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数字技术赋能民生保障的思考

2021-11-29姚国章周军伟薛新成

创新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生数字

姚国章,周军伟 ,薛新成

(1.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2.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3;3.河南省工程咨询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的暴发以及中美之间多领域摩擦的发生,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还普遍存在。“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也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阶段。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增多的挑战,如何切实有效地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一项必须积极应对的重要任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移动通信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以广泛的渗透性、深度的融合性和全面的带动性,正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快速度、更高程度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将成为后疫情时代重塑竞争格局、重建发展优势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民生保障中的突出作用,使其成为我国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的利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全面认识数字技术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形式丰富、形态多样、普及面广、带动作用强,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加全面地理解数字技术,是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在民生保障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前提。

1.1 对“数字化”和“数字技术”的认识

认识“数字技术”必须从理解“数字化”开始。简言之,数字化是将模拟数据和流程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和操作的“0”“1”二进制代码,并通过可以解释、管理、处理和转换任何形式数据的软件算法转换为可执行的指令,以取得预期结果的过程。数字化正成为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从早期的唱片变成MP3文件,从传统的纸质书籍、报刊到今天越来越普及的数字化内容,再从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到越来越方便联系的社交媒体,都是数字化的表现形式。毋庸置疑,“数据”是数字化过程的关键所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基于算法的处理以及数据的应用,是数字化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经济形态,算法为数据创造价值,数据为算法不断调优,共同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数字社会可理解为数据驱动的社会形态,算法为数据赋能,激活后的数据为社会进步和繁荣提供强劲动力。

顾名思义,数字技术是指实现数字化的一系列技术,将图、文、声、像等信息转化为可被电子通信系统识别的数据,并对其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和综合利用,从而产生独特价值。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而又积极的影响,并将持续发挥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在当今的数字技术领域,集中了全球大量顶尖的人才、汇集了大量的资本、创造了新的产业、开发了新的应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驱动力,担当着使能器、驱动器、转换器和反应器的角色。

1.2 数字技术的主要类型

数字技术种类繁多、迭代快速。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最受关注的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这些技术各有侧重,既相互独立又互为整体,共同构成精彩纷呈的数字生态体系,为经济与社会赋能。不同类型的数字技术在数字化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也各有差异。例如,大数据技术侧重于数据的分析,移动通信网络侧重于数据的传输;人工智能侧重于模拟人类的智能进行分析决策;机器人更多应用于各种作业。尽管各种数字技术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很难单打独斗、包打天下,必须融合共生、共存共荣。

回顾过去三四十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几乎每一种技术都是渐进式演进的。例如,移动通信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非数字化的1G,到90年代开始实现初级数字化的2G,再到21世纪的3G、4G,再到正在到来的5G,基本是十年一代,成为数字技术的耀眼之星。再如,人工智能技术从1956年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在不同行业开花结果,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又如,当今正广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从2009年伴随比特币的问世至今,也已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深厚积累,才迎来“厚积薄发”的机会。

1.3 数字技术的基本特征

当今的数字技术一般认为是1994年互联网从美国军方转向商用以来发展起来的,主要包含以下特征。

一是创新性。数字技术的创新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数字技术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创新是其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第二,数字技术的应用同样离不开创新,只有实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才能使数字技术彰显出创新的独特价值;第三,数字技术应用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创新的人才,人才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关键所在,决定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和未来。

二是赋能性。数字技术独立存在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云计算、区块链等,只有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数字技术只有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才能焕发活力、勃发生机。

三是生态性。数字技术已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体系,从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到应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构成了数字世界的基石,是数字社会孕育、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从未来发展来看,数字生态和物理生态全面融合是必然趋势,两者相互关联,共同促进。

四是系统性。数字技术价值的发挥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组织、人员和流程,同时还与管理和运营高度相关,只有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谋划,同时一步一个脚印、有条不紊地推进,才能使数字技术发挥独特作用,凸显其特有的价值。

1.4 数字技术在民生保障中的价值体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全国各地各级党政部门为此做出了大量的探索。民生保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必须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民生保障的基本出发点。数字技术是赋能民生保障的利器,将从以下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一是有效提升民生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是民生保障的基本出发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对提升民生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九大明确的改革目标和任务,高质量的民生保障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数字技术有利于政府充分获取和运用信息,更加准确地了解民生领域的各种需求,在全方位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同时,还有利于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实现“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服务型政府。

