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监控问题及对策

2021-11-29严海艳姚大怀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汉语言学分毕业

严海艳,姚大怀

(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2019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教高〔2019〕6号)指出,要改进实习运行机制,充分考虑高校教学和实习单位工作实际,优化实习过程管理,强化实习导师职责,提升实习效果[1]。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实习实践在各应用型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毕业实习不仅考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转化能力,还是对其所有实践活动成果的检验。无论是传统的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还是非师范类的该专业学生,都应该且必须重视毕业实习。

需要指出的是,因各高校的发展水平、所处地域、社会影响力等不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实习成效。笔者围绕安徽科技学院等部分应用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开展调查,旨在探析该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提供参考。

一、安徽相关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办学情况

(一)积极推进办学定位转型

作为老牌文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在不断发生变化[2]。从安徽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来看,合肥师范学院等少数学校坚持“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新型师资”培养定位,多数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开始转型为“师范类+非师范类”的培养定位。

综合来看,其转型有两种模式,一是以“教育+文秘+新闻”或“教育+新闻”等为培养方向,如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亳州学院、巢湖学院等,其输出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文秘、新闻传播相关方面的工作;二是结合学校或二级学院的实际办学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非师范类”拓展。如合肥学院以“汉语言文学+文秘与行政管理”为办学指导,宿州学院以“教师教育为基础+文秘”为培养目标,不进行新闻方面的拓展,与同学院开办的新闻学专业有效区分;再如铜陵学院,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以“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财经文秘”作为办学目标,充分利用了学科特色。

(二)实践教学类型丰富

在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大体包括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教师技能实践、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其中毕业实习(滁州学院等部分高校也称为教育实习)主要安排在第8学期,学分在6~8学分不等,也有部分高校的毕业实习学分较高,如巢湖学院为12学分,其相应的实习周期也较长。与教师专业实践有关的是教育见习和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教育实习等[3]。部分地方师范类高校还通过演讲、朗诵、说课、微格教学、教学采风等形式强化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全部学期,前期实践时间短、内容相较单一,毕业(教育)实习实践时间较长,且实践内容丰富,纯实际操作,要求较高。

(三)实践教学比例上升

结合汉语言文学所处就业环境及教学目标,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整体实践教学课程的学分占比呈上升态势。安徽科技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为28个学分,占总课程的17.3%;2015级培养方案中为33学分,占比20.9%;2017级为33学分,占比21.0%;2019级为35学分,占比21.88%。滁州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集中实践学分为32,占比18.1%;2013级集中实践教学学分26学分,占比16.5%;2014级集中安排实践教学学分34.5,占比20.3%;2016级集中实践安排学分38,占比22.9%。其中,毕业实习的学分大致为6~8个学分。

多样的实践教学、逐步增加的占比数据,充分印证了应用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性。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毕业实习作为能力考核“含金量”最高的实践形式,必须得以重视。反观现有的办学实际,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的具体落实情况因地域、办学水平等不同而存有差异,但对实习质量的监控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共性问题。要想切实发挥毕业实习在本科阶段应有的作用,必须强化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力度。具体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监控的无法有效开展导致了该专业毕业实习存在诸多问题。

(一)毕业实习落实程度有限

各高校的毕业实习多在第8学期,而此时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岔路口”上,面临诸多事务的处理。作为本科实践教学的最后环节,毕业实习的确能给学生带来锻炼,提升其理论学习的效果,增强其专业能力素养,但毕业季就业选择的不同对毕业实习的有效落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毕业生常见的就业选择有考研、考公、找工作、创业等,这些选择都或多或少会对学生开展毕业实习产生一定影响。

有数据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而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了290万,即三成以上学生选择了考研。考研、考公等多以理论为主,必须要有大量集中的时间学习、复习。即便考试失利,因时间问题,很多学生转而将找工作摆在了首位,自然对毕业实习的质量产生影响。

