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朝日新闻》涉藏报道探析
2021-11-29刘贤
刘 贤
(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引言
《朝日新闻》创刊于1879年,是日本三大综合性报纸之一,到20世纪70年代,发行量一直保持日本全国第一,其读者定位始终坚持面向知识阶层为主的大众报纸路线,拥有庞大稳定的读者群体①,在日本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从创刊至今不乏相关的涉藏报道记载,内容涵盖西藏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这些报道对了解近代以来的日本涉藏立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史料。
目前国内学界已涌现出诸多关于欧美主流媒体涉藏报道的研究,关于日本主流媒体涉藏报道的研究鲜见,而聚焦于日本《朝日新闻》涉藏报道的研究更是少见,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节点上,侧重探索相关报道的意识形态性(如:张逸飞[1]等),而对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期的《朝日新闻》相关涉藏报道鲜有涉足。笔者利用《朝日新闻》新闻数据库,系统检索并梳理了这一时期的相关涉?藏报道②,内容涵盖广泛,涉及“英军入侵西藏”“英俄涉藏角逐”等。本文聚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日新闻》对这些热点事件的报道,通过梳理相关报道的主旨来还原英俄等列强染指中国西藏事务的史实,并探析其涉藏报道倾向以及这一时期日本的涉藏立场。
一、关于英国插手西藏事务及入侵西藏的报道
(一)关于英国在西藏的铁路修筑计划和贸易战略的报道
1876年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加速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加重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危机,为西方列强打开中国西南门户提供了依据,英国侵略者以“传教”“通商”等名义频繁进入西藏进行非法活动[2](P377-388),并企图通过修筑印度经西藏通往中国西南腹地的铁路来打开西藏门户从中谋取巨额利益,《朝日新闻》对此做了如下报道。
1886年3月9日《英国计划与西藏通商》的报道称③:“世人皆知,英国正计划与中国内地通商,关于与西藏的通商计划,英国已派英属印度孟加拉政府长官为特使前往北京进行协商。据悉,该特使已从清政府那里获得前往拉萨的通行证。”[3]。
1896年9月19日《英国的东洋贸易扩张》的报道称:“随着列强在华贸易竞争日趋激烈,英国欲抢先在西藏开辟新市场,英国认为一旦打通拉萨和加尔各答之间的陆上通道,它将从西藏获取巨额利益”[4]。
1897年3月24日《英国的西藏铁路修筑计划》的报道称:“英国公使麦克唐纳披露,英国计划将加尔各答的铁路经锡金延伸到西藏,再经西藏延伸到四川,这一计划若实现,英法两国将在中国西南地区上演‘铁路争夺战’,看到俄国在满洲④修铁路,法国在龙州铺设铁轨,英国人岂能无动于衷。因此,此计划绝非空穴来风”[5]。
(二)关于英军入侵西藏的报道
1903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在国际上引发高度关注,此时的日本出于维护在中国东北的既得权益,遏制俄国在远东扩张的需要,同英国结盟,《朝日新闻》对“英军入侵西藏一事”给予了较高关注。
1904年2月5日《英国外相与“西藏问题”⑤》的报道称:“英外相称,将向议会提交关于‘西藏问题’的文件,据其透露,派遣远征队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而非军事。”[6]
1904年2月7日《“西藏问题”》的报道称:“英印事务大臣在议会演讲时称,英国向西藏派出使团并不是为了蚕食其领地。”[7]