三是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民生领域涵盖交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诸多方面,事事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冷暖,件件关系到人心向背。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促进民生领域的公众参与,提升社会监督的力度,同时还可以降低行政监管成本,形成高效透明的监管体系。

四是有助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基本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推动力,以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强数字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将会产生十分强劲的带动作用。

五是引领数字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数字社会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从最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技术保障和运作机制层面,解决人们社会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建起活动平台和通行路径。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数字社会具有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跨域连接与全时共在;行动自主与深入互动;数据共享与资源整合;智能操控与高效协作[1]。民生保障数字化水平既是数字社会繁荣的基本标志,也是数字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 数字技术赋能民生保障的实施路径

数字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将为民生保障带来全方位的赋能作用,但国内相关的应用实践还较为稀缺,本文希望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当前的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以期能为实践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1 数字技术助力提升政府民生服务效能

由于受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民生服务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现象,离人民群众对民生服务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年来,数字技术在改进民生服务方面的实践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形成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贵州省最近几年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提升政府民生服务能力中的作用,走出了一条既具有特色又富有成效的发展道路。以各地正在开展的“网上审批”为例,贵州省取得了国内较为领先的成效。具体做法是逐步禁止省级及以下政府部门各自独立建设审批服务系统,统一要求使用全省网上办事大厅审批服务平台,以实现“一张网办理、一个系统审批、一个数据库汇聚、一个标准开放共享”[2],全省2万多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审批人员依托同一系统开展协同审批,将相关数据全部集中汇聚至“云上贵州”平台,全省范围内相应的政府部门按权限自动互认共享数据,民生服务的效率得以较大提升,探索出一条“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发展之路,形成了符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数字政府发展要求的民生服务“贵州模式”[3]。

贵州省的经验表明,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通阻碍民生服务效能的各个堵点,可以使政府民生服务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政府民生服务效能的建议。

第一,加快省级层面“网上审批”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政府承担的面向社会的各项审批职能是民生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对政府最为期待的职能,迫切需要建立高标准的、省级层面全面整合的网上审批平台,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切实实提升政府行政审批的效能,从而有效地提升政府民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加快民生领域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各地各级政府部门涉及民生保障的政府信息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基本处于条线管理的状态。以公民个人身份信息为例,户籍信息由公安部门管理、婚姻状况信息由民政部门管理、受教育状况由教育部门管理、就业保障状况由人社部门管理、医保由卫健部门管理等,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数据无法高效顺畅地流动,如果涉及跨地区和跨部门的数据交互,更是困难重重,大大影响了民生保障的成效。因此,努力打破数据孤岛,尽快建立民生领域的大数据平台,促进政府民生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第三,促进政府民生服务从“端菜”向“点菜”服务转变。长期以来,政府的各项民生服务都是按照人民群众适应政府的需要而设计的,是典型的“端菜”思想,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必须尽快向“点菜”的方式转变——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政府民生服务,政府应尽可能地予以满足。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府的民生服务必须紧紧围绕民生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认认真真地解决民生环节的各种堵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力争把政府民生服务在新时期推向新的高潮[4]。

2.2 利用数字技术疏通公路交通堵点

公路交通运输是人民群众极为关切的民生领域,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十分重要的服务性行业。经过长期的高强度投入和高速度发展,我国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正逐步跻身先进行列,如何在现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推动我国公路交通运输更加畅通、更为高效、更合民意,尤其是疏通各种形式的“堵点”,是我国在新时期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在国际上,数字技术应用公路交通管理方面的实践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例如,美国作为全球汽车大国,停车收费一直是一个费时费力的问题,但在当今的美国城市街头,汽车停车场已几乎看不到收费员,全是由车主根据停车时长自行购置停车券,停车券被统一要求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内供检查人员随机核验,全程不需要收费员参与人工收费,数据替代人工已成为现实;再如,建成于1937年5月的旧金山金门大桥作为美国的地标,为控制进城的车流而采用单向收费模式(进城方向小车单次收取8美元,出城方向全天候免费),收费采用电子车牌扫描方式,费用产生后车主可自行在网上或通过租车公司等途径缴纳,这种高效的管理方式使得80多年前建成的大桥面对每日近10万辆的车流量和每年接待超一千万人次的游客仍然显得游刃有余,十分有效地解决了因桥梁“卡脖子”的过江难问题。新加坡在利用数字技术治理交通方面也有不少好的做法。例如,为缓解中心城区的拥堵,新加坡实施了ERP(电子道路收费)系统的管理,根据不同时间、不同路段征收相应的通行费;再如,公交部门根据乘客实时刷卡数据的大小动态调整和优化公交车辆的部署,确保及时疏解积压的客流;又如,名为“MyTransport”的手机应用为驾车人和乘客提供全天候的路线规划服务,帮助他们提前规划路线并规避交通拥堵。