笔者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近三年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13位学生的调研,发现有21%的学生实习时间略短于规定的时间或因考研等未如期开展实习。各高校的具体实际不同,面临的挑战因素也各不相同,但考研、考公率较高的院校必会遭遇上述毕业实习拦路虎。教学计划的执行,还要谨防考研考公不实习、实习时间短等现象出现,要重视有效落实的问题。

(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一

当“精英式”教学转为“大众化”培养,各高校的招生能力逐年增加,而办学条件相对紧张,且伴随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暴涨,实践教学愈发被重视,仅靠各高校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显然满足不了实习要求,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成了各高校、专业常规办学的重要内容。从实践教学的效果来看,实习基地可较集中的接收实习生,对其整体实习效果和质量的反馈更有指导意义,从而促进高校在后续的培养中逐步调整教学方向。

具体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无论是师范类的培养目标,还是文秘、宣传等方向的拓展,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及时与之匹配。总的来看,地方应用型高校虽都有实习基地的搭建,但程度、层次差异甚大。

合肥师范学院为保障实习质量,先后在合肥市四十五中、四十六中、五十中、合肥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等多所重点学校的多个校区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滁州学院与腰铺中学、滁州七中、滁州三中、滁州九中等学校,与滁州广播电视台、滁州市文明办、来安县委宣传部等媒体、单位签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安徽科技学院先后与凤阳科技学校、怀远县荆涂学校、蚌埠行知高级中学、蚌埠日报社、合肥福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凤阳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平台联系,满足了其以师范类定位为主、文秘与教育为辅的培养目标。巢湖学院成立“巢湖市幼教联盟”,并设立实习基地24个。从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规模来看,高校之间有较大差异。

近年来,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积极拓建实习基地,但基地建成后,多数高校无后续跟进措施。常见的联络为假期走访一两家单位,而这一数据对10多家甚至更多的实习基地来说并不具完全代表性。需要形成稳定的联络机制,将实习基地与教学单位、学生等有效连接起来。

(三)实习指导联络不到位

各高校对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大多通过发文明确实习时间、能力要求、指导老师职责等内容,毕业实习指导会议、毕业实习动员会、QQ群等成了向学生和指导老师传达相关要求的主要渠道。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16.8%的学生通过实习动员会建立了对毕业实习的认知,28%的学生反应通过QQ班群获知毕业实习安排,但35.4%的学生对指导老师传达的实习要求等内容有更深的印象。数据显示,常规的教学任务布置虽手段多样,但效果却有优劣。如何将实习要求更明确告知学生,让其有准确的认识也是毕业实习实践中需要改善的部分。

一般而言,毕业实习启动后,所有具体的指导沟通工作皆由指导老师跟进,了解学生动向、明了实习单位需求,协调双方,提升实习质量。但指导老师还要承担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等,这些都会影响指导老师的工作精力。笔者的调研显示,19%的学生从未就毕业实习与指导老师联系,54%的学生偶尔联系,仅27%的学生经常联系。这一数据说明,多数老师与学生的联络偏少,机动式转发文件要求,对学生的实习动向了解不够,指导效果较差。实习生大多未真正进入社会历练,其实习时不仅要克服专业能力转化困难,还要调整自身的心态,明确自己的诉求;部分实习生找不到实习方向,不断跳槽,最终严重影响其毕业实习质量和真实能力的获取,因而,务必要重视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导。

(四)考核单一,要求有限

各高校的毕业实习多为6~8个学分,实习时长多为6~8周不等,通过实习总结及所在实习单位意见进行考核评价。但显然,实践效果无法仅凭一纸总结了然,这种方式对学生实习的真正能力获得、问题表现等并无如实反映,浪费了学生针对性提升自己的机会,对教学改革未提供借鉴、未发挥作用,也让实习单位错失了后续接收优秀学生的机会。因此,必须要改变毕业实习一纸总结的考核评价机制。

基于实习要求的传达效果不一,毕业实习的考核相较简单,加上指导老师、实习单位等对实习生的关注有限,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要求更易流于形式。在笔者的调查中,113位学生中有65.5%的人选择了非实习基地实习,这无形中增加了毕业实习监控的难度。围绕实习单位的具体要求,29.2%的学生反映实习单位有一定要求但没有强制性,9.7%的学生指出实习单位的要求就是形式主义,由此看来,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也会使毕业实习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健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对策

