制度漏洞或者法律的空子来获得的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占据了居民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因此国家很有必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制度,取缔非法收入和平衡过高收入,强烈打击腐败,扼杀权力滥用和投机取巧的行为,从而保证国民的合法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二)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来合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通过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来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很多时候是地方行业财力和实力过分悬殊造成的。国家可以通过合理的财政手段,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制定对规范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也有显著影响。上述中提到,权力滥用也会导致收入差距过大,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由此可见权力也需要法律来规范和制约。法律可以使得国家的经济体系更加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配不均的情况出现,从问题的根源着手,防微杜渐。尤其是要加强对艺人的管理,我国的明星收入过高,成为行业的一种病态,天价片酬的出现助长了歪风邪气。因此,规范明星的收入,加大税收力度,打击逃税漏税现象,也不失为一种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手段。
(四)积极扩大就业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机会增多国民收入才会增加,个人财富才会得到增加。居民手里有钱了,就会促进消费,消费就会拉动经济增长,当商品销售量增加,就会带动生产。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机制,有利于居民提高收入,是改善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扩大就业是我国当下亟待解决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国家和政府应该积极扩大就业渠道,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五)建立健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
社会基本保障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部分,努力使城乡居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当居民的后顾之忧得到保障之后,才会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化大生产,积极投身于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当国民的社会基本医疗卫生状况得以保证之后,居民自身所蕴含的生产力才会得到激发,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收入,然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所以说建立健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也是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 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
(一)收入分配制度合理
当收入分配制度合理,国家的社会环境就会相对而言比较安定,社会和谐。因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居民的幸福感得以提升,不会因为贫富差距过大而导致心理落差大。收入分配制度合理一方面彰显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使得穷人有了上进心,也使得富人的合法财富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带动人们竞相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
当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处于中低层的国民就会心生愤懑,觉得社会财富分配出现极大不公,自己努力工作并未有获得按劳收入所得,导致初期国民生产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后期地方可能会滋生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当国民基层群体人们都感受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时,国家就会陷入僵局,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国家也会面临内忧外患。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影响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