从我国公路交通治理的实际需要出发,数字技术可以在治理道路交通顽症、疏通各种堵点方面有所作为,具体实施路径建议如下。

第一,对未达标的高速公路实施提速工程。当前我国还有数量众多的高速公路尚未达到120千米/小时的标准。解决人为的“路堵”已经刻不容缓。建议对全国范围内时速低于120千米/小时的高速公路进行全方位调查,利用大数据进行检测,动态掌握车流通行状况,论证提速到120千米/小时的可行性。可通过试行3~12个月的时间掌握提速可能带来的影响,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现有高速公路均达到120千米/小时的通行标准。尤其对于那些担当着城市出入主动脉的高速公路而言,越早提高到120千米/小时的标准,越有利于这些城市的发展。对于那些确因基础设施问题而不达标的高速公路,应考虑筹集资金解决这些瓶颈。与此同时,国道、省道等非高速公路,也要充分论证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提速的可行性,让数字技术为我国公路交通全面提速发挥作用。

第二,对产生大量罚单路段和交通道口进行彻查,通过大数据分析解决人民群众的“心堵”问题。国内还有不少地方仍然对发展“摄像头经济”乐此不疲甚至高度依赖,往往通过设置不合理的限速或以多罚款为目的红绿灯牟取利益。实际上,“摄像头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当地经济往往越落后。“更快速、更安全、少被罚”是人民群众共同的呼声,要用数字技术消除各种痛点和堵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建议对各个产生较多罚款的监测点数据进行公开,让老百姓知道哪些属于“高危”区域。

第三,要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交通畅通为前提拟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交通资费政策。“十一黄金周”小车免费通行本来是一个让民受惠的好政策,但免费导致的拥堵使很多车主苦不堪言,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远高于免费带来的实惠。从全国交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角度,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路段、不同通行方向,制定出更为科学灵活的通行资费政策,切忌简单地“一刀切”,要尽可能地多采用电子扫描车牌等技术手段获取通行数据,通过大数据手段分析判断各种交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资费调节手段让交通变得畅通无阻。例如,过江通道采用不同时段单向收费的方法来进行流量调节,相比简单地收或不收更具针对性。

公路交通是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驱动器,新时期交通发展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促进公路交通管理提质增效。

2.3 数字技术为破解教育难题提供强大保障

教育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命运和家庭的福祉,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但在新形势下,我国作为人口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与过去相比有增无减。一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技术对教育的变革作用十分缓慢,“老师讲、学生听,讲什么、考什么”的传统模式基本没有改变,这种以统一的规格、静态的场景、标准化的测试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严重制约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5];另一方面,教育导向的偏差导致教育民生问题频出。以历来崇教重文、人才辈出的教育强省江苏为例,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人为控制普高的升学率以及高考科目压缩等原因,使江苏在全国领先的教育优势大为削弱。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矛盾集中到一点可概括为:年轻学子日益迫切的学习进步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资源分布之间的矛盾[6],必须正视矛盾,并做出行之有效的探索。

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通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可为破解我国面临的教育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第一,最大限度地释放教育名师的创造力。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教育名师队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活跃着一大批教育经验丰富、教学水平出色的优秀教师。利用数字技术手段,邀请各类教学名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大数据资源库,必将厚泽千千万万学生。美国可汗学院的探索为我国更好地发挥教育名师的作用提供了借鉴,值得在我国进行多方面的实践。

