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寺庙中国化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以云南丽江指云寺田野调查为例的考察
2021-11-29徐东明
徐东明
(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 陕西咸阳 712082)
2020年暑期笔者所在课题组到云南丽江指云寺、文峰寺等地调研,发现指云寺在教法传承、汉藏佛教交往交流交融、寺院管理与和谐寺院创建,以及发掘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有诸多值得研究的方面,可作为党中央正在提倡和推进的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传承提供可资研究的范例,故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将上述几方面的内容研究报告如下。
一、教法传承源流清净,历代寺主爱国爱教
(一)指云寺的历史简况
指云寺为云南丽江历史上五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乡拉市海旁,创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相传该寺的开山僧名立相(又名罗僧),他请福国寺具足大喇嘛为指云寺的主持,经噶玛巴大宝法王认定后,具足成为第十四世东宝活佛(却吉汪修),丽维十三大寺①总管[1](P57)。这样,指云寺就成为藏传佛教高僧和四面八方各族信众修行皈依的圣地。指云寺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毁于“乱世十八年”的民族战火,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指云寺僧房曾多达24院,僧人最多时达500多人。1949年解放前有僧房13院,僧人59人②。指云寺现存僧房6院,有1个大院和5个小院,教主为第十七世东宝仲巴活佛白玛塔清(1968-)。
(二)丽江佛教发展的优良历史传统
指云寺作为东宝仲巴活佛的驻锡寺院,历史上形成了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丽江地处川滇藏交汇地带,是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元宗教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区。在历史上,丽江木氏土司为巩固其统治,依靠各民族多元宗教来教化民众,并选择了藏传佛教噶举派作为其主要依附的宗教力量。当时,噶玛噶举派在西藏政教斗争中失势以后,也将丽江地区作为其主要的庇护基地,与木氏土司形成了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政教联合关系。在历次的动乱和民族宗教教派斗争中,以指云寺为首的噶玛噶举派势力,特别是历代东宝仲巴活佛,能从维护滇西北各民族和谐共处和维护地区社会稳定,教化民众、开启民智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心向中央、与地方政权和谐共处的政教观念,以及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为指云寺及丽江藏传佛教的中国化传承发展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些都是值得学界认真梳理和研究的方面,以资借鉴,不断促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
二、指云寺藏汉佛教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传统
云南作为我国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疆地区,历史上形成了多民族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民间宗教等诸多宗教汇集云南,相互交融,和谐共处。丽江木氏土司借鉴明朝中央政府对藏区采取“多封众建”的方略,对丽江地区多民族多元宗教文化也采取了兼容并蓄、和谐相处、为我所用的宗教政策,体现在指云寺就是藏汉佛教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首先,指云寺作为噶玛噶举派丽江藏传佛教五大寺之首和丽维十三大寺掌教法王驻锡之地,在教法传承和修学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传统和历史定制。历史上,东宝活佛一般要去西藏楚布寺和四川八邦寺学法,获得噶举派的那若六法和大手印等殊胜密法灌顶和教授,学成回来后才可以出任指云寺主持和丽维十三大寺的教主。而指云寺诸多著名的藏传佛教僧人,也几乎同样要去西藏或四川的噶举派寺院受戒学法。[2](P101)同时,噶举派的大宝法王等寺主和高僧也常到丽江指云寺和其他寺院传法,这就使丽江噶举派寺院的教法传承保持着与西藏和四川噶举派教法一样的清净源流。但是,从第十四世东宝仲巴活佛却吉汪修在指云寺创立讲修教法的制度,在临近的文峰寺金刚亥母灵洞创立“静修堂”,建立与世隔绝的闭关禅修制度和都巴学位制度以后,江地的僧人不必再远去西藏和四川的噶举派寺院学法了。并且,第十四世东宝仲巴活佛创立的三年三月三日的闭关禅修制度,也被西藏和四川的噶举派各寺院所吸收、接受和实施,成为噶玛噶举派各寺院普遍实施的一种修行制度。
其次,历史上指云寺作为丽江地区噶玛噶举派东宝法王驻锡的寺院,曾经藏汉佛教交流频繁,高僧云集,形成了藏汉佛教交融互补的良好传统。如民国初年,虚云③老和尚亲自到指云寺举荐第十五世东宝活佛白玛赤列旺修(1860-1925)入藏,调解争端,解决了当时民国政府准备征讨西藏的战争危机,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成功化解了汉藏之间的民族争端,为维护川滇藏地区社会稳定、使各族人民免遭生灵涂炭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基于当年虚云大师与十五世东宝活佛彼此间相互尊重对方教法和修持道行,以及两位高僧发出到藏汉两地互传教法的愿望,2007年10月19日,第十七世东宝仲巴活佛亲率八位藏传佛教活佛及三位金刚上师,到深圳弘法寺皈依虚云弟子本焕长老座下,接受本焕长老为其传法,成为禅宗临济宗第45代传人。此接法仪式有汉藏佛教僧人一千余人参加。此事成为佛教界赞颂汉藏佛教相互交流学习的盛事。
丽江纳西族聚居的区域历史上是噶举派的教区,现在噶举派在当地仍占主导地位。噶举派与其他教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文革”十年动乱之后,各方面条件还很困难的时期,十世班禅大师就到丽江为信众讲经说法。2004年,西藏自治区政协和统战部组织的“西藏高僧赴内地考察团”来到指云寺考察研讨,各教派高僧齐聚丽江,很好地促进了佛教交流。2006、2015年,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先后两次来到丽江传法,受到广大佛教信众的热烈欢迎。2014年8月,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十一世班禅在扎什伦布寺举行超荐祈福法会,祈愿逝者往生净土,伤者早日康复,重建家园。法会结束后,班禅为灾区群众捐款15万元。[3]十世班禅大师和十一世班禅的多次到访,以及十一世班禅与东宝仲巴活佛的友好交流,不仅消弭了历史上格鲁派与噶举派争斗所造成的隔阂,而且也促进了两派的相互尊重与和谐共处,为促进丽江乃至滇西北藏传佛教内部的和谐共处树立了新的典范。