1904年3月29日《关于西藏远征》的报道称:“英国之所以做出此项决定,是为了履行1880年的条约,西藏人拒绝同英国协商,却私下和俄国协商,他们认为有俄国做后援,所以才对英国有恃无恐,英印两国政府不会对此视若无睹,(中略)英外相称,远征队是带着友谊去的,不会采取引发战争的行动。”[8]
1904年7月6日《英国的西藏远征》的社论称:“英军对西藏的远征,就像日本已击败奉行侵略主义的俄国,正急于实现和平一样,我们的盟国英国也正在设法击破西藏人‘长期奉排外主义政策’的黄粱美梦,以此让西藏人享受世界文明的恩泽。”[9]
“英国此举并不是出于什么野心,其本意只是派特使去与西藏政府谈判划界通商事宜。西藏政府违反条约,拒绝谈判,英国无奈之下只能一边通过清政府来劝导西藏政府,一边派出少量卫兵,然而,英国人刚踏入西藏土地,西藏人就固执地认为英国欲侵占其领地,即刻对英国人发起攻击,最终引发战端。事已至此,英国也只能排除其抵抗,遂派军队攻入拉萨。英国已做好和达赖喇嘛言和的准备,英国在上月末不断从江孜向拉萨派兵,但‘西藏人’终究是‘西藏人’,不管其如何据天险而垂死斗争,不管达赖喇嘛如何声嘶力竭般地呼吁西藏人同英国进行圣战,最终还是未能阻挡英军进入拉萨,他若不能在被英军驱离西藏前主动放弃愚蠢的抵抗同英国言和,城下之盟不可避免。”[9]
“然而,向来宁死不屈的西藏人也流露出妥协的迹象,据说即将与英国远征军展开谈判,谈判结果虽不明确,如信源可靠,英国对藏政策是‘维持西藏现状的同时,开放其门户,谋求西藏与印度之间的商贸繁荣’,西藏无疑是印度的天然屏障。从事件发生以来英国的数次声明中可知,英国虽不会默许别国占领其领地来威胁印度,但其亦没有占领西藏的野心。”[9]
“对英国来讲,这次毕竟是机会,英国希望西藏开放的意志依然坚定,不借机实现其既定计划才不正常。因此,不难推测英国此番发兵意在实现其特使原本的初衷,即与西藏谈判的同时,令西藏人为其狂妄拒绝并抵抗英国使团一事付出代价,进而打破其封闭排外的陋习,迫使其承认‘通商自由’才是英国诉求的核心。因此,时至今日,西藏人若执意固守封闭排外之风、逆世界潮流的话,列强诸国亦会视英国的要求合情合法,当下,尚不确定英军何时撤离拉萨,因此很难断言英国人是否能成功迫使西藏人彻底改变其由来已久的陋习,也难以判断英军是否会因西藏人在谈判中未做出令其满意的承诺而长驱攻入拉萨进而获取永久利益。”[9]
“西藏开放无疑有助于英国在西藏势力的扩张,因此,如俄国甘愿将其在西藏的利益拱手相让并选择袖手旁观的话,待远东战事结束,英俄进行势力划分时,双方势必会再起冲突,但英国早就在西藏扶植起可靠的亲英势力,俄国无力与其抗争,这无疑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因为俄国支配下的地方充斥着‘黑暗’,而英国支配下的地方则孕育着‘自由’、‘光明’、‘进步’。”[25]
从上述报道可知,在报道“英军入侵西藏”时,《朝日新闻》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其报道刻意回避“侵略”一词,将英国的“入侵”称为“远征”,将“英国侵略军”美化为“远征队”,认为英军入侵西藏只是“政治考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入侵”,通过援引英媒报道将“军事入侵”粉饰为“带着友谊去的”“只是为通商”,同时还为“英军入侵西藏”百般辩解,认为英国入侵西藏并非出于“占领西藏”的野心,只是“派少量卫兵去协商”,将引发战端的责任推给西藏,“因为西藏长期奉行‘排外主义’,拒不履行条约”。同时,竟称英国入侵西藏是“为了让西藏人享受世界文明的恩泽”,将西藏人民的英勇抵抗诋毁为“愚蠢”“狂妄”“逆世界潮流”“故步自封”“陋习”等,却将英国奉为代表“自由”“光明”“进步”的化身。
(三)关于“拉萨条约”等的报道
1904年9月7日,在英军的胁迫下,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被迫在荣赫鹏拟定的“拉萨条约”上签字,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利益,当时的驻藏大臣未在条约上签字,《朝日新闻》连刊三篇社论对此加以评论。
