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青年理想信念的解构与重塑

2021-11-29薄晓凌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潮后现代主义本质

薄晓凌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关注青年发展,多次提到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殷切期望新时代的青年树立远大理想。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2]。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3]。由此可见,青年能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青年的生活内容,契合了青年的心理特点,不断蔓延渗透到青年的精神世界中,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不利于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揭示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特征及其对青年理想信念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找到重塑青年的理想信念的有效路径,对引导青年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特征

“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4]尽管后现代主义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所采取的方式却走向了极端化。通过对其理论主张的研究,可以概括出其理论特征,即反基础与反本质、反理性与反中心、反整体与反同一,只有掌握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才能有效克服其负面影响。

(一)反基础与反本质

传统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一个不变的基础与原则,都存在一个终极的本质,对事物的认知就是要去探索发现这种不变的基础与本质。后现代主义认为这种主张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存在,必须加以批判。

“基础”与“本质”即“基础主义”与“本质主义”。“基础主义”指的是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个不容置疑的基础。“后现代主义指出,传统哲学总是为世界、事物确立一个‘始基’,认为这个‘始基’就是世界的终极基础,万事万物皆源于此,又复归于此。”[5]87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反基础就是对传统哲学提出的这种“始基”的反驳,认为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的基础。“本质主义”是对“基础主义”的进一步阐释。“后现代主义还指出,传统哲学所谓对事物的认识就是去追寻事物的‘始基’,就是还原式寻找事物的终极本质。”[5]87传统哲学认为存在一个终极的、不变的本质,人们必须去认识和寻找这一终极本质。后现代主义认为不存在不变的、终极的本质,主张反本质主义。

尽管反基础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出发点是批判传统哲学中形而上学这种僵化的、绝对的观点,但后现代主义只是一味地去批判、解构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并没有清晰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这种消解一切的极端批判无形中使得后现代主义将非基础、非本质等奉行为新的至上原则,成为一种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

(二)反理性与反中心

“理性”是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中心思想,是批判宗教神学与封建思想的有力武器,启蒙运动将人们从对神学的狂热迷信和对君主的盲目崇拜中解放出来,提倡自由、平等和民主,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事物。理性与现代性、科学性交织在一起,将人们从宗教与封建的压迫与束缚中解放出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人们寄希望于理性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后现代主义将人们对理性的这种期待视为理性与现代性对人们的新的压迫,认为尽管理性、现代性破除了宗教与封建对人们的奴役,但理性、现代性渐渐将自己树立为新的权威来奴役人们,因此理性与现代性的观点就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对象。

后现代主义认为,理性与现代性将自己树立为新的中心与权威,其强调自身作为“中心”而存在就是一种形而上学,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批判与解构。强调“中心”意味着要弱化“非中心”,意味着“非中心”要从属于“中心”,这是一种僵化的教条。后现代主义认为不存在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中心,强调“非中心”的存在意义,并认为这些凌乱的“非中心”应该被广泛地传播。

后现代主义从反理性到反中心,归根到底是极端地批判一切作为“权威”“本质”与“中心”的存在,认为所有的这些都是形而上学的存在,这就使得后现代主义的极端性与盲目性暴露出来,打上了“多元”“散漫”与“不确定”的标签。

(三)反整体与反同一

后现代主义反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认为普遍的联系是不存在的,绝对的意义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碎片化的、偶然的,事物的意义是相对的,认为一个事物总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存在着,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不存在绝对的意义。

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反对事物之间具有同一性,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性,认为不存在统一的、绝对的标准,差异性才是他们所奉行的准则。在后现代主义的世界中,“同一”是一种教条,“差异”才是他们要维护并为之奋斗的荣誉。

后现代主义的反整体与反同一实质上是批判一切作为“绝对”与“整体”的存在,代之以“相对”“碎片”与“差异”。这种一味瓦解同一与整体的观点显得太过极端,从而难以使其理论主张为人所信服。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理想信念的解构

尽管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青年的思维,但其批判一切“本质”“中心”与“整体”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极端性,对青年的精神和心理产生了严重冲击,对青年的理想信念产生了解构作用。

(一)生活理想信念趋向犬儒主义

青年的生活理想信念是指青年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追求,是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青年只有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理想信念,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正确方向,坦然面对挫折,收获更多幸福。但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青年的生活理想信念逐渐趋向犬儒主义。

第一,看淡一切的倾向。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青年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面临诸多压力。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本质与中心,主张个性解放与自由,这恰好呼应了青年要求从压力与焦虑中解放出来的诉求,使得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强烈冲击,许多青年将“看淡一切”的态度作为应对生活压力的一个重要出口,这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不仅会弱化青年的抗压能力,不利于青年树立健康的生活理想信念,甚至会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作用。