从本次调研获知,目前丽江指云寺有佛教三种法脉传承体系,即噶举派、宁玛派和禅宗,在家僧众50多人,有正式编制的31人,其余为挂单僧人,僧人的民族成分主要为纳西族、藏族、普米族、汉族等,寺院有自己办的佛学院和学经班,主要学习五部大论和噶举派经典,以及汉语、英语等文化课,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保持着传统的辩经教学方法。滇西北地区的佛学院设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外地僧人学习年限三到四年,有生活补助,学经班年限一般七到八年。闭关修行一般在文峰寺进行,时间为三年三月三日。寺院内的法事活动每年按时间正常举行,僧人外出做法事已经很少。寺院每年会办四、五期的培训班,主要对居士信众开展佛法学修教育。每年指云寺会派出七八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僧去迪庆州佛学院参加考试,以考取学位。平时寺院僧人很少到外地学法,也不常到汉地传教,汉藏佛教交流被规范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三、指云寺的组织机构与创建和谐寺院的实践
民主改革以后,指云寺废除了寺院特权制度和剥削制度,建立了寺管会,探索实行寺院民主管理制度。据玉龙县民宗局局长和万华介绍,指云寺是玉龙县最早设立寺管会的宗教场所之一。经过多年探索,宗教活动场所八项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寺院人员往来、财务收支、安全卫生等管理工作秩序井然,坚决杜绝了烧高香等借教敛财的商业行为,在丽江旅游强市建设中树立了很好的窗口形象。此外,县民族宗教局还把《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等编译制作成便于携带的小册子,发放给僧人阅览学习。[4](P26)
同时,为了培养新一代藏传佛教教职人员队伍,指云寺寺管会根据藏族学经僧人汉语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聘请汉语教师,使用人教版教材,分大、中、小三个层次的学经班,安排每天下午1点到3点、晚上6点半到8点两个时段,专门进行三个梯次的汉语教学。在授课中,教师会根据学员的爱好和理解能力穿插了一定比例的文化课知识,以培养宗教人士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认同感,使宗教和睦的基础更加牢固。[4](P26-27)
为了促进宗教和谐和顺,玉龙县开展了诸多工作:建立健全县处级领导挂钩宗教活动场所制度;完善宗教活动场所自我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委员会制度与八项制度,在指云寺等7个藏传佛教寺院挂牌成立寺院管理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和办公设施;持续开展以“规范年”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开展“国法与教规”“法律六进”等活动,全面提升宗教人士整体法律素质,促进对宗教教义教规的新阐释;并前后投入173万元,实施了辖区内藏传佛教寺院消防设施改造工程。此外,玉龙县积极引导宗教界从事慈善公益活动。2016年,县民族宗教局引导宗教界为慈善公益活动捐款14万余元人民币;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积极支持宗教界从事扶危济困、捐资助学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正能量。在2016年的丽江市“宗教慈善周”活动里,指云寺积极响应,捐款5000元人民币。[4](P27-28)
同时,丽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寺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寺院、市民族宗教局党员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进寺院等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服务管理工作,持续深入地推动了丽江市和谐寺院创建过程中形成和积累出的新经验、新做法,巩固和维护了丽江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4](P2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丽江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重视和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的建设,清理、整顿乱建庙宇、乱塑宗教造像等现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为满足信教群众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通过省、市、县三级统战、民宗部门的补助和广大信教群众自愿捐助的办法,先后修复或恢复佛教活动场所43所。现在,丽江市境内的藏传佛教活动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6年4月成立了丽江市佛教协会,市佛教协会按宗教团体职能,团结和依靠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保障信教群众的信仰自由和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利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发扬佛教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组织佛教界人士从事一些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公益事业和社会慈善活动,为丽江市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5]
从实际调研笔者看到,指云寺将全寺教职人员31人的姓名、职务、照片公示在寺院的公示栏中,并将寺院工作情况一览表、寺院管理制度、教职人员管理制度、寺管会职责、僧人学习制度、外来人员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佛门弟子规十条、和谐寺院创建标准等八项制度都制作成牌匾公示在寺院墙壁上,供僧众学习、对照检查和监督。
从调研得知,指云寺还通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推进“国旗国歌、宪法和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宗教场所的“五进”宗教活动,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创建,使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不断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思维,弘扬爱国爱教精神,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把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义教规相融贯通,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新阐释,也更加明白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教育僧众和信众要高举民族团结伟大旗帜,坚决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伤害民族感情、扰乱宗教活动的非法行为做斗争。