1904年9月21日发表题为《英藏新条约》社论称:“1890年在加尔各答,印度总督与时任驻藏大臣缔结了和平条约,自此,锡金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双方划定了该国与西藏的边境。自承诺为印藏之间的通商及贸易往来提供便利以来,印度时常向清政府及西藏政府施压要求其履约,但始终未奏效。于是,十几年后的今天,荣赫鹏率军进入西藏,与该国代表协商未果,遂攻入拉萨并成功击败了其抵抗,迫使顽固的达赖喇嘛签订了此条约。该条约的各项子条约如外界预期,英国不仅因此巩固了既得权益,还成功打开了西藏的门户。西藏人以往一直视条约为儿戏,拒不履约,而此次不同,作为约束其履约的保证,条约规定英国在一定期限内可在西藏驻军,这就成功消除了对其爽约的担忧。”[10]
“可以想象奉行排外政策的西藏今后也将通过印度与世界文明国家实现通商,我国曾只能通过大吉岭或打箭炉才能将火柴等日用品输出到该国,而今后这些产品将逐渐成为西藏人的生活必需品。”[10]
“本条约最引人关注的不是其通商效应,而是政治效应。其一,英国今后不必像以往一样采取迂回手段,即通过清政府与西藏谈判,今后可直接与达赖喇嘛或驻藏大臣进行谈判,条约虽未就此作明确规定,但此次双方的和谈已开启先例,因此,英国势必会将其势力直接扩张到拉萨。其二,无疑与条约第九条有关,条约第九条规定‘未经英国许可,西藏不得将其领地转卖或租借给任何国家,任何国家亦不得干涉西藏内务,不得允许其他国家在西藏修筑道路、铺设铁道、架设电线、开发矿藏,如未经英国允准,西藏答应其他国家以上事情,英国也将享有同等权益’,这几乎等同将西藏纳入其势力范围或纳为保护国,对清国而言,这些规定无疑撼动了其对西藏的主权,对俄国而言,其在西藏的权益已彻底被排除在外。清国对西藏的主权本来就有名无实,原因在于,英国远征队最终不得不进入拉萨也是因清国未能使西藏履行以往条约的缘故。因此,可以说清政府是自作自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俄国对这一条大概颇为意外。总之,英国在西藏的势力仅凭这一条就足以确认,它此次取得的成功是确凿的,其成功无疑对俄国来说是打击。”[10]
1906年5月4日发表《英清西藏条约》⑥社论称:“《西藏条约》⑦一直是英清两国关系的绊脚石,而该条约终得以签署,荣赫鹏的西藏远征队经历万难才进入西藏,但总算圆满完成了这两三年来的一大任务,英清两国都值得庆贺,(中略)打开西藏门户,对其实行门户开放是英国数十年来的夙愿,(中略)本次条约的签订助英国实现了此夙愿,可以想象,西藏门户一旦开放,英国将会在那里为所欲为,英国虽没有侵略西藏的野心,但其率先打开西藏门户,有其他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地缘便利,无疑它将在西藏拥有仅次于清朝的优势。此前,俄国是英国在中亚,也是其在西藏的竞争对手,但现在这种形势被完全扭转,西藏南部的门户被自然打开,开始接纳英国,但其北边的门户仍坚不可摧,俄国难以介入。因此,可以说西藏已经由‘英俄两国的竞争舞台’变身为‘英国的独立舞台’。”[11]
1910年8月8日《清国对印度》的社论称:“以前,与西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俄国,俄藏之间签订了诸多通商条约或密约,而1903年荣赫鹏乘俄国深陷日俄战争泥潭之际,远征西藏,这直接颠覆了俄国在西藏的优势,俄国现在不能在西藏扩张势力是因受制于英俄间的条约,英国若无视双方条约,俄国也绝不会保持沉默。不管怎么说,依据英俄间的条约以及英俄清三方之间的关系,我们确信‘英国对西藏包藏祸心’一说站不住脚。因此,此次英国准备进军西藏只是为了应对其国民在西藏可能遭遇的危险,并无其他企图。”[33]
从上述报道不难看出,《朝日新闻》的相关报道企图再次为英军入侵西藏寻找借口“因西藏政府拒不履约”“为应对英国人在西藏可能遭遇的危险,并无其他意图”,同时认为“拉萨条约”的签订不仅巩固了英国在西藏的既得权益,进一步打开了西藏的门户,还有助于约束西藏履约,西藏从“英俄两国竞争的舞台”变身为“英国的独立舞台”,对俄国而言是一大“打击”,同时认为条约的签订还有利于西藏通过印度和“世界文明国家”实现通商,报道还特别关注条约对日本向西藏出口日用品产生的有利影响,而关于该条约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却表现出漠视,认为清政府是“自作自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关于俄国插手西藏事务及英俄涉藏之争的报道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俄两国在争夺远东地区利益的过程中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进而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此时的俄国忙于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地区既得权益的同时,还加紧在中亚地区扩张势力,不断插手渗透中国北方地区事务,企图将中国的新疆、西藏、蒙古全盘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日本出于牵制俄国的需要,于1902年同英国结盟,对俄国染指中国西藏事务以及英俄涉藏角逐给予了持续关注。
