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治理研究

2021-11-29林士平赵秀英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诚信

林士平, 赵秀英

(西南政法大学 期刊社,重庆 401120)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其中包括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出版环境治理在内的高校学术期刊治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助力。出版是文化事业或产业的核心部分,加强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治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学术繁荣兴盛的内在逻辑[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2]8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治理的目标是要建立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体系。在出版领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繁荣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期刊出版业服务水平,让广大作者和读者享有更加充实、丰富、高质量的编辑出版服务。

一、高校学术出版的现实困境

(一)舆论导向偏差

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普遍较高,如果教师掌握的信息不全面,容易以偏概全,“带偏”舆论导向,甚至引发舆情。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意见》的文件精神,各高校已全面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论坛、研讨会、讲座和教材的审核管理制度,积极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正确舆论导向。但高校学术期刊的政治质量和舆论导向管控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学术诚信缺失

论文中介代理的困扰。论文第三方中介代理机构和“枪手”已形成职业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地下“黑色链条”,形成内容生产加工、营销渠道和发表环节的“一条龙”服务。在各种社交平台、电商平台、搜索引擎上,“论文工厂”的代笔广告猖獗,但相关打击力度不足,处理有一定难度。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代理”网站太多,防不胜防(65.59%);无精力维权(57.58%);“代理”网站辨识难度大(51.62%);互联网企业助纣为虐(43.44%);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42.08%);投诉无门(41.74%);投诉无效(34.92%)[3]。其中,运营时间长、组织严密、专业化程度高(包括软件投稿、提前查重、IP虚拟、异地注册手机等)、隐蔽性强、编辑识别难度大、成本高等是主要原因[4]。此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论文购买者通常会竭力掩饰,以图真相不被发现,导致该类案件无受害者,即我们常说的“公地效应”。但国家的科研管理制度和广大学术共同体的根本利益会受到损害。

“掠夺性”期刊的困扰。“掠夺性”期刊是一种以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为幌子,借“发表”之名收取高额费用并从中牟利的行径。“掠夺性”期刊以“交钱交货”“快速见刊”为幌子引诱不明真相的作者上当。这类期刊以盈利为目的,见钱就发,流程中没有编辑审稿、同行评议环节,刊发大量质量低劣的论文,单期刊发论文上百篇,单篇文章只占1~2个页码。这类期刊严重破坏学术生态环境,给科研评价体系带来不小的破坏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来稿人的声誉及合法权益。目前经过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两次全国范围内的学术期刊认证,这类期刊基本上已被踢出学术期刊系列,被一些高校列入负面清单。但“掠夺性”期刊并未彻底根除,其发生变异甚至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由于论文发表与学术资源稀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全球学术、出版业乃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失衡的状况并非短期能改变,这既是行业性、领域性、制度性、全球性问题,也是构成“掠夺性”期刊治理困境的客观原因[5]。

学术不端行为多发。2008—2018年中国医学英文期刊撤销的论文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撤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数据伪造、数据剽窃、数据篡改3种类型[6]。学术素养、制度政策、把关服务和学术环境4个方面是影响高校教师在论文发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术素养不足包括学术认知、学术道德和学术能力的不足;制度政策缺陷包括法规政策和监督惩戒不够完善;把关服务不足,主要指技术支持和评审服务不到位;学术环境欠佳包括社会风气、学术风气和宣传教育氛围方面的不佳[7]。

(三)成果评价异化

过分追逐影响因子。曾几何时,影响因子崇拜一度成为狂潮,美其名曰科学评价,期刊各种排名皆有影响因子的身影,影响力波及成果认定、科研结项、学位职称、晋升提拔、资源配置和学校排名。作为文献计量学的一个指标——影响因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日渐泛滥的“做小分母”、互引、有偿引用、不当自引等,使影响因子的真实性存疑。一个期刊的办刊质量,对于熟悉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说完全有能力判断,问题出在我们疏于判断,采取影响因子这种简单粗暴的形式。而众多被裹挟的期刊只好被迫按照这一规则行事,影响因子甚至演变为一些商业期刊敛财的工具。有学者指出,一些期刊采取追热点、约名家、发长文等人为拔高影响因子,置基础研究、冷门学科于不顾,从而损害了学术研究创新和学术生态优化及学术人才成长,最终将损害整个学术事业的发展。