具体来说,在加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方面,一是引导寺院僧众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等宣传和学习教育,努力践行“四个维护”,不断提高宗教人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玉龙县民宗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督促指导工作,排查化解各类隐患问题和矛盾纠纷,促进宗教活动场所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更加健全,活动场所更加安全整洁,宗教活动更加有序规范,为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
全面落实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方面,一是在人员管理上下功夫。即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抵御敌对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的颠覆、渗透和破坏,民宗部门对宗教活动场所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统一管理,认真审核,建立档案,签订协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维护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秩序,实现和谐稳定。二是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即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制度建设,完善和规范制度,充分发挥宗教界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认真落实人员、学习、安全和财务等规章制度管理。在法事活动中,严格执行报备制度,根据活动情况提前制定预案和相应防范措施,确保活动有序安全进行。在财务管理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维护宗教人士合法权益,切实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良好形象方面,指云寺继承和弘扬藏传佛教“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爱国优良传统,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参与扶贫、救灾、助残、助学等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发挥了寺院宗教人士在社会慈善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如2013-2014年,指云寺通过自筹资金,改造引水管网工程,解决了指云寺与周边白马村因水源紧缺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问题,开启了互帮互助新篇章。另外,周边白马村哪家有天灾人祸,或困难户要过节了,指云寺总是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虽然只有一袋米、一桶油,但在纳西族村子树立起了很好的口碑。[4](P27)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指云寺僧人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与玉龙县其他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一道共计捐款28万余元,继续书写了慈悲济世的新篇章。
正是通过与省、市、县各级统战和民族宗教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2013年12月,指云寺被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授予“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4](P26)2015年、2020年,第十七世东宝仲巴活佛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6][7]
四、发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指云寺作为历史上丽维噶举派十三大寺的掌教法王东巴活佛驻锡寺院,一直非常重视处理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历史上形成了以政立教、政主教辅,政教协调、和谐共生的良性政教关系。
从调研得知,就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拉市海,路过指云寺前时,指云寺的僧众见红军战士衣着褴褛、缺衣少食,就主动帮助红军战士,为他们提供衣服食物和生活用具,使红军战士能顺利通过纳西族地区,完成战略转移任务。
指云寺作为红军长征时经过丽江的支持者和见证者,利用上述历史事实,专门在寺院内开辟了红色教育基地,以便让僧众和游客了解发生在丽江的红色革命故事,展示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传承红色基因,以树立僧众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此外,指云寺还结合寺院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寺院僧人参加云南省和丽江市举办的“四条标准”培训活动情况制作成专栏图片,进行宣传。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宗教界人士做到的四条标准,即“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作了详尽解释,并制成宣传栏,供僧众更好地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
五、丽江指云寺在藏传佛教中国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成功经验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梳理,总结、归纳出指云寺在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吸取噶玛噶举派在滇西北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历代东宝仲巴活佛非常重视建立丽维噶举派寺院与中央政府和当地政权的和谐共生关系,开创并形成了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同时,第十七世东宝活佛与第十一世班禅保持良好关系,积极开展教派之间的交往交流,促进了滇西北地区藏传佛教内部各派的和谐共处,营造了宗教和睦和顺的良好氛围。
二是保持丽江噶玛噶举派寺院与西藏、四川噶举派寺院教法的清净源流,依照本地实际和信众学法需求开创丽江地区噶举派寺院讲学制度、学经制度和修行制度,使本地噶举派寺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制和寺院教育制度。