第二,创建数字大学。数字大学是指以促进数字人才培养、数字公民育成为基本目标,以全面促成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着力点,打造以数字技术支撑、数字方式连接、数字资源赋能、数字模式交互和数字智能融合为基本特征的创新型教学科研平台。作为数字时代教育实现的一种新模式,数字大学可以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创新模式,突破现有大学的师资局限;二是以满足人才成长为需求,创新教育实现方式;三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实现产教深层次融合;四是为教育国际化提供实现路径;五是为开展终身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实现平台。

第三,利用大数据优化对学生的服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接受教育方面,天赋、兴趣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考试成绩的巨大差异,而单纯依靠分数决定孩子命运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孩子尽可能地进行个性化的管理,确保个性能得到更好的施展,个人的好奇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四,以数字技术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数字技术为促进家庭更好地参与学校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美国芝加哥市的公立学校所建立的“教学管理和学生沟通系统”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这一系统涵盖了学生在校表现的数据,具体有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学生相互之间讨论合作情况、学业成绩统计分析及学生家长参与互动等各种记录,既可让家长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又能让学校教师和相关责任人动态跟踪学生的相关情况,为帮助孩子成长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当前不少中小学都在探索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但真正针对学生的个性化交互还比较少,而且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2.4 数字技术为健康医疗提供全面支持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外数字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成效也在不断提升。世界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早在十多年以前就通过用户搜索的关键词频率来预测即将发生的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现已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预测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缅因州是美国最早实现州内医院信息交互共享的州,州政府搭建并运营的“医疗信息交互平台(HIE)”连接了缅因州将近130万居民,通过联合州内绝大部分医院和急救医疗中心以及近400家医疗领域的供应商,实现了参与各方数据交互和共享。为了解决医疗影像资源独立分散、无法共享的问题,日本政府牵头建设全国性的医疗影像大数据中心,将来自全国不同医疗检测机构的医疗数据充分整合,并结合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将人工诊断经验数据为机器诊断提供学习养料,使得机器影像诊断的错误率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而且诊断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我国的医疗服务资源已越来越丰富,需要在如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医疗健康水平方面做出探索,为此提出以下实施路径。

第一,加快推进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结合各省实际,加快建设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建成各省人口健康大数据,为促进大数据在全省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夯实基础。

第二,加快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促进互联互通。让全省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构建适应我国现实国情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模式是当务之急。要以电子病历结构化和规范化为突破口,做到电子病历数据规范有效,能充分实现互联互通,创造更多应用价值。

第三,以数字技术推动分级诊疗体系的形成。目前,各地医疗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均衡问题。数量较少的高等级医院被大量的轻症患者所占据,一些真正病因复杂、需要大医院知名医生诊疗的病人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应有的救治,而那些基层的、低级别的医疗机构有较大的比例处于“空转”状态,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十四五”期间应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为契机,引入分级诊疗体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需要。

第四,以数字技术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费用的下降。重复检查、检查结果互不认可及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等医疗领域的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有不同医疗主体追求各自利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检查结果等数据无法共享的原因。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促进全省医疗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进而推动医疗资源的共享,实现包括检查结果互认、检查仪器设备高效使用等目的,力争通过数字技术手段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开支,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2.5 数字技术为解决养老难题提供创新思路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我国的人均寿命快速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正在全面进入老龄化时代。面对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少子化和失能化等多重挑战,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特别是怎样更好地满足迫切的养老服务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借鉴瑞士时间银行的做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南京市已开展了有效的探索,可为全国范围推广提供一定借鉴。时间银行是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人们将在有能力提供服务时照顾老人的时间进行储蓄,等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顾时,再从储蓄中取出已存储的服务时间,多存多得,通过服务别人而让自己受益。瑞士设立时间银行的根本宗旨是用自己支付的时间换取别人的服务帮助时间,而时间银行则担当着促进时间流通的桥梁角色。对于那些早期已经把时间贡献出来并已存入时间银行账户,但最后由于住进养老院或其他种种原因不再需要使用时间的老人,运营方会把账户上义务服务的时间折算成相应的物质奖励,返还给账户主人或家中其他受益人。时间银行是一种基于互助共赢精神成立的养老互助模式,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养老服务模式,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并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使其运转高效、惠及大众。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由相关部门开展组建全国性时间银行相关问题的研究。从推进全国养老服务创新的角度开展可行性研究,建议由发改、民政、人社和卫建委等部门组建联合推进部门,共同研究相关的方案和实施计划,为全国范围内推广落地提供依据。