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都面对毕业实习落实不到位、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有限、考研就业拖实习后腿等问题。要想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健全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一)多管齐下明要求

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毕业实习的安排虽已落实,指导教师的具体执行情况、实习生的掌握情况却参差不齐。所以,建立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第一步就是明确毕业实习要求。

毕业实习要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进行设计,明确实习阶段各方面能力素养的实践要求。除了学校、二级教学单位开会通知等操作外,实习要求的传达还有赖于指导老师的精准传播。指导老师作为实习阶段与学生长期保持联系、实行追踪的主要对象,其对实习内容和所要实现的目标理解不到位或不够重视,将从根本上影响实习质量,因为多数毕业实习的成绩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单位意见,结合学生思想表现、实习过程、实习纪律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评定给出。各高校、二级教学单位、专业负责人等必须要对指导老师开展文件宣讲、内容强调等系列工作,确保指导老师正确领会培养目标、重视实习跟进,对实习生进行思想上的关照、工作上的指导,提升实习效果。

尽管指导老师常规的教学、科研工作等事项繁多,但毕业实习是所有教学的终端输出口,必须要强化其落实效果。此外,要强化对指导老师的管理,明确指导原则,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指导老师的效用发挥,必要时可要求其“留痕迹”,对无法按照规定要求完成指导工作的老师,可撤销其指导资格。

当然,仅靠学校、二级教学单位和指导老师的传达和强调,无法保证实习的有效落实。作为毕业实习的主体,实习生必须对毕业实习有正确的认识,对其要求有足够的了解。诚然,学生在实习阶段需要处理较多事务,但其他事务不能成为忽视毕业实习的理由。若毕业实习达不到相应的效果,那么该实践教学就可能形同虚设。对毕业生身处异地、难以管理的情况,实习指导方面的内容传达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但必须要强化一对一明确要求的操作,确保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其次,要强调毕业实习的管理内容,包括时间要求、质量规定(如过程性考核形式、最终的考核机制等),坚决杜绝实不实习都能获得学分的现象。以此,通过思想上的强调和形式上的具体要求,促进毕业实习的有效落实。

(二)有针对性地搭建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集中实践,能针对性快速提升实习生自身的能力水平,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对后期学生的培养起一定的借鉴作用,促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4]。各高校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虽各有建树,但程度不一、方式各异。毕业实习周期长,实践环节“真枪实弹”,很多时候需要实习生独立处理相关事务,部分实习基地则只能给予“见习”。因而,有必要扩大实习基地的合作规模,尽可能多的搭建平台,让实习生充分展开深度实习。对部分地理位置不佳的高校而言,资源有限,周边中小企业居多,集中实习的接待能力有限,更要多建立实习基地才能切实改变学生过于分散、难以管理的异地实习现状。

此外,实习基地数量虽多,但不少实习基地同时承载着不同专业的实习任务,可能无法发挥其实习基地的真实作用。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特征来看,师范类的学生毕业实习是进入各级学校、培训机构,而文秘、新闻等方向的学生只能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较为分散的实习,且某些方向的岗位实习还存在与同学院其他专业竞争的状况。如滁州学院的18家实习基地中学校有6家、媒体有6家、相关企事业单位宣传部3家,该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选择新闻方向的毕业实习就与该校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竞争,且竞争力不强。因而,各高校在搭建实习基地的过程中还要强化“对口”,要切实考虑实习基地对各岗位实习生的具体需求。

只有多建立实习基地,才能更好地进行质量监控,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监控成本;只有针对性地搭建实习基地,才能进一步提升毕业实习的效果。即便是学生分散实习,各教学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基地的联络也更为方便和有效。地域不佳高校也要进一步拓展资源网络,进一步实践“走出去”战略,争取在周边城市拓展实习基地,尽可能寻找合作资源,解决实习问题,提升实习效果。