三是民主改革后,指云寺积极配合省、市、县三级统战部门和民族宗教部门工作,建立寺管会,积极实行寺院民主管理;之后,又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五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寺院法制化管理水平不断推升;创办佛学院和学经班,继承传统辩经教学方法,为本寺僧众修学佛法创造条件;增设汉语、英语和中华文化课教学,拓展僧人视野,提高其学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活动进寺院,遏制借宗教活动敛财的不良现象,为丽江市旅游发展树立良好形象;配合政府打击假借宗教外衣的非法活动,为促进丽江地区宗教和睦和顺、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继承汉藏佛教交往交流交融的优良传统,第十七世东宝仲巴活佛走出藏区,到内地深圳弘法寺虚云弟子本焕长老处接法,成为禅宗临济宗的传人,续写了藏汉佛教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篇章,为促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传承发展开辟新路。
五是发掘寺院红色资源,创建红色教育基地,为僧众和游客开展爱国、爱党、爱军的革命传统教育,不仅促进了军民融合,又促进了寺院僧众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民军队的认同,增强了僧众和信众的爱国爱教意识。
六是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发挥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
(二)以指云寺为代表的丽江地区藏传佛教中国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课题组调研和十七世东宝仲巴活佛的文章反映的情况,目前以指云寺为代表的丽江地区藏传佛教传承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有关部门个别人对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理解不到位,对待宗教问题具有“双重性”的态度,不能正确区分正常的和非法的宗教活动,一概采取“堵”的态度,有时简单地用行政命令、强制的办法解决宗教问题,以“左”的眼光看待宗教。第二,宗教活动场所遗留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理顺。有的佛教活动场所,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旅游景区,没有按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还存在园林、文化等部门对寺院多头插手、职责不明的现象,难以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目前丽江市境内已纳入正式登记的46个佛教活动场所中,有6个佛教活动场所列为国家、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进一步解决宗教活动场所房产问题,理顺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化旅游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第三,由于历史原因,管理措施不到位,曾有假喇嘛、假活佛活动于丽江,在国内外宗教界和游客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下一步要依照历史定制,结合丽江实际,按照《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做好丽江寺院活佛转世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维护广大信教群众和游客的合法利益。第四,目前全市藏传佛教领域,还存在教职人员后继乏人的问题,需要大力培养爱国爱教教职人员、佛教界人士,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5]第五,目前指云寺还未通有线网络,没有电视,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丽江地区其他在历史上有名的寺院目前恢复重建缺乏资金,这些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想办法予以解决。
对于上述前四个问题,第十七世东宝活佛提出了丽江佛教界自己的努力方向:
1、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四个维护。他说,国家的繁荣昌盛与佛教的兴衰存亡紧密相连。在中国佛教面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诱惑及3·14事件负面影响等严峻考验的关键时期,丽江藏传佛教要继续高举赵朴初倡导的“人间佛教”的旗帜,提倡知恩报恩,护国利民。人间佛教是爱国爱教的佛教,爱国爱教是佛教经典的基本教义,也是丽江佛教的光荣传统。在丽江佛教历史上,从不犯上作乱。这些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丽江佛教首要的任务是,在爱国爱教的同时,坚持“四个维护”(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和骚乱,与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2、依法开展宗教活动,自觉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他说,党中央早就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要求全体公民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丽江藏传佛教要自觉服从全国大局,服从政府管理,国家才会善待宗教,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要认真学习《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开展各种宗教活动,积极开展寺院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自觉地、主动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自觉调整宗教教义中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部分,做出对时代有益的阐释。
3、整合佛教资源,为丽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他说,丽江佛教资源丰富,人杰地灵,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有远近著名的滇西北十三大寺,而且有远近闻名的宁蒗扎美寺,萨雅寺等,并有号称南瞻部洲第一灵洞——金刚亥母圣地等名山丛林。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努力,指云寺、文峰寺等寺院得到修缮,面貌焕然一新。东宝尊胜塔恢复重建初见成效。福国寺等寺院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如何整合佛教资源,为丽江文化兴市、旅游兴市大局做出佛教界的贡献,是摆在丽江佛教界人士面前的一大课题,我们要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整合这些资源,为丽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佛教界应有的贡献。
4、继续依靠党委政府,妥善解决实际问题。他说,近年来,党委政府为丽江藏传佛教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丽江市的藏传佛教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其他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和理顺。一是僧才紧缺,特别是高层次的经师缺乏,无法满足僧众学经晋升需要。二是丽江所有藏传佛教寺院修缮任务重,特别是宁蒗几个寺院破烂不堪,因无资金来源,无力维修。三是藏传佛教多所寺院,现在仍由建设、文化、旅游、企业多头管理,宗教房产政策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四是我市还需按政策根据历史定制和传统作好活佛转世工作。[5]