(一)关于俄国染指西藏事务的报道
公开资料显示[2](P470-478),沙俄是较早染指中国西藏事务的国家之一。出于战略考量,日本对俄国在中亚地区的势力扩张及染指西藏事务始终心存芥蒂,《朝日新闻》对“俄国和西藏私下接触”“西藏依附俄国”“俄国对西藏的野心及其对日本在华利益的影响”“俄国对清政府涉藏事务的干涉”等进行了大幅报道。
1901年7月10日《西藏使节和露廷》一文称:“西藏派往俄国的代表受到热烈欢迎,代表团获沙皇接见,并向沙皇呈送礼物。”[13]
1901年7月17日《俄国就西藏问题发声》的报道称:“俄国公使向清朝全权代表表示‘西藏为‘独立国家’,中国不应干涉其内务’。西藏代表获沙皇接见,俄国主张西藏不属于任何国家,有分析称西藏最终将成为俄国保护下的‘独立国’,成为俄国的‘保护国’后,距成为沙俄领地仅一步之遥。”[14]
1901年8月7日《俄藏关系》的社论剖析了西藏依附俄国的原因,文章称:“俄国半官方报的社论暗示西藏应成为俄国的‘保护国’,俄数天前在敖德萨港口⑧为‘西藏国’代表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他们今天抵达圣彼得堡(7月1日),代表团由4名僧正(僧官最高级)组成,去年达赖喇嘛的近侍曾率数名官衔较高的僧侣(其中一位是达赖喇嘛的二等秘书)来访,他们回去后大肆宣传在俄期间受到的亲善待遇,这直接促成了达赖和俄国的友好交往。达赖喇嘛之所以对西藏和俄国的友好抱有希望,无疑与去年的北清战乱有关,(中略)西藏看透了摇摇欲坠的清国政权才决心接近俄国,长期以来,英国一直想打开其门户,待机会成熟后,为此不惜诉诸武力。而西藏为牵制英国,同时也深谙俄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当看到众多民族都想栖息在俄国主权之下或得到其庇护,遂产生了依附俄国的念头,这绝非偶然。不仅西藏,与俄国毗邻的清朝西北各州(满洲、蒙古、新疆等)也自发请求俄国维持本地安宁,对俄国而言,若能向这些地方提供保护,势必会从中攫取巨大利益。而据报道,西藏代表团历经万难经印度中转才抵达俄国,尽管英国欲出手阻拦,均未得逞。而据泰晤士报的小道消息,英国正在印度不断强化军力,大肆开建兵工厂和武器弹药厂,此举剑指何方?恐怕世人都心知肚明,西藏大概对这些小道消息也早有耳闻。”[15]
1901年9月2日《秘密护送西藏代表团》一文援引路透社的消息称:“西藏访俄代表团正秘密返回,为不被外界察觉,代表团决定经陆路(蒙古)返回,途中,俄国全程提供护卫。”[16]
1901年10月29日《满洲问题》的报道称:“不止东三省,俄国也欲将伊犁、新疆、蒙古一并纳入其势力范围,这在《俄清密约》第八条中已得到暗示。此外,俄国又巧妙地欺骗了西藏喇嘛,欲将“两藏一带”⑨地区也纳入其势力范围,其扩张野心越来越大。关于东三省问题,除了日本,还牵涉英美两国及清朝在这些地方的贸易,美国现在完全一副袖手旁观的姿态,而英国不仅未对俄国采取强硬态度,当看到俄藏接触频繁,俄势力范围有从天山两路逐步向印度逼近的迹象时,英国甘愿将其在东三省的既得利益拱手相让,因为其战略防御重心已转向印度北部。由此看来,英国不仅不会与日本联手,更不会通过诉诸武力来阻止俄国在东三省的势力扩张。”[17]
1902年8月1日《俄国应尽快从满洲撤兵》的社论称:“俄国人欲壑难填,俄国不会放弃吞并蒙古及西藏的野心,也不会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局限在满洲,俄国人一旦占领了这些地方,其侵略步伐永不会停止,其最终目的是搞垮清朝,掠夺清朝18省的宗主权,而外国人污蔑日本侵占清朝领土,这不符合日本的远东战略。”[18]
1903年11月29日《俄国在西藏的行动》的报道称:“俄国正在乌什等地兴建兵营,驻藏大臣恐此举会动摇人心,急电清廷,希望政府即刻与俄国交涉,令其停止兴建兵营行动。”[19]