科研评价中的“唯论文”倾向。众多高校将论文数量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忽略质量导向、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的情况,采用单一指标进行科研评价。这可能导致除论文以外的其他工作被有意无意地摆在次要位置。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各国以及科学界、学术界无不重视论文,可以说论文是实力的象征和核心指标[8]。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任务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各级各类岗位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势。人各有所长,以高校为例,存在擅长教学、擅长科研、擅长管理的各类人才,如果都用论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显然不合理,难以做到人尽其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学术不端防不胜防、花样翻新,论文创作的真实性存疑,在某种意义上说,论文已经不能作为相关人员能力和水平的衡量标准。“唯论文”这种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评价、评定、评审和奖励机制“败坏了学术风气,扭曲了正常评价,背离了学术初心”[8]。

二、完善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治理结构

(一)发挥编委会的核心作用

要利用编委会的领导优势,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在学术共同体和编辑群体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宣传力度;加强人文关怀,及时疏解作者的负面情绪。加强维护学术诚信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完善期刊出版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加强部门沟通、协同、联动,提请严肃查处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严格执行《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全面从严查处和防范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为出版单位赋予权责

首先,要落实期刊社的出版职权。按照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六条,由期刊出版单位负责期刊的编辑出版等活动。期刊出版单位合法的出版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扰、阻止破坏期刊的出版。其次,出版单位要切实履行好学术评价和把关职责,坚持稿件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地遴选稿件。最后,要履行好期刊出版单位的各项服务职能,在出版单位内部要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

(三)激发出版人员活力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科学设置岗位职责模式,以激发出版人员的活力。部分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编辑团队除了主编编委外,还有科学编辑、顾问编辑、执行主编或编辑部主任、助理编辑、统计编辑、制作编辑等。在工作模式上,一种是学者办刊模式,由编委会决策把关;另一种是科学编辑模式,由主编和科学编辑决策把关[9]。

编辑人员要认真履行把关职责,加强与作者、读者的互动和沟通,要培养学术期刊品牌作者、读者的忠诚度。从根本上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外,还必须树立良好的受众意识,通过作者、读者参与,作者、读者服务等,来增强学术期刊品牌在作者、读者中的亲和力和忠诚度。编辑的职业特征决定编辑人员需要掌握广博的基础学识和具备专业领域内专且深的学术能力,才能在总体上把握该专业的学者阵容和科研成效表现优异的学者,了解前沿学术动态,保持对学术发展预期和学术前沿的敏锐度。同时,高校期刊编辑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与作者和审稿专家交流时,要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阅读专业文献,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

三、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治理的具体对策

出版治理可以采取韧性治理方法,循序渐进覆盖全程地解决学术期刊在出版前、出版中、出版后面临的三大危机(舆论导向危机、同行评议信任危机、评价指标不当危机)。出版前严格审核稿件的政治内容;出版中升级同行评议,认证审稿资质;出版后多元主体评价,避免主观掣肘[10]。

(一)严格舆论导向审核把关

增强把关能力。出版单位切实履行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职责,学术期刊出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前沿阵地,要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把关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多次讲,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2]8一个好的选题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办刊过程中,选题方面存在捕捉热点难、论题不集中、高端作者稀缺等问题。已有期刊在寻找破解之策,“从审稿专家、编委和保持良好联系的学者中遴选出一批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编辑,邀请他们全程参与编辑部选题策划”[11]1455。客座编辑发挥自身学术影响力,瞄准热点专题、热点话题实施精准约稿,通过专栏或专刊集中出版相关论文,达到最大限度吸引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目标,为创办一流学术期刊提供强大动力[11]1455。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内容的12类选题要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出版前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期刊出版单位把好选题关口,确保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正确,对思想倾向不好、内容平庸、题材重复、超业务范围等选题不予出版。

