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域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分析

2021-11-29刘洋德强米彦香路英英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营销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跨境校企电商

刘洋 德强 米彦香 路英英(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 引言

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预计为12.07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交易总额的38%,全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460 万人次,60%的企业常年处于技能人才匮乏的现状,符合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人才招聘成为常态化趋势。

■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跨境电商交易模式的爆发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人才缺口也愈加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下对跨境电商从业人员所具备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传统教育模式和新兴的跨境电商行业未来所需要的人才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无法调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有大量的人才贮备,将承担起培养具有高水平行业技能标准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重任。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先后在高职、本科院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各院校也相继搭建跨境电商培养平台和课程体系,但在实际学科设置和授课过程中也只是将跨境电商作为其他课程的授课方向,将跨境电商部分课程植入到诸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等主要专业课程中。同时,作为新兴行业,高校教师大多也并没有实践经验,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

(二)企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大数据、云办公、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等与现代产业的不断融合,传统贸易公司纷纷进行转型升级,加上新成立的跨境电商公司不断加入,人才需求成为各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高等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成立时间不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实操技能薄弱,普遍达不到用人标准,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具有成熟实操技能人才的难度较大。其次社会上有一些培训教育机构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类似于这种培训机构因培训时间短、培训规模小、更注重培训具体操作等原因,培训出来的人才存在明显短板,可能只学会了相关操作技能但缺乏对整体电商运营管理的把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企业内部“师徒制”传帮带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选择的人才培养方式。但因为企业本身人才需求就有缺口,传帮带的数量和规模均有限,另外因跨境电商行业人才流动性较大,企业亦不愿在人才培养上有过多投入。

■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跨境电商作为一个综合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除了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外,还要兼具互联网营销能力、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要熟知一定的国际商务礼仪,而目前高等院校仅是将跨境电商作为一个培养方向去设立,依靠几门课程是无法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各校在课程设置名称上不尽相同,授课内容和授课时间差别较大,对跨境电商行业人才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以及岗位标准认知不清晰,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人才质量评估标准,导致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出现错位,也无法有效地将跨境电商知识技能体系植入到教学计划中来,从理论教学到实践实操、从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有待完善。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教学资源不足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关跨境电商精品教材和实践平台数量极为有限,少数几门经过国家级认定的课程教材不足以支撑完整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多数高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选用企业内部授课教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部分院校开设课程过于注重理论课程,和跨境电商相关的运营课程、实操课程开设较少,也没有按照跨境电商流程进行课程设计,导致学生对跨境电商运营操作认知较少。

(三)具备实操经验的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跨境电商是近年来新开设的专业,参与授课的高等院校自有教师多数并非专业科班出身,很多都是从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进行抽调,这些教师对然或多或少接受过短期的实操培训、理论培训,但缺乏对电商平台的了解,电商平台实战经验几乎为零,实战技能严重不足,对各平台规则了解也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操技能培养质量不高。部分院校虽然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短期的授课,但这些企业导师没有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自然也达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

(四)缺乏真实的教学实践平台

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大数据+贸易”新型贸易形势,具备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跨境电商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进行亲身体验,掌握跨境电商运营流程和技巧。例如在跨境电商平台开设店铺,真实地进行上架产品、处理询盘、产生交易、物流派送,是学生掌握跨境电商运营流程最好的体验方式。但部分跨境电商平台虽然允许进行教学活动,但是禁止产生真正的订单,学生只能学习到建立店铺、橱窗优化、产品上架等环节,其余环节无法真正体验。

■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认真梳理跨境电商行业人才核心能力、专业素养以及岗位标准的基础上,将“职业规划+认识实习+课程实训+资格认证+就业双选”作为校企合作双方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并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各学期有培养、培养中有递进、实施中看效果、凭效果做反思”。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不断推进院校与业界机构、企业的跨境电商联合培养合作项目,努力实现深度的产教融合,为行业精准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2)加快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项目,与企业共同分析行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参考目前跨境电商课程构建的相关研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校企双方可以一起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在专业课基础上可以植入包括跨境电商店铺设计与装修、电商平台产品发布、产品关键词筛选与优化、P4P 运营、店铺诊断、数据分析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群,建立起综合、多元的课程体系。

(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力量。当前院校教师大多是国贸、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单一专业的任课教师,缺乏既懂外贸又有语言沟通能力及电商运营技能的师资团队,因此打造跨境电商“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升师资能力,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愈发重要。校企合作中应合理构建高校教师“兼职”锻炼平台,充分利用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丰富的企业群资源,实施骨干教师到优质电商公司参观体验、交流研讨和兼职锻炼,进一步提高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为努力打造双师型人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4)加大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提高学生实习实训水平。首先应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加强实训平台建设,为保证跨境电商实训课教学质量,院校应在校内设置跨境电商工作室、工作坊等,并在实验室提供专用教学场地,实验室配置电脑、网络宽带、相关教学软件及其他软硬件教学设施,满足实践教学操作需求,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其次要实现校企信息平台共享,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后利用企业真实的店铺资源进行实操训练,掌握跨境电商运营全部流程,加重实训平台考核所占比重,使学生全面了解跨境电商并从中得到锻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跨境电商作为支撑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创新的新业态,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020 年受疫情影响,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和交易额虽然短期内受到了一些冲击,但从长期来看,疫情也加快了跨境电商行业的调整,督促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那么如何建立健康顺畅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培养符合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跨境电商人才也已成为校企双方持续面临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跨境校企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