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2021-11-29聂英芝

绿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十四五环境保护

聂英芝,王 雪

(1.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3;2.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1 引言

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十三五”期间全省结构、环境污染、治理体系等“三个没有根本转变”的问题为导向,以“十四五”时期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三化目标”为导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战略指导,继续坚持科学、精准、依法“三个治污”路径,制定规划坚持的“四个原则”,围绕建立和完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生产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等“五大体系”,从促进高质量发展、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三方面”谋划《规划》“八大举措”任务,研究构建《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思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吉林。

2 总结“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与问题

“十三五”以来,吉林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助推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高效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丰硕,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三五”生态环境形势和挑战依然严峻,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稳固、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存在薄弱环节、环境风险防范压力始终处于高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体制改革配套机制和有效实践模式滞后,综合判定“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一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以化肥农药为主的农业投入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三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没有根本改变[1,2]。

3 分析“十四五”生态环境形势

面临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二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是绿色发展势头强劲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大助力;四是城乡融和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搭建了平台;五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了环境压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等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风险防控工作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二是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三是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四是城乡环境污染防治二元结构问题仍需下功夫解决;五是新老生态环境问题积累叠加。六是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存在短板。

综合研判,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六个关键时期”:一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吉林谋篇布局的机遇期;二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期;三是依法、科学、精准、智慧治污的攻坚期;四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整体修复的落实期;五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回应期;六是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期[1]。

4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指标的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主动融入“三个五”发展战略、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为重点,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美丽中国“吉林样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4]。

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原则。二是坚持质量核心、系统治理原则。三是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原则。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能力原则。

到2025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绿色低碳循环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有升,全省空气质量跻身全国前列,水环境质量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环境状况保持良好以上水平,城乡人居环境清洁优美,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量进一步释放。

主要指标的思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初步设计四类15个指标,延续“十三五”规划水、气、土等质量指标,以及总量指标,新增生态安全维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两类指标。

5 坚持“三个治污”路径谋划“八大举措”的思路

5.1 “三个治污”路径

(1)加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两高融合”,注重用生态化的思路谋划产业的发展,用产业化的模式进行生态恢复和建设,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两化结合”,推进吉林省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优势产业生态化进程,推动源头治污。

(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城乡,全域治污,防范风险,做到“五个精准”治污,推进智慧治污。

(3)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实施依法治污。

5.2 “八大举措”

(1)大力推动结构调整促进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三线一单”要求严格环境准入,守住绿水青山谋发展。东部地区加快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发展,西部地区高标准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推动白山市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品医药城一谷一城,推进生态工程化。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四大结构调整,推进工程生态化。

(2)“三水”统筹改善水生态环境。突出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 “三水”统筹及风险防范,紧盯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一个目标”,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深化城镇、工业、农业“三源共治”,突出抓好辽河、饮马河、辉发河、洮儿河、东部诸河(好水断面)等“五河防治”,推进松花江、东辽河、饮马河、查干湖、松花湖等“一江两河两湖”重点流域和湖泊的生态保护,提出“强监管、补短板、保运行、调结构、降负荷、防风险”等综合治理措施。对应111个国控断面、24个控制单元、2个重点流域,结合“点、线、面”,因地制宜制定“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目标和任务,做到问题、对象、区位、时间、措施精准。

(3)分类管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科学实施夏秋季、秋冬季等差异化管控措施,未达标城市制定实施大气环境质量达标方案,推进东部地区不断提升“优”天数。以工业园区、企业集群和重点企业为重点管控对象,全面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深化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突出解决城乡结合部散煤燃烧问题,深化柴油货车污染防治,做好秸秆禁烧工作,严格管控扬尘污染。加强二噁英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控制,深入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工作,控制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做到精准施策、治理、管理。加强噪声污染管控。

(4)分类施策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推进农用地风险管控,制定农用地分类管理工作方案,推动建设用地污染场地修复,综合考虑环境污染治理的实效性、经济性。强化“三源”断源行动,强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破坏环境违法行为,大力推动重金属排放量削减。推动建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5)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保持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推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与质量并重。构建“三区四屏”生态安全格局,东部地区强化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巩固长白山森林生态屏障;中部地区加快土地综合整治、退田还湖还湿、矿区土地复垦,巩固黑土地资源安全屏障;西部地区加快恢复科尔沁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巩固松嫩湿地生态屏障。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建立完善森林资源、基本草原、自然湿地、野生动植物等持续保护长效机制。完善生态示范创建体系,巩固提升生态市(县、区)创建成果,新增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6)统筹提升城乡生活环境质量。统筹开展城乡环境保护,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程,建设生态宜居的田园家园。

(7)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守住环境安全底线。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加强环境风险评估,尾矿库数量原则上“只减不增”,矿山严格按照绿色矿山要求建设。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管理,加强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加强化工园区、化工企业预警体系建设,围绕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开展“邻避”风险隐患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清、问题清、责任清、措施清等“五清”。

(8)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以提升治理效能为核心,以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手段,在国家提出的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七大体系基础上,增加环境治理支撑体系形成“7+1”八大体系,以监察、监测、督察、三线一单、排污许可证等“3+2”为抓手,提升科学的环境治理能力[1~4]。

6 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的思路

重点工程以专栏形式体现,只列工程类别,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实施主体、实施年限及投资来源等具体内容均在各专项规划当中体现。对应八大举措初步设计八大类39项重大工程。

从组织、资金、考核、公众参与等方面保障规划顺利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二是统筹各类资金,创新投资方式。三是严格监督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四是广泛宣传引导,动员社会监督。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十四五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EPC模式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噪声环境管理分析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