以上四点,是第十七世东宝活佛从丽江藏传佛教界自身角度提出的解决问题路径,那么,作为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也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拿出解决之策,指导丽江地区佛教寺院和僧众解决其自身传承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新时代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发挥出藏传佛教界的积极作用。
(三)对以指云寺为例的藏传佛教寺院中国化的对策建议
所以,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本课题组对包括指云寺在内的藏传佛教寺院的中国化,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就要在僧众和信众中开展历史知识教育,即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8]
2、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就要加强僧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藏传佛教界爱国爱教、护国利民、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
3、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僧众和信众中树立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8],树立藏传佛教信众心向党和国家、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传承发展方向。
4、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就要挖掘和整理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引导各族群众和寺院僧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就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要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和僧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协助党和政府推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高宗教法制化治理水平。
6、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就要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阐释[9],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教义教规做出新的阐释,改革破除落后、守旧的陈规陋习和过时的教义教规。
7、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就要继续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要大力培养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宗教职业者和宗教界人士,加强民族宗教部门对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指导,发挥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切实解决藏传佛教中国化传承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8、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藏传佛教寺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地信众信仰需求,进行寺院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管理方法,建立新的体制和机制,不断满足僧众和普通信众的信仰需求和修学需要。
9、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就要统一党和政府与宗教界、社会各界的思想观念,统筹、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理性、规范支持藏传佛教中国化传承发展,消除宗教狂热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消极影响,发挥出藏传佛教的积极作用。
10、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就要引导涉藏工作重点省区各族群众包括寺院僧众坚决开展反分裂斗争,深入揭批第十四世达赖和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自觉与达赖集团划清界限,坚定与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站在一边,彻底消除达赖集团的恶劣影响,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杜绝境外敌对势力的颠覆、破坏和渗透活动,夺取反分裂斗争的最终胜利,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有序传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注 释]
①丽维,指云南西北的丽江和维西地区。从明末至道光年间,这一带纳西族人相继修建了13座噶举派寺院,即:福国寺、指云寺、文峰寺、玉峰寺、普济寺、兴化寺、灵照寺、达来寺、兰金寺、达摩寺、来远寺、寿国寺、普化寺。参见郭新榜、许存仁:《明清以来藏传佛教在丽江的传播及其新特征——以人类学理论为视角》,《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4)。
②一说1949年时指云寺有僧人90个。参见白郎:《对丽江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历史考察——从黎明到黄昏》,《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四川大学,2003年,第101页。
③虚云(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为民国以来,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他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复兴名蓝古刹,倡导农禅道风;弘扬佛法,利济群生,深受佛教信众及社会人士的尊仰与钦敬。著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圆觉经玄义》《心经释》等。后人辑有《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禅七开录》《虚云和尚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