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前卫生学》教学改革探索
2021-11-29张春芳花传国
张春芳 花传国
“互联网+”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它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互联网手段,对多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进行重构和整合,形成新的教育体系,确保教学有效性的提升[1]。当互联网与教育相加时,可以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变革课程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方式、优化教学中的师生关系[2]。
目前“互联网+”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较少,相应的教学改革研究也不多。笔者以“互联网+高职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查询,搜索到相关文献2820篇,涉及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文献仅有11篇,且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学前卫生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研究未有涉及。笔者又以“学前卫生学教学”为关键词在知网查询,搜索到相关文献125篇,与“互联网+”相关联的文献仅有两篇,这两篇文献仅从慕课、微课的微观角度探讨学前卫生学的教学模式,未能就学前卫生学在“互联网+”大环境中进行教学改革展开研究。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渐深入发展,应积极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拟结合教学实际从“互联网+”背景下对学前卫生学教学改革予以探讨。
1 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实施现状
《学前卫生学》又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或幼儿卫生保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具备幼儿保育素养和能力为课程目标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3],这种“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常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沉闷;课程考核形式以考查书本知识的闭卷笔试为主,容易导致大部分学生靠考前突击应对课程考核;由于缺乏照料幼儿的经验,且教材内容涉及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专业学科知识,学生易对课程内容感到抽象和深奥,学习兴趣不高。另外,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儿童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疾病、营养、护理、急救等知识点,内容多且细碎,而教学课时却比较紧张。与此同时,该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但因课时紧张、校内实训室缺乏等原因,实践课程不能充分有效开展,学生保育实践能力未得到很好培养。
传统的《学前卫生学》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时有限、课程内容广泛的情况下,教师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和拓展,因此仅靠课堂授课难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更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在现行的教材中,缺乏突出保育技能培养的内容编排,教师在教学中如完全参照教材,会导致教学内容未能很好对应课程目标,不利于学生保育技能的培养。由此可见,传统的《学前卫生学》教学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需要进行变革来提高教学综合质量。
2 基于“互联网+”《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策略
2.1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丰富教学内容 借助“互联网+”辅助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打破教材局限,使教学内容紧贴时代和工作实践,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运用超星学习通APP来辅助课堂教学,通过上传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在线习题、网络视频、案例等构成平台学习资源库。如在学习幼儿一日生活环节时,可通过网络搜集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增强对保育工作的感性认识;再穿插一些幼儿常出现的保育问题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分析讨论,从而提高她们从事幼儿保育工作的能力。另外,还可在平台上传教学中未能进行深入探究的部分,或者推送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行业的一些政策、文件、法规等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专业理念。
2.2 建立在线开放课程,优化教学模式 《学前卫生学》课程团队开展了校级在线课程建设。我们根据课程重难点和学生保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和设计。《学前卫生学》在线开放课程内容涵盖幼儿生理特点与保健、幼儿生长发育、幼儿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幼儿营养卫生与保健、幼儿身体疾病与预防、幼儿安全与急救6个模块,40个学时,一共30个知识点和10个技能点。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录制10分钟左右的课程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学生通过观看课程视频,完成章节测试和结课考试等获得综合评定。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可打破时空局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延展”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有效解决课时不足,有利于实践互动类活动的开展。以幼儿园晨检内容学习为例:课前,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请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进行预先学习,思考并讨论:①什么是幼儿园晨检?做好晨检工作的意义是什么?②开展晨检工作需要准备哪些物品?③晨检工作包括哪些流程和步骤?④是否规范操作就能完成好幼儿园晨检工作?上课时,教师抽取各小组成员汇报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晨检所需物品、流程和步骤以及晨检工作态度等等。课程中,教师详细讲解并演示晨检“检查四步”的规范操作,增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巩固。课后,要求各组开展晨检模拟练习和完成晨检记录表设计,并将晨检模拟视频和晨检记录表上传平台进行评价。这种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践运用,线上和线下优势互补的教学形式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3 利用在线学习记录,优化考核形式 传统的《学前卫生学》课程考核形式以知识考查为单一维度,以闭卷考试的分数为量化标准,这种考核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需要进行改革。改革后的考核形式可借助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的数据处理功能,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4]。如教师可设置课程考核成绩由线上学习成绩(40%)与线下学习成绩(60%)共同组成,线上学习成绩可由学习资源学习(40%)、作业或任务提交(20%)、测试(20%)、讨论(20%)等组成;线下成绩由理论成绩(60%)和实践成绩(40%)组成,这种线上过程性评价与线下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教学参与度,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比单一性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的考核形式具有公平性和科学性。
2.4 建立课程微信群或QQ群,增强师生交流和教学反馈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集中授课和课堂时间有限,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较弱,不利于师生关系培养和教学反馈。通过建立课程微信、QQ群,使师生交流互动和教学反馈从课堂延伸到课下。尤其在疫情线上教学期间,通过微信、QQ群,极大方便了师生之间进行作业交流和讨论。如学生在线学习完营养学基础知识和幼儿膳食配制知识后,教师在微信群发布任务,以各寝室为小组,编制幼儿园(3~6岁)的一周食谱,并在指定时间内将食谱上传到微信群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微信或QQ群的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偏差和错误,对教学进行矫正和提高。
3 结 语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学前卫生学》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但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与劣势,都无法独自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今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必将成为高校教学发展趋势[5],如何进一步促进《学前卫生学》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的融合,构建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值得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将实践教学环节与“互联网+”相结合,开发用于《学前卫生学》实践教学的微课、慕课,丰富实践课程的内容建设;面对“互联网+”教学,教师如何增强在线教学的感染力,如何促使学生增强内部驱动力、自觉完成在线学习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努力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