1903年12月30日《西藏代表团访俄》一文援引路透社消息称:“达赖喇嘛派出的代表正前往俄国,已经抵达伊尔库茨库。”[20]
1904年1月6日《俄公使就西藏事件照会清政府》的报道称:“俄国驻华公使最近照会清政府时称,俄国认为英国向西藏派兵等同于向俄国发难,俄国希望清国竭力保全俄清两国在西藏的权益和势力。”[21]
1904年6月16日《西藏和英俄》报道称:“达赖喇嘛不听驻藏大臣的忠告,受俄国驻拉萨武官的蛊惑,欲秘密请求俄国向其提供轻型枪支和弹药,据说他已决心与英国人抗争并最终将其赶出西藏。”[22]
1904年10月2日《英藏条约和俄国新闻》的报道称:“俄媒体强烈反对《英藏条约》,称俄国绝不会承认此条约。”[23]
1906年5月7日《西藏与俄国》的报道称:“俄国驻华公使前往清朝外务部就《西藏条约》进行质询,俄驻华公使向庆亲王表示,如果清朝在西藏给予英国特殊权益,俄国也将要求获得同等权益。”[24]
1906年5月9日《俄国与西藏》的报道称:“清朝驻俄公使胡懿德致电清廷称,俄国打算派遣四五十名本国喇嘛教徒随达赖喇嘛一同返藏,其图谋不轨。”[25]
1910年2月26日《俄国的西藏问题观》援引泰晤士报的消息称:“俄国首都发来的消息显示,俄国对清军进驻西藏以及达赖喇嘛出走印度深表忧虑,为尽快恢复西藏的和平与稳定,俄国希望英国向清政府施压。”[26]
1910年3月2日《俄国媒体的愤怒》援引泰晤士报的消息称:“俄各大媒体对达赖喇嘛所述的清国暴行予以谴责,俄媒称清朝不仅不专注于自身的改革,反而无视俄国的存在,一系列行动公然违反双方签订的系列条约。而在松花江通航问题以及满洲铁路沿线的行政管辖等问题上,日本却能胁迫清政府不敢对其等闲视之,反观俄国在北京的一系列外交行动几乎失效。”[27]
从上述报道看出,日本认为除东三省外,俄国还欲将中国新疆、蒙古一并纳入其势力范围,并对俄国在西藏扩张势力一事以及俄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的私下接触和走近较为关注,并对此心存芥蒂,认为“西藏将成为俄国的保护国”“成为沙俄领地只有一步之遥”“俄国人欲壑难填,不会放弃吞并蒙古及西藏的野心”,并将此与日俄在中国,特别是中国东北的利益争夺关联在一起,认为“俄国人一旦占领了这些地方,其侵略步伐永不会停止,其最终目的是搞垮清朝并掠夺清朝18省的主权”。
(二)关于英俄涉藏角逐的报道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愈演愈烈,其在华利益争夺日趋白热化。英国先后通过占领印度、锡金、尼泊尔等地攫取了在南亚的主导权并对中国西藏虎视眈眈,而俄国不断扩张自身在中亚的势力,企图进一步侵吞中国新疆、蒙古、西藏等地,将其势力从中亚经西藏扩张到南亚次大陆[2](P470),于是双方在中国西藏上演了系列权益角逐,《朝日新闻》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
1899年9月8日《从高加索到北京途中》一文在谈及俄国在新疆喀什的商贸利益以及影响力时称:“多年前英国曾在喀什设立领事馆,并专门派出领事,企图从莎车县通过印度铁路来扩大印度和喀什之间的贸易,但随着大亚细亚铁道的开通,英国意识到自己的势力终不敌俄国,决定从今年起撤掉领事馆。俄国的扩张之手已经延伸到西藏,俄国通过在中亚扶植亲俄势力,其成效已现,西藏已完全俄化,不久将成为中国亲俄势力的大本营,那时,和喀什一样,中国只是在行使名义上的管辖权。”[28]
1899年4月25日《英俄谈判能否达成一致?》一文称:“英俄就中国问题进行了谈判,虽未就权利范围达成一致,但两国今后将继续对中国虎视眈眈,排斥其他国家在华权益”[29]。报道还援引英国大臣及部分战略家的观点论及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及俄国的野心,认为俄国将通过铺设西伯利亚铁路来扩大对外贸易,最终控制富庶的满洲,中国北方地区将完全处于其控制之下,最终有可能成为其“傀儡国”,西藏及中亚都有可能被俄国吞并。
1903年11月29日《英俄在西藏的行动》称:“俄媒不断就英国远征西藏一事发声,认为此举不仅会损害俄国权益,也益于英国宣扬国威,进而促成俄国在中亚势力的扩张,同时主张有必要防范英国的扩张野心。”[30]
1903年12月5日《西藏和英俄》的报道援引路透社的消息称:“圣彼得堡国家新闻通讯社的消息称,英国在俄国的行动旨在妨碍西藏成为俄国的‘保护国’,这是自1878年以来,俄国国家战略遭遇的最大阻力。”[31]