改进“三审三校”制度。严格执行《出版管理条例》等明确规定的“三审三校”制度,防止以审代编、以编代校、外审流于形式。评审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对论文取舍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期刊质量、增强期刊学术公信力的重要方式。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应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目前在同行专家评审环节存在种种问题,诸如编辑人员工作被动、盲目轻信和过度依赖专家、泄露关键信息等,专家疏忽大意、怠于履行职责、拖延审稿周期、草率评判等。出版单位针对以上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如调动编辑人员的主动性,完善规章制度,严肃工作纪律,保持合理的专家审稿队伍规模,优化专家审稿队伍的构成,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严厉的违规惩戒措施等。

严格定稿制度。将主编负责制与定稿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将充分的民主和有效的集中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公平竞争,做到稿件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和保密制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有效防控人情稿、关系稿和金钱稿等。建立健全学术论文发表前的诚信承诺制度,可通过签署《著作权授权声明》,明确规定“论文作者保证该论文为原创作品,没有抄袭、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等事项。职务作品和相关作品需要作者所在单位提供《投稿文章审查证明》,对技术审查(主要指作者排名等版权事项)、保密审查等内容加以确认。如目前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都要审核本单位人员的投稿作品并出具意见。这对于保证稿件的正确政治导向和学术质量具有关口提前的作用。编辑出版人员如对作者的身份和工作单位等存在疑问时,可通过搜索引擎、投稿平台进行信息追溯比对,还可通过电话、微信、QQ等工具核实,防止虚假标注学位、职称、工作单位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加强期刊学术诚信建设

1.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爱因斯坦说过:“许多人认为是非凡的才智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德。”[12]国务院2014年6月14日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指出,要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学术诚信建设是学术期刊出版环境治理的重要内涵。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学术期刊出版治理的具体情况,应当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各高校出版单位应当将科研诚信工作纳入日常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作者和出版人员的科研诚信教育;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教育培训作用,帮助编辑人员熟悉和掌握科研诚信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引导编辑和作者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欺诈剽窃的行为;三是加强科研诚信宣传,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及时曝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2.严厉惩戒学术失信

一是出版单位要切实履行调查处理责任。“论文工厂”并不是正式注册的公司,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不到相关信息,且这些利用论文进行诈骗的违法犯罪分子与被害人多是单线联系,成交后便迅速“转移阵地”、切断联系,导致有关证据搜集难。加上买卖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打击难度大,需要执法部门多管齐下、多部门联合发力,有效斩断地下论文交易链。惩戒学术失信不但要从思想上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提倡诚实劳动、踏实做人、求实创新,还要从制度上加强顶层设计与操作规程建设,做到科研诚信有章可循、反学术不端有据可依、打击论文买卖绝不手软。

二是建立和完善撤稿制度。对违反科研程序的已发表论文,发现学术不端问题,并经有关学术机构确认,期刊出版单位要主动撤稿。期刊出版单位对被撤销稿件的作者将在三年内拒收其署名稿件,并提请参照《关于对集中撤稿论文涉事作者的处理的指导意见》追究责任,包括撤销职务职称、取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等资格3~5年,纳入科研诚信信息系统等措施。对学术失信坚持零容忍,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道德的行为依法终身追责。

三是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要主动查处。加强技术装备,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以增强遏制论文买卖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如通过基于个人注册信息的多渠道判断[13],通过对作者简介信息的分析、作者发文的一致性分析、同类稿件跟踪、搜索引擎分析等方式,甄别与防范代投代写论文[14]。