第二,随遇而安的倾向。后现代主义思潮反对“中心”与“权威”,强调个性解放,强调感性上的快乐,迎合了青年摆脱压力的精神需要。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青年为逃避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奉行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理想追求。因此他们总是以消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作为”“一切随缘”渐渐成了一种习惯,“与世无争”“顺其自然”渐渐成了生活中的口头禅,这既不利于青年在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也不利于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

第三,活在当下的倾向。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作为本质与中心的存在,割裂整体与同一,提倡追求当前感性上的自由与快乐。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许多青年为了反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奉行一种“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生活理想追求。用“及时行乐”的方式来对抗生活压力实质上是对传统生活理想的一种背离和反叛,这种生活理想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不利于青年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割裂了人生发展的整体性,使得青年缺乏长期的生活理想规划,容易被暂时的生活享受所迷惑,沉溺于眼前的快乐而丧失远大的理想追求,这不仅不利于青年个人的长远发展,也会影响国家与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职业理想信念趋向个人主义

青年的职业理想信念是指青年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职业以及职业境界的渴望与追求,是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青年只有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未来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但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青年的职业理想信念逐渐趋向个人主义。

第一,效用先行的倾向。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与本质的存在,主张追求个性自由,关注个人感受。这就容易使得青年在树立职业理想信念时更多地出于自身考虑,更愿意去从事对个人“有用”的工作,强调实用性而忽视价值追求,强调个人获得而忽视社会贡献,强调个人前途而忽视国家发展。这种“效用先行”的职业理想信念实际上是一种“短视化”的职业生涯追求。从长远来看,职业生涯及其产生的影响将会伴随青年未来的一生,如果青年不能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信念,就不能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也难以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

第二,利益至上的倾向。后现代主义思潮反对基础与理性,消解一切被树立为“核心”与“中心”的存在。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奉献社会”“价值实现”等主流价值观被弱化,许多青年在树立职业理想信念时往往将“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过分地关注从事一份职业能够获取什么样的利益,尤其是能够得到多少物质利益,而很少关注这份职业能为社会、祖国与人民做多大贡献[6]。这种“利益至上”的职业理想信念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的获得而忽视社会责任的担当,割裂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容易使青年在职业追求中迷失正确的方向,难以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物质享受的倾向。后现代主义思潮强调“反理性”,在这种影响下,部分青年热衷于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尤其是将获得物质生活的享受作为一种职业目标追求。在这种职业理想的驱使下,许多青年只谈物质不论精神,只谈利己不论利他,只求回报不论付出。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青年被物欲所支配,在极端的物质生活追求中迷失职业发展的方向,丧失远大的职业理想追求,从而难以在社会奉献与国家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陷入一种空虚的心理状态与迷惘的精神困境。

(三)道德理想信念趋向相对主义

青年的道德理想信念是指青年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自身道德状况的定位与期待,是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道德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青年只有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处理与他人、集体以及社会的关系,才能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在社会生活中有强烈的获得感。但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青年的道德理想信念逐渐趋向相对主义。

第一,降低标准的倾向。后现代主义反对同一,强调差异,认为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社会道德准则的约束作用被弱化,这就使青年容易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难以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的降低意味着道德的规范、调节与教育作用被弱化,这不仅会影响到青年个人品质与思想境界的提升,而且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因而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二,模糊责任的倾向。后现代主义反对整体,强调“碎片”“多元”与“不确定”。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许多青年在树立道德理想信念时,刻意回避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模糊道德责任的具体规定,缺乏对自身的道德约束。这种模糊责任的道德理想不利于青年主动去承担工作、家庭与社会责任,也不利于青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第三,忽视道德作用的倾向。后现代主义反对整体与同一,认为绝对的意义是不存在的,强调意义的相对性。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许多青年忽视道德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缺乏崇高的道德理想。道德具有重要的规范与调节作用,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人际关系与有序社会的形成。因此,忽视道德的作用不利于青年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进而阻碍青年的全面发展。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解构青年理想信念的机理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青年倍感压力,经常处于一种迷茫与焦虑的状态之中,容易产生一种逃避与背离这种生活状态的心理。而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反本质、反中心与反整体的特征,提倡个性解放与追求自由,这在某种程度上映射了青年的生活,契合了青年的心理,加之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与助推作用,从而对青年的理想信念产生了解构作用。

