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结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颈性颈椎病所致肢体麻木的效果研究

2021-11-29王思予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椎动脉麻木颈椎病

王思予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颈性颈椎病又称“局部性颈椎病”,属一种临床常见、高发性疾患。研究证实,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外伤、劳损以及日常姿势等多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头部、肩部、颈部都会出现相应的压痛点,但X线片并没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该病发病人群逐渐向中青年过渡,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随着中医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中医在颈性颈椎病的治疗方面颇有建树[1]。为进一步体会针灸结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颈性颈椎病所致肢体麻木的临床价值,特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39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遵循治疗措施差异分组,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39例颈性颈椎病所致肢体麻木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10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10±9.66)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病程(1.26±0.41)年。观察组(21例):10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1.36±9.00)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15±0.33)年。用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对照组口服身痛逐瘀汤常规治疗。(1)基本方剂:当归、川芎、羌活各12g,红花、秦艽、桃仁、川牛膝、地龙、香附、五灵脂各10g,没药、甘草各6g。以上药物配水550ml煎煮后服用,早晚分服,1剂/d。(2)加减治疗:上肢疼痛且伴有麻木者+桂枝、桑枝;胸闷伴有气促者+瓜蒌壳、薤白;心慌不寐伴有心悸者+酸枣仁、龙骨;颈肩疼痛较剧烈者+姜黄;手指关节无法完全伸展者+全蝎、蜈蚣;气虚较剧者+黄芪、党参。观察组针灸结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针灸穴位选择百会、内关、大椎、风池、风府、太冲,以上穴位常规消毒,针尖(40mm)平刺百会穴,直刺风池,斜刺大椎穴,垂刺内关、太冲。进针后平补平泻法,直至患者感到酸胀,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2组坚持治疗2周。

3 观察指标:(1)观察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出现改善,在工作和劳动时,颈肩稍有不适;无效:部分患者症状加剧,严重影响工作和劳动,停药后复发[2]。(2)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颈背疼痛、肢体麻木、手指无力)积分改善情况;科室自制量表,单项分值0-4分,0分(无症状),1分(轻度症状),2分(中度症状,但在可耐受范围),3-4分(症状重度,难以耐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3)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改善情况[4]。

4 统计学分析:此研究借助 SPSS 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观察的计量资料应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卡方(x2)检验处理;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5 结果

5.1 2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n=21):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例。对照组(n=18)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6例。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95.2%、66.6%),P<0.05(x2=5.3724)。

5.2 治疗前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观察组(n=21):颈背疼痛(1.35±0.53)分,肢体麻木(1.52±0.53)分,手指无力(1.23±0.41)分。对照组(n=18):颈背疼痛为(1.45±0.75)分,肢体麻木为(1.55±0.53)分,手指无力为(1.24±0.46)分。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t=0.4860、0.1762、0.0717)。治疗后:观察组(n=21):颈背疼痛为(0.13±0.05)分,肢体麻木为(1.02±0.02)分,手指无力为(0.35±0.05)分。对照组(n=18):颈背疼痛为(0.22±0.12)分,肢体麻木为(1.22±0.21)分,手指无力为(0.73±0.31)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各指标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t=3.1390、4.3510、5.5458)。

5.3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观察组(n=21):基底动脉为(28.13±4.15)cm/s,右椎动脉为(25.12±3.35)cm/s,左椎动脉为(25.13±3.20)cm/s。对照组(n=18):基底动脉为(28.11±4.45)cm/s,右椎动脉为(24.33±3.15)cm/s,左椎动脉为(25.27±3.15)cm/s。治疗前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t=0.0145、0.7545、0.1371)。治疗后:观察组(n=21):基底动脉为(48.33±5.20)cm/s,右椎动脉为(41.51±4.20)cm/s,左椎动脉为(42.61±4.23)cm/s。对照组(n=18):基底动脉为(42.42±5.05)cm/s,右椎动脉为(37.34±4.12)cm/s,左椎动脉为(39.15±3.32)cm/s。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t=3.5854、3.1181、2.8060)。

讨 论

中医将颈性颈椎病归纳于“颈肩痛、眩晕、项强”范畴,认为风寒湿邪是该病的诱发因素,致使风寒侵入人体而引发经络阻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长此以往形成痹证。该病是一种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不足为内因,外邪劳损为诱因,气滞血瘀而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麻木诸症。因此中医治疗该病,多借助药物汤剂(改善神经核区缺血状态,增加血流量,缓解眩晕)、针灸(刺激穴位,减轻对神经根、血管造成的压迫)等特色疗法为主[5]。

此研究中的身痛逐瘀汤由秦艽、当归、川芎等药材组成,其中当归可以补血和血,调经止痛;川芎上行可达巅顶,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功效显著;羌活、秦艽主治寒湿痹、上肢风湿痛,红花、桃仁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川牛膝可以逐瘀通经的同时利尿通淋;诸药联用,共奏止痛抗炎、活血逐瘀之功效[6]。针灸刺激特定部位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百会穴贯通全身,针刺百会穴可清利头目、防止眩晕;针刺风池、风府穴,可散风开窍、活血通络;针刺太冲可缓解头痛眩晕;针刺大椎可降逆止呕[7]。此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95.2%、66.6%),P<0.05。证实了对颈性颈椎病所致肢体麻木患者实施针灸结合身痛逐瘀汤治疗的价值。提示: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可有效改善微循环和血流速度,加速血行,消除水肿,松解组织,利于疾病痊愈[8]。

综上所述,对颈性颈椎病所致肢体麻木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建议采纳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椎动脉麻木颈椎病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手脚麻木看哪科
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