3.建立健全出版物监测机制

一是出版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研判。加强技术支持,做好信息化平台管理和舆情监测。发布学术期刊预警名单,推广学术期刊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将学术质量低劣、唯利是图、管理混乱的“掠夺性”期刊列入“黑名单”。被列入“黑名单”期刊发表的论文,在各类评审、评价中将不予认可,不得进入科研绩效。

二是将期刊出版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实现全国联网,为全面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非银行信息采集实现新突破,包括行政处罚和法院判决及执行信息等已纳入征信系统。要严格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认定,加快完善失信信息生产与核查责任制度,可考虑将科研诚信作为子库纳入全国统一征信系统,建立统一的科研认证标准和信息共享机制,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以增强打击力度。

三是加强学术期刊认定工作。为遏制学术出版乱象,解决群众和行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学术期刊出版资质,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环境,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开展了两次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15],成效显著,应继续加强动态管理,严厉整治超业务范围或在业务范围内刊发大量劣质论文的期刊,严肃查处买卖刊号、版面和论文中介公司合作编发稿件等违规行为。

4.完善出版物准入和退出机制

“目前,我国的期刊退出有两种方式,即行政退出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由于我国国情特殊,期刊业的发展需综合运用这两种调节杠杆,才能尽快达到壮大期刊业实力的目的。”[16]目前我国期刊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市场准入门槛比较高;同时期刊退出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因为涉及部门利益、就业安置等难题,除严重违规期刊外,正常的期刊退出机制尚未建立。应当完善相关机制,对于满足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需求,推动学科交流发展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新兴、交叉、边缘和热点学科适度放宽准入条件。目前创办英文期刊成功率较高,说明深化改革初见成效,但应当进一步优化整合出版资源,优胜劣汰,适度放宽中文期刊的准入条件。可以考虑实行期刊末尾淘汰制,对选题陈旧、质量低劣、管理混乱的期刊,经停业整顿等措施仍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可以撤销登记。

(三)改进期刊评价工作

改进学术期刊评价工作是学术期刊出版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它与学术诚信建设相辅相成,在正确舆论导向的指引下,构成学术出版治理的“一体两翼”。

规范期刊评价功能。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破除“SCI至上”顽疾,力求让高校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学术生态。2020年12月15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针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唯论文”倾向开展治理,明确提出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要克服“唯论文”所导致的人才评价指标单一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问题,防止核心期刊作用的异化。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健全论文代表作制度。2020年初,教育部在改进论文代表作制度时提出:“要聚焦标志性学术成果,强调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关注代表性论文对标志性成果的支撑度和关联度。”[17]有的高校已经在探索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实施分类评价,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或标志性成果),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以刊评人,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破除影响因子崇拜。2020年,教育部针对改进代表作制度明确要求:“运用基于定量数据和证据的专家评价方法,不将SCI、ESI等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18]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提出改进措施:“应该综合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考虑,数字化技术与小同行的定性看法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衡量科技期刊质量。”[19]592数年前,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对法学学科领域的高质量期刊开出一个法学核心期刊的名单,可以改进这一做法,更多地吸收同行专家对期刊进行定性评价,可以将有共识的期刊选入“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没有共识的就暂不入选[19]592。中国科协从2018年起开展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发布工作,旨在形成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评价标准,遵照同行评议、价值导向、等效应用原则,将每个学科领域的期刊分为三个级别:T1类表示已经接近和具备国际一流期刊的水平,T2类是指国际知名期刊,T3类指业内认可的较高水平期刊。由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地域属性,不能完全照搬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标准,但建立国内为主兼顾国际的分级目录的形式不失为一种合理可行的办法。

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多方共建,方可取得实效。高校学术出版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角度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治理效果是新时代高校出版界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事关高校学术出版繁荣兴盛的控制性、基础性、关键性工程,务必抓好、抓细、抓实。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期刊诚信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期刊审稿进度表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