(一)反映了青年的生活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青年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成长期,成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许多青年很难独立地分析与判断复杂的社会现象,容易被“物欲”所支配,追求极致的物质生活,从而忽视主流价值观,因此,他们的理想信念中总是带有“个人主义”的痕迹。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一些青年在快节奏与高压力的现实环境中难以实现自我价值,总是想要逃避现实,追求“佛系”生活。而后现代主义的一些主张,譬如“追求个性解放”“关注个人感受”等就映射了青年在当前环境中的这些生活现实,从而对青年的理想信念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二)契合了青年的心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青年都有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在社会物质条件的诱惑下想要积极入世;另一方面在巨大的竞争与压力之下又想要逃避现实。而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反本质、反中心与反整体等特征,提倡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追求感性快乐,这恰好迎合了许多青年这种矛盾的心理诉求,一方面强调个人快乐,追求物质享受;另一方面又提倡个性解放,逃离现实生活的压力。由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契合了许多青年的这种心理,因而对其理想信念产生了负面作用,出现了生活理想信念上的犬儒主义、职业理想信念上的个人主义以及道德理想信念上的相对主义倾向。

(三)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与助推

现代社会处于发达的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平台就能传播大量的信息。这无疑加剧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其观点主张能够通过发达的网络与新媒体广泛散播[7]。青年群体是网络与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很容易通过网络接收到大量带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思想观点,而青年的价值观体系还尚未发展成熟,很难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辨识出后现代主义中的伪命题,容易陷入后现代主义所营造的“自由”“个性”等假象中,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陷入精神困境。

四、重塑青年理想信念的现实路径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青年的理想信念受到了较大冲击。青年克服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重塑崇高的理想信念,离不开国家、社会与青年个人的共同努力。国家层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青年个人不仅要提升价值判断力,识别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正确认识与运用网络新媒体,提升网络信息辨别力,在网络生活中自觉抵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后现代主义“反基础”“反理性”“反中心”“反整体”等理论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的理想信念起到了解构作用,使青年陷入了精神上的迷惘。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8]这就意味着理论只要深刻彻底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就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要抵制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这个科学有力的思想武器从本质上剖析后现代主义思潮,揭示其负面影响[9]。因此,要抵制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国家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引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青年甄别后现代主义错误思潮,教育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做,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后现代主义只谈“解构”不谈“重构”,即只是一味地去批判、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而从不提及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这就使得青年容易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认为没有绝对正确而要去坚持的事物。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当前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引导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相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自身的未来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然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些主张对青年的理想信念具有解构作用,社会必须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对青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

首先,学校要设置相关的课程与主题活动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比如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等为主题,教育青年不要囿于后现代主义思潮那些片面与错误的主张而迷失生活、学习与未来发展的方向,要通过这些课程与活动引导青年学习党史国史,关注国家发展问题,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点燃青年心中的爱国心、强国情与报国志,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执着的信念。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给青年学生讲清楚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还要引导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使他们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去抵制后现代主义错误思潮对其理想信念带来的负面影响,重塑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

最后,为避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与号召,将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与道德理想信念,引导青年积极向上、志存高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个人发展融入祖国发展之中,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也回报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

(三)提升自身价值判断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10]由此可见,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不能为外部的影响所动摇,青年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青年面临的压力大。后现代主义思潮提倡个性解放与追求自由,迎合了许多青年的心理,被他们所接纳。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这些主张看似“人性化”,但其只是一味地去批判现实世界,逃避现实问题,从不谈及“重构”,青年若沉溺于这种思想,一味去逃离主流社会,势必会造成理想上的滑坡与精神上的迷惘,陷入一种“不存在中心与主流,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困境。

为避免陷入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困境,青年必须提升自身的价值判断力,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一方面,青年要充分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了解其理论主张与本质特征,从而能够敏锐清晰地辨别出后现代主义的消极主张,做到保持理性,自觉抵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青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抵制后现代主义思潮负面影响的基础上重塑崇高的理想信念。

(四)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新媒体,提升信息辨别力

现代社会是发达的信息化时代,青年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新媒体的运用,这就使得后现代主义思潮能够通过网络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透到青年的生活中,从而动摇青年的理想信念。可见,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与助推会加剧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理想信念的不利影响。

青年生活在网络时代,必须要正确认识与运用网络新媒体,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新媒体主动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一方面,青年要正确认识网络新媒体,要清晰地认识到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目前流行的“丧文化”“娱乐至上”等网络亚文化就带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征,青年要提高警惕性,防止夹杂后现代主义消极主张的信息以隐蔽的方式通过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渗透到思想与生活中,进而动摇自身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青年要正确运用网络新媒体,在正确辨别网络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新媒体这个阵地加强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肩负起新时代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反本质、反中心、反整体等理论特征,对青年的理想信念产生了解构作用。因此国家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青年抵制后现代主义错误思潮,重塑崇高的理想信念;青年个人要通过提高价值判断力与网络信息辨别力来克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理想信念产生的负面影响,树立健康的生活理想信念、远大的职业理想信念以及高尚的道德理想信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与生活,将个人之小我融入祖国之大我,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懂得回报国家和社会。

猜你喜欢

思潮后现代主义本质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设计的本质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