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长计划”背景下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2021-11-28袁菊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袁菊华

摘要:江苏省苏州中学在“伟长计划”背景下,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落实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师生关系转型、活化教材使用、在守正中传承并突破等路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伟长计划”;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B-0049-04

2012年,为继承和发扬江苏省苏州中学杰出校友,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先生“科学报国”的崇高精神,发现和培养一流创新人才,苏州中学出台“伟长计划”,设置了伟长实验部。伟长实验部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充分发展的优良个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应的,语文学科教学也应该体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新思维培养与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提到“创新”“创造”“创意”以及“思维”这类用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无论阅读还是写作,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而这种精神或能力有赖于创新思维的养成。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语文学科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具有先天的优势。语言和言语是思维最合适的“物质外壳”,思维必须领先词句与言语表现;若离开了语言、言语,人们的思想就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述。个体语言的掌握和言语的运用,在人的思维发展中起重大作用。实践证明:言语能促进人的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伟长计划”背景下培养语文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伟长计划”原本就是针对传统教育教学提出来的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第一阶段,“伟长计划”用两年完成国家课程规定的初中教学内容,一年衔接高中教学的培养方式;第二阶段,在学生参加中考的前提下,学校分批次通过多种方式对具备拔尖创新素养和能力的学生加以选拔,被选拔出的学生提前进入苏州中学学习。这就对伟长实验部的教学提出不同于一般学校的要求。伟长实验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势必要依托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语文创新思维培养需要师生关系的转型

中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侧重文本的精细分析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存在以教师的思维和理解替代学生思维和理解的现象,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统一的标准答案让学生渐渐失去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失去表达的欲望。“伟长计划”招收的学生具备超前学习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学完初中的内容,学生所具备的不同层次的知识储备,以及他所面向的不同维度的选拔考试(初二面向中国科技大学少年预备班选拔,初三面向南京大学匡亚明班、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选拔等),必然对传统初中教学提出挑战性变革要求。这种变革中包含了师生之间关系的转型。伟长实验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思维敏捷,见解独到,观念新颖,思维发散能力很强。学生往往超越了教师既定的教学安排,课堂有时会显得“无序”,教师显得被动。如果教师依然秉持传统教学观念或师生关系,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令其狭隘化、惰性化。这就需要教师主动转变角色,从传授者转为引导者;转变师生关系,从授受关系变成对话关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捕捉学生思维转变的需求,给予学生更为精准的导引,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语文创新思维培养需要教材的活化使用

课程改革以及语文新课标的颁布,都在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伟长实验部的学生因为面临大量理科“刷题”的任务,语文的学习也追求“速成”。具体表现在他们在课余时间更愿意刷题,而不是大量阅读经典;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课外的阅读训练,而不是教材的精研细磨。如果教师只是就教材而教,按部就班,追求高效的学生往往不太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语文学习上,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维。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活化教材,通过各种方式整合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解读教材,使教材呈现“新意”,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语文创新思维培养需要守正思想的传承

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富有争议的话题或是一些思辨性问题,学生为了求新求异、博人眼球,有时会采用突破底线式的颠覆性解读,这是对创新思维的误读。创新更多体现在思维的发散和思维角度的转变,如果一定要逆转结论,学生反而会失去正常的思维和判断能力,陷入误区。例如对于《醉翁亭记》的解读,一般能够感受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即可,这就是守正。但有些学生却结合欧阳修贬官滁州的经历,认为“醉翁”一定有深沉的悲愤、强烈的怨恨等情绪,这就是过度解读,而非创新思维。

三、“伟长计划”背景下培养语文创新思维的策略

“伟长计划”整体创新的大背景,给具体学科进行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土壤。伟长实验部的学生思维活跃,对知识的吸收力强,同时具备一定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一)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培养语文创新思维

