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建议
2021-11-29王旭
王 旭
(新疆林业科学院园林绿化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其属于重要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安全,也符合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但是在改革开放这40多年间,我国经济建设速度也同步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在如火如荼开展,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不免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对自然保护区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此,在项目建设之前需要做好此项目建设可能会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所造成影响的评价工作(以下简称评价工作),针对其具体影响和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减缓对策,尽量在不危害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确保项目建设工作以及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评价工作概述
评价工作是由生态、植物和动物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建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专家组在项目建设之前基于实地勘察、访谈以及查阅分析资料等工作所作出的影响性分析工作,在上述评价工作之后编制评价报告书提供给项目审批部门作为参考[1]。由此可见,此评价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项目建设之前分析此项目建设可能会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影响,并且有助于基于此评价结果制定项目建设中的减缓方案,有助于保护此生物多样性并提升建设方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评价工作开展中要遵循以下原则[2]:一是科学性原则。在此评价工作开展中要由相关专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内容,采用相应的调查和评价方法开展评价工作,表现出科学性的特点。二是客观性原则。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来真实和客观评价具体影响结果,避免主观判断影响评价结果。三是全局性原则。在评价工作中应分析保护和发展二者的关系对项目建设所在造成的改造进行合理预测,重点预测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情况,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战略决策的依据。四是可操作性原则。在此评价工作中要针对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参数开展评价,依据相应的参数测定技术来开展预测和评价工作,保证预测工作的可操作性,防止由于技术过于复杂以及时间过长产生影响指标评价准确性等问题。
3 影响评价工作案例分析
以某公路改建工程为例,分析评价此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周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影响。
3.1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分析此项目建设所占用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为常见的生态系统类型,不是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然后计算开发前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还要对此保护区中景观类型斑块的原有数量以及项目建设所造成的改变进行计算,计算得出此项目中此面积变化较小,因此影响也较小[3]。评价得出此项目中扩建道路时会导致斑块面积的减少,但是不会造成分隔也不会制造新的斑块。其次,要结合美学评价方法对此项目建设是否会对自然景观的原始性和自然性造成影响进行评价,评价得出此项目中道路扩建会减少一定的森林自然景观面积,因此会对景观美学造成一定影响。再次,要评价项目建设可能会引发的土壤侵蚀危害以及对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必然会扰动地面并改变原有的地貌和植被等,损坏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降低其抗侵蚀能力,增加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但是随着工程竣工之后一年的时间,植被会逐渐恢复,同样也会逐渐减弱水土流失强度。在此项目建设中通过各类防护工程的设计建设以及开展全面综合治理工作,可以有效控制上述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问题。最后,评价项目建设中的挖填方工作对植被也就是对此区域林草覆盖率所造成的影响。此项目中对原道路进行扩建时实际占用的林地面积较小,因此对自然植被覆盖的影响也较小,最后得出此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中低度影响。
3.2 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首先,是评价生物群落类型和特有性,经过评价得出此项目影响的动物和植物群落都属于常见群落。其次,要确定生物群落的面积,此项目建设所占林地面积较小,因此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面积也较小,而且在周边还具有面积广阔的同类栖息地[4]。再次,评价对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在通过此项目使得原有道路宽度更大之后,对周边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的迁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导致动物通过难度的增加,隔断了相互之间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最后,评价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经过评价之后得出此项目周边保护区中的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在项目建设之后可以快速恢复。而且其中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通过上述分析,评价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为中低度影响。
3.3 对种群/物种的影响
首先,分析特有物种和受威胁程度,经过分析之后得出影响评价区中没有特殊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其次,分析对保护物种的影响。虽然此保护区中有少量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但是这些植物与项目建设地距离较远,不会对其造成影响。而且保护区中的野生动物主要为鸟类,在项目建设时会迫使其暂时改变栖息地,对其影响不大。再次,分析对特有物种、保护物种的食物链结构的影响,由于项目建设面积较小,而且项目周边还有其他空间足够保护区中的野生动物生存,不会明显盖板原有食物链结构[5]。最后,分析对上述物种的迁移、散布和繁衍的影响,此项目建设中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等会使得保护区中的两栖类、爬行类和部分哺乳动物无法横穿道路,但是不会对鸟类造成影响。因此评价其对种群/物种的影响为中低度影响。
3.4 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
此影响评价主要是分析对种群数量和生境面积的影响,经过评价之后此项目影响的野生动物活动范围较大,通常在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范围之内。但是对其栖息地面积的影响较小,可以判断为中低度影响。
3.5 对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此影响评价主要对病虫害爆发、引入外来物种和有害生物的可能性、保护区中重要资源流失的概率以及出现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价[6]。经过评价之后得出项目建设可能会增加病虫害爆发概率,会增加外来物种或有害生物传播的概率,但是造成重要遗传资源流失的概率较小,同样也会增加引发森林火灾的概率,总结影响程度为中低度程度。
4 减缓影响的对策
4.1 项目施工期间的减缓对策
在项目施工阶段,一是针对环境保护工作,要在施工方案制定阶段,由保护区以及环保部门参与来论证施工工艺和优化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对于水源来说,不仅要落实水保方案中的要求,而且要通过设置沉淀池等方式来处理含泥沙施工废水、通过设置隔油池等来处理含有石油类的施工废水[7],之后还要对上述处理之后的废水和生活污水统一开展生化处理。此外,在施工中使用密封性好的模板并做好模板之间缝隙的密封处理,减少泥浆水的产生量。而针对噪音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正确使用各类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最小剂量开展爆破作业,而且要合理控制施工时间,通过有效的减震、消声和隔音等措施来减少噪音污染。针对大气环境污染来说,通过在干燥天气下定时洒水等方式来减少扬尘和逸散尘的产生。
二是针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不仅要做好科普教育和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而且要控制不将施工营地设置在保护区内,严格遵守保护区内的法律法规,还要聘请专业人员监控施工期间的野生动物保护策略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4.2 项目运营期间的减缓对策
在项目营运阶段,不仅要发挥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强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提升公众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意识。而且要通过在保护区周边道路设置醒目标牌的方式提醒公众,严禁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规划设计好项目中的道路配套设施照明系统等,最大化减少其对野生动物的危害。还要做好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等。此外,还要做好运营期间的事故防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加强防火巡护力量并应用各种监测手段,有效地预防森林火灾。协同政府防火办和保护区制定火灾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森林火灾时可以快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5 结语
在自然保护区周边开发建设项目时,应做好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价工作,结合评价结果来制定项目建设方案,最大化减少上述影响。同时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监管人员需要全程参与其中开展检查和监督工作,还要建设和施工单位签订保证书,在施工和运营期间都要做好对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工作,在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