第二,试点示范。作为一项可能会改变全社会养老服务模式、解决日益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的民生工程,在全方位开展实施之前需要选择多地试点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示范。建议在总结和梳理南京等地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试点示范,在取得相应经验后再进一步推广。

第三,通过数字技术扩大时间银行的参与面。时间银行的运营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对项目的各类数据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对用户身份、账户变动、业务数据管理和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提供基础支持,同时需要建立时间银行大数据资源库,使其成为时间银行运营的数据支撑。因此,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扩大时间银行的参与面,包括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公众参与,将会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 推动数字技术提升民生保障的对策建议

在推动数字技术提升民生保障方面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建议[5]。

3.1 提高认识,切实发挥数字技术在民生保障中的独特作用

数字化浪潮正在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必须提高认识,同时切实把握数字技术在民生保障中的独特作用。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高度重视数据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打破各种阻碍数据流动的障碍,促进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和互认,让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靠数据取胜。

第二,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是实实在在的一把手工程。要推进数字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使其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

第三,要注重需求驱动、应用为“王”。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应用过程,而是必须从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出发,对数据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只有将数字技术与民生业务需求深度融合,同时结合民生领域的应用场景,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3.2 建立切合实际、务求实效的推进机制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民生保障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持续推进的重要工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推进机制。

第一,坚持原则,稳步推进。坚持“以民为本、技术驱动,数据赋能、共建共享,规范有序、安全可控,开放融合、创新联动”的发展原则,切忌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第二,理顺运作机制,聚焦民生关键需求。建立“党政齐抓、各方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运作机制,从人民群众迫切的民生需求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务求实效。

第三,试点示范,全面带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有良好发展基础、有较高发展意愿、有相应实施能力、通用性较高的地区和领域开展应用试点示范,同时从政策落实和技术支撑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使数字技术真正在民生保障领域开花结果、惠及百姓。

3.3 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和社会共享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精简职能,优化服务。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应紧紧围绕民生保障的核心需求精简相关的政府职能,同时优化相关的政府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二,促进社会数据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充分共享。除政府之外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既是数据资源的需求者,也是不可或缺的供应者,要积极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提供形式多样的数据资源,同时也为社会更加高效便捷地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创造条件,形成独特的数据生态体系。

第三,鼓励公众参与民生保障领域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民生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牵涉面广,参与者多,可通过设立专家智囊团和志愿者团队等形式予以组织,最大限度地利用民间的智力资源,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可以使民生保障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3.4 多措并举克服人才短板

人才匮乏无疑是制约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在民生保障领域也不例外,需要采取多方面的举措,形成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切实解决人才短板问题。

第一,对民生保障领域的在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民生保障领域的在职人员是推动民生保障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性力量,但大多数人员在数字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尤其是对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发展的需要,应组织系统性的培训,及时补足民生保障领域在职人员能力的短板,夯实在职人员的发展基础。

第二,探索设立新的职位。鼓励在政府民生保障领域设立“首席数据官(Chief Data Officer,CDO)”职位,以疏通民生领域数据堵点、开发和应用民生数据资源为首要任务,为统筹运作数据资源和系统应用数字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领域的多方合作。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通过政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民生保障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第四,设立多种形式的人才专项资金。通过设立人才专项资金的方式解决特定人才的培养瓶颈,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5 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数字技术在民生保障领域发挥应有作用的基本条件,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加以突破。

第一,遵循基本的安全原则。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商业秘密等特定数据要加强保护,坚持“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基本原则,尽可能消除各种形式的安全隐患,为数据安全筑起铜墙铁壁。

第二,把隐私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准则加以落实。民生保障是人民群众隐私信息最为密集的领域,如特定病患的医疗记录、用户个人数据、数字资产数据等,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一旦被不当使用或非法泄漏,将会酿成严重后果,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三,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依靠不断完善的制度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供保障,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美国和欧盟国家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结合民生领域的发展实际,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4 结语

毋庸置疑,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也是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所应承担的最基本职责。而数字技术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从树立数字化发展思想出发,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数据处理和应用能力,进一步开发适合民生保障所需的各类数据资源,形成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大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切切实实为政府提供高标准的民生保障服务夯实基础。当然,这是一个持久推进的过程,需要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为此做出锲而不舍的探索。

猜你喜欢

民生数字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1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数字
答数字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