1903年12月9日《英俄在西藏的对抗》称:“据驻藏大臣发来的电报,俄国在西藏兴建了两处碉堡用来防备英国,同时正派兵西下。”[32]
1904年7月6日题为《英国的西藏远征》的社论称:“西藏开放无疑有助于英国在西藏势力的扩张,因此,如果俄国将其在西藏的利益拱手相让,袖手旁观的话,总有一天,远东战事一旦结束,进行势力划分时,英俄间势必会再起冲突,但英国此前就在西藏扶植起可靠的亲英势力,俄国无力与之抗争,这当然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因为俄国支配下的地方充斥着‘黑暗’,而英国支配下的地方则孕育着‘自由’、‘光明’、‘进步’。”[9]
1906年5月4日《英清西藏条约》的社论称:“本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可以想象,西藏门户一旦开放,英国将会在那里为所欲为,英国虽没有侵略西藏的野心,但其率先打开了西藏门户,有其他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地缘便利,无疑他在西藏将拥有仅次于清朝的优势。此前,俄国是英国在中亚,也是在西藏的竞争对手,但现在这种形势已彻底扭转,西藏南部的门户被自然打开,开始接纳英国,但其北边的门户仍坚不可摧,俄国难以介入。因此,可以说西藏已经不再是英俄两国的竞争舞台,而变身为英国的独立舞台。另,据悉,俄国驻华公使已对条约提出抗议,姑且不论其抗议理由,但可以想象,俄国不会对条约签订一事坐视不管。但事已至此,此种抗议无疑不会产生任何实效。”[11]
从上述报道可知,日本方面认为,随着俄国在中亚以及中国新疆等地的势力扩张以及西藏出现“俄国化”倾向,其盟友英国在这些地区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威胁,战略空间受到挤压,而“侵藏战争”的胜利彻底扭转了英国的不利形势,俄国在西藏已无力与英国抗衡,西藏从“英俄两国竞争的舞台”变身为“英国的独立舞台”,报道还坦称“日本对此求之不得”,并认为“俄国支配下的地方充斥着‘黑暗’,而英国支配下的地方则孕育着‘自由’、‘光明’、‘进步’”,从中不难看出,在日俄涉藏利益角逐的问题上,日本期望英国胜出。
结 语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列强瓜分蚕食中国领土的高潮期,从上述《朝日新闻》的涉藏报道看出,其并没有秉承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英军的侵藏行径百般辩解和粉饰美化,对西藏人民的英勇抗争百般诋毁,对英国的侵略行径对中国主权的危害也表现出漠视态度,从中亦可看出,此时的日本虽未直接公开插手中国西藏事务,但出于同俄国在中国利益角逐的战略需要,对“英军入侵西藏”一事持偏袒态度,对俄国染指中国西藏事务心存芥蒂。同时,在“英俄涉藏角逐”的问题上,期望英国胜出,以此达到“牵制俄国在华势力扩张”的目的。
[注 释]
①参见百度百科中对“朝日新闻”的释义。
②检索关键词为日文“チベット”,限于篇幅,文中仅呈现与本文主旨最为紧密的报道。
③新闻原文为日文,中文为笔者译,下同。
④此为直译,根据百度百科对“满洲”一词的释义,此名称作为常用地理名称始于清末,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东北,把此名移作地名,妄称东北三省为“满洲”,下同。
⑤所谓“西藏问题”是在19世纪末以后,帝国主义企图分割侵占西藏而被制造出来的,是西方侵略势力瓜分中国领土阴谋的一部分。而在帝国主义侵华前的几个世纪里,自元朝将西藏地方纳入中央王朝的行政管辖之下,以后的历代中央王朝,或密或疏,从未间断地管理着西藏地方事务,从来不存在涉及政治地位的所谓的“西藏问题”。
⑥此处的《英清西藏条约》为直译,实指“《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下同。
⑦《西藏条约》为直译,实为“《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下同。⑧今乌克兰城市。
⑨此为直译,根据历史语境及其他相关新闻中出现的术语等,应指“前后藏及新疆天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