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
2021-11-29张晓东
张晓东
( 北票市中心医院 , 辽宁 北票 122000 )
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科创伤型疾病,这种疾病的产生,常常是由于外力的高能量导致的[1]。近年来,这种骨折疾病的患病概率逐渐呈现着上升的趋势,并且已经占到全身性骨折疾病的5%左右[2]。而此类型的骨折常常发生在老年患者之中,与骨质缺损和钙质的流失密切相关,并且,此疾病的病情变化大,一定要及时实施临床手术治疗[3]。临床上,对于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诊治,通常是实行传统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虽然有着较好的成效,但是手术中的伤口较大,并且还容易造成边缘组织的破坏,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也比较高。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假体技术在得到相应的发展,人工的置换手术已经逐步出现,并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之中,属于骨折治疗中的一项新突破。对此,本文将就复杂性的肱骨近端骨折疾病进行研究和分析,探寻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方面的临床功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列入研究的分析之中,按照其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其中,对照组中有26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46.21±2.35)岁;骨折原因中:28例重物砸伤、15例意外事件、6例高处坠伤。观察组中有27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4-69岁,平均年龄(46.56±2.42)岁;骨折原因中:29例重物砸伤、17例意外事件、3例高处坠伤。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P>0.05,可进行统计学分析。(1)纳入标准:①临床上确诊患有复杂性的肱骨近端骨折;②患者年龄在20-70岁之间;③患者知情研究,并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患者;②研究未结束便退出的患者;③合并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方式进行诊治。使患者以仰卧的形式进行卧躺,并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性的麻醉,手术前将患者的侧肩关节处进行垫高,让患部能够向外自由伸展和旋转。在喙突的地方实行切口,对头静脉进行保护,再往内部侧面地方深入,将胸大肌牵拉,再往外部侧面的地方进行,把三角肌进行侧拉,将其达到分离。然后再深入探究肱骨结节的大小变化,将肱二头长头键作为其观察点,把三角肌之下的滑囊实施钝性分离,并且充分暴露肱骨头,采用X线的方式,对复位骨折的地方进行透视,透视之后,依照患者的情况对植骨进行支撑,其次,选择出与之相符的锁定钢板进行内部固定,并安置导向器和支架,使用螺钉进行其锁定,最后再对损伤的地方进行修复、冲洗,保留引流管,缝合切口处。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麻醉方法同对照组。麻醉后,对胸大肌和三角肌的地方进行切口,再对主要血管和头静脉处游离,实施边缘软组织和神经的保护,确保组织神经的完整,再跟着肱骨解剖颈把关节囊进行切割,将肱骨骨折端进行暴露,同时探寻结节大小的变化,然后将肱骨头切除和取出,处理好碎骨和凝血块,取出后对肱骨头的大小进行测量,根据骨髓腔的大小情况往后倾30°,并扩髓,装置与之大小相符的肱骨试用模型,再依照肱二头肌的张力对其模型进行调整,最后取出模型,注入骨水泥,换上肱骨假体,并进行假体的固定,最后将损伤的关节部位进行修复和冲洗,保留引流管,缝合切口处。
3 观察指标:(1)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用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力活力以及健康状态4个维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2)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疗效判定依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显效:患者治疗后情况较治疗前改善50%以上;有效:患者治疗后情况较治疗前改善30%-49%;无效:达不到上述判定。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观察2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百分比。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力活力、健康状态的评分分别为(62.12±5.54)分、(65.53±4.18)分、(67.89±5.59)分、(64.56±4.89)分;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力活力、健康状态的评分分别为(74.66±8.62)分、(77.36±6.88)分、(80.57±7.62)分、(74.56±7.68)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5.2 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4、31、4,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5/49);观察组患者的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38、11、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49/49)。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5.3 2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百分比对比: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3例肱骨头缺血坏死,3例内固定钢板松动)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的百分比为12.24%(6/49)。观察组患者中,术后没有并发症情况的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百分比为0%(0/49)。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由于肩关节部位的肌肉含量少,关节囊也十分的松弛,缺乏相应的稳定性。倘若外力的作用过于强烈,肩部就极容易造成骨折和脱位,从而引起肱骨近端的复杂性骨折[4]。现阶段,对于肱骨近端的复杂性骨折的诊治,一般采取的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方式进行,这种治疗方式可以使患者的关节疼痛感得到相应的缓解,也可以使骨折的地方进行复位,将肩关节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虽然这种方法有着一定的疗效,但是手术的风险较大,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也较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治疗的患者通常都会出现内固定干板的松动情况,这种松动的情况还会加大肱骨头缺血坏死现象的发生几率[5]。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的诊治方式则可以弥补其传统手术的不足,这种人工置换术是采用关节模型对肩关节的环境进行的构建,伤口非常微小,可以大大减轻患者肩部的疼痛感,降低假体的磨损现象发生,保证关节的稳定。除此之外,这种置换手术不需要使用螺丝钉去进行固定,能大大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大大有益,提升手术治疗的疗效。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也可确定人工置换术的明显优势,对照组患者实施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的人工置换术的治疗方式,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大相径庭。可以明显地知晓: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也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方面的临床功效较为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促进肩关节的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值得大力推崇于临床上,并值得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