(三)考核评价实用化

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是对实习成效的监控,还是从宏观层面对毕业实习成效进行评估的主要手段;它不仅影响学生实习的投入程度,亦能决定学生最终通过考核的难易程度。鉴于办学实际等多种原因,多数高校采用“校内指导老师+校外指导老师”综合评价的形式,校内指导老师参考实习生所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意见给予实践评价。常规内容为一份实习总结,校外指导老师填写实习意见,校内老师结合校外老师意见及学生个人总结给出评定。但因涉及多主体、主观性强等因素此种模式无法如实反映学生真正的能力素质,必须要改进一纸总结式的评价模式,对考核评价的机制进行深度思考,以保障毕业实习质量的有效监控。

对毕业实习的成效评估涉及高校和实习单位[5],在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时应以校内评估为主,校外评估为辅。校外评估需要高校与实习单位有效沟通,通过各教学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企业指导老师的积极沟通,将毕业实习的实践目标与工作岗位结合,适时改进并明确评价内容和形式,使校外评价机制与实习企业、实习目标配套。此举可解决校外指导老师随意评价、不知如何评价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校外指导老师评价的科学性。

毕业实习评价机制的健全必须重视教学单位的功能发挥,其最终评价应由教学单位实施,从宏观的角度作科学合理的评价,校内考核必须亮真剑。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性质,针对各方向的实习拟定具体可执行的方案展开评价,通过细化能力素质考核点、组建考核小组等举措使评价内容更合理。譬如合肥师范学院通过组织“教资考试一体化”检验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效果,相关高校也可进行相关方面的尝试,对师范类汉语言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统一评价。对于文秘、教育等方向的实习,可构建具体场景考验其处理事务能力,给定具体任务看其完成情况,这样,各方向实习中应得到锻炼的能力和锻炼的实际效果就会有清晰展示。

校内、校外评价机制的改进无疑会让学生更加重视毕业实习,更加认真地履行毕业实习规定的各项职责,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四)科学合理落实计划

在笔者的调查中,不少学生认为毕业实习安排的时间、时长及实习形式等有改进。毕业实习不可避免会受到考研、考公、就业等因素影响,因此,其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还需考虑这一现实困境。各高校既要看到实践教学对学生、家长、社会的积极作用,也要注意与就业等要素结合,让培养计划科学合理落实到位。毕业实习一般集中安排在第8学期,实习时长多为6~8周,该阶段忙于各种考试、找工作的学生居多,而实习周期有限制,由此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必须通过多层面的调整来解决这一矛盾。

首先,可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前期主要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少且时间分散。为缓解后期集中实习的压力,可将集中实习改为不定时的分散实习,将毕业实习中的部分能力锻炼进行细化前移[6],合理转移至前期时间较为充裕的阶段。如增加大二大三的短期见习,教育见习等活动可安排在暑期、相关学期的实习实践周,不仅有助于师范生的教师资格考试和面试,还能引导实习生明确毕业实习的方向,如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已经启动了教育见习贯穿大学四年的新尝试。当然,这一改革必须重视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有效关联、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合理安排、毕业实习与平时实践的紧密衔接。

其次,可适当调整实习周期,将其他可集中或可推迟处理的事务进行延期或提前。高校学生毕业时间多为6月中下旬,但毕业实习大多4月底左右就已结束,若将此时间适当放宽,留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处理考研、就业等相关事宜,则有助于解决毕业实习“形式”化、落实有限的问题。当然,指导老师的工作会有增量,也会给学校的毕业生离校工作带来影响,但更应看到这一举措既能促进毕业实习质量的提高,又能缓解学生的就业焦虑心态。

完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为了提高实习质量。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教学单位改进培养计划,明确实践要求,积极搭建专业的实习平台,同时,还需要与实习单位共同推进考核评价机制的合理化。当然,所有培养方案、执行计划、考核机制等都要服务于人才培养,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

猜你喜欢

汉语言学分毕业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学分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