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茶传统家庭作坊制茶工艺研究
2021-11-29杨建国秦彩霞夏清柱
张 艳,杨建国,姚 琼,秦彩霞,钟 伟,夏清柱
(1.湘西州农科院,湖南 吉首 416000,2.湘西州农业农村局,湖南 吉首 416000)
1 引言
莓茶,虽然也叫茶,但与人们平时喝的“古丈毛尖”“黄金茶”“铁观音”等茶叶种类不同,它并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grossedentata(Hand.-Mazz.) W. T. Wang)[1],属葡萄科(Vitaeeae)蛇葡萄属(Ampelopsis Michaux)。莓茶又称藤茶、溪洲莓茶、神堂坪莓茶、茅岩莓茶、长寿藤等,民间自古早有饮用莓茶的好习惯,可追溯到上古神农尝百草时期,距今已有6000余年历史,中国最早的《诗经总集》称其为古茶勾藤。湘西莓茶味甘、淡,性凉,富含总黄酮、二氢杨梅素等多种有效成分,能高效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强筋骨、消炎消肿、镇痛止血、利尿、降血脂、降胆固醇、治疗慢性肝炎、肾炎等功效[2,3]。同时对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者具有明显抵抗作用[4~9],被誉为“土家神茶”“神仙茶”,可供药食两用。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湘西特产莓茶,为山区珍贵野生藤本植物显齿蛇葡萄藤条加工制作的饮品,富含可溶性糖、黄酮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可抗氧化、增加人体抵抗力,是集营养、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佳饮。
近年来,湘西为了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子,利用独特的山区地理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莓茶资源,使莓茶资源开发利用走上产业化、标准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助力湘西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湘西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笔者在对湖南永顺县、花垣县和吉首市等地莓茶进行资源调查、栽培扩繁试验和初步加工等研究的基础上,对湘西莓茶传统家庭制茶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总结此制作工艺简便易行,便于操作,以让更多人熟悉掌握莓茶民间制作技术。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莓茶鲜叶:2017~2020年,每年开春在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万坪镇、花垣县补抽乡、吉首市林木山村采集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莓茶鲜叶,当天带回吉首进行传统家庭作坊制茶试验。
2.2 方法
即莓茶传统家庭作坊制茶工艺。
2.2.1 采摘
采茶也就是开春后第一次莓茶制作,大约在4月中旬左右,采摘时间最好是早晨9:00~11:00之间,等露水干后进行采摘。采摘时最好是2~3 cm芽长、一芽两叶;以一个芽头2张叶子或1张叶子质量最好。
采摘后不要堆压、挤压,以免损坏藤茎。把采摘回来的莓茶叶放到阴凉通风处进行萎凋4~5 h。
2.2.2 杀青
在家庭小作坊,一般用灶锅柴火进行杀青;杀青注意受热要均匀,等芽胎和叶面稍微变软即可,均匀杀青、均匀受热以保持莓茶颜色一致。
2.2.3 揉搓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把杀青好的莓茶包裹好,进行揉搓,揉搓时用力均匀,揉搓3~5 min,莓茶得藤和叶都变得很粘稠、软糯即可。
2.2.4 发酵
最好的发酵温度为45~55 ℃,在家里如果没温度计,根据自己手感进行把控。45~55 ℃持续发酵3~5 h,莓茶发酵完毕。
在家庭条件下,一般用大灶锅里面的微火、剩余尾火保持这个温度,或者是用锅底的热水,把莓茶隔水放在上面,用布包好,放在隔水上面,盖上盖子发酵,持续发酵3~5 h,如果是初春,要发酵5 h,夏天如果炎热发酵3 h即可。要求不停地维持此温度,不能让其冷却下来。
2.2.5 风干
等莓茶发酵好后,在太阳下或者用柴火进行风干。
发酵好的标准是:莓茶表面有一层非常明显的白色粉末,摸起来手感非常的粘稠、软糯,然后原来的绿色全部变成了白色,变得很软了,此时发酵就比较成功了,然后均匀地扯开摊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如果白天有太阳的话,在阳光下直晒;晒干的莓茶,颜色看起来比较白,为银白色。
3 讨论
总结以上实践生产工艺,在整个莓茶制茶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1)杀青一定要受热均匀。不能过度受热,杀青过度以后会影响莓茶的品质;杀青不够的话也会影响莓茶的发酵,从而影响它的品质。
(2)发酵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发酵时既不能让温度太低,也不能让温度太高。温度过高,会导致莓茶叶腐烂;温度过低,莓茶不会充分发酵,会带有深咽地感觉、味道。
(3)凉干要及时。如果晾晒不及时,久放会影响莓茶的颜色和品质。
4 结论
湘西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莓茶生长,野生莓茶资源丰富。莓茶虽称为茶,但与普通茶大不同,喝莓茶不会使人睡不着觉,反而回味甘甜,男女老少皆宜,80~85 ℃山泉水冲泡效果最佳,长期饮用,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
湘西莓茶传统家庭作坊制茶工艺简单,易操作,便于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