“伟长计划”背景下的师生关系,不同于传统中考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突破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更像是合作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关系。在出口不唯一的情况下,教师对教学的把握,要有更为高屋建瓴的视野。从学生的阅读史可知,这些学生具备较大的阅读储备量,对文本的解读富含个性,但这种个性化解读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拥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应该是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产生新的观念、想法等,把已知迁移到未知,从而具备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投身于解决问题的思考中,而不仅仅是顺着教师的思维,在有限的思维空间内“挣扎”,甚至迎合教师的答案。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入文本,采用跨学科解读的方式,甚至采用师生辩论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状态;学生的多元解读反过来对教师形成许多的启发。师生课堂对话呈现真正的思维碰撞,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输。比如笔者让学生用数理的形式表现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大雁归来》中的物候变化规律。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用抽象的数理逻辑诠释大自然物候的变化。他们用数轴图或数学四象限的方式进行诠释,打破了教师的固有思维,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这一点单纯依靠传统的师生授受关系难以达成。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在《静静的课堂》中反复提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营造学生自由发言的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互相倾听,互为启发。所以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姿态,打造新型师生关系。

(二)在活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中培养语文创新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把“学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教师应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自主性;学生与课程文本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已经编定的课本”。“伟长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资源以课本为主,以读本为辅,以杨振中老师编写的《文言文助读》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诗文诵读》为两翼,由这些书籍彼此关联,构成一套综合性教学用书。此外,将课内现代文阅读的精读部分、泛读部分等十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资源的整合。总之,活用目前所拥有的资料,使其发挥出乘法的作用,让学生在有效利用现有文本的同时,能够不断有新的创举。前面讲到,伟长实验部的学生出口不唯一,他们所面临的选拔性考试往往不同于传统的中考。以写作为例,有别于中考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学生面向的各种选拔性考试会涉及各种文体的考查,包括熟悉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体现这一思维的培育?例如,《文言文助读》这本书,原本是为增进学生课外文言翻译能力而用。在经过一学年的使用后,是否就废弃不用?答案是否定的。在《文言文助读》的使用上,教师根据其本身特点加以重新利用。这本书由一个个小故事构成,包含学习、人品、为政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互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比较价值,可以通过关联比较,提炼观点或者就某一个观点寻找相应的例子作为支撑。如此正向反向思维,迁移比较,不仅盘活了手中的资料,还可以在不断联想中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也为后续议论文写作奠定一定的素材基础。

(三)在守正的前提下培养语文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意味着一味求新求异,不意味着一定要颠覆传统。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守正前提下的一种思考方式。《愚公移山》是一则优秀的寓言故事,故事只是一种假托,但往往有人在解读中无视夸张手法或浪漫想象的使用,而纠结于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如此就偏离了寓言的解读轨道。文本重在赞美劳动人民的执着与勤劳,肯定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当然具体解读时不一定就停留在这个层面,可以引导学生探寻这则寓言产生的背景,探究寓言背后的时代特征、人的精神;可以联想其他表现劳动人民意愿的故事,从中找到寓言发展的轨迹;也可以和其他类似的故事进行比较,找出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在教学本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愚公之“愚”和智叟之“智”进行了思辨性讨论之后,将本故事关联了西西弗神话、《列子》、《老子》等相关内容,把学生对愚公精神的解读拓展到“精神安居”“攀登本身就足以充实人心”“生无所息”“死而不亡者寿”等关于生死的讨论。学生思维大为开阔,从中体验到创新思维的快感。在守正中有所突破,培养语文创新思维,对于“伟长计劃”背景下的学生培养来说势在必行。

当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各种思维方法。教学《天上的街市》,教师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的具体情景,想象“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中的“珍奇”是怎样的珍奇;想象牛郎织女流连于市肆,把玩它们;想象他们的低声交谈、神情动作。由此,文本得到最大程度的延展和丰富。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非一朝一夕之力,但如果坚持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着手,打破既有思维定式,那么使学生达成创新思维的目标,也是指日可待的。

责任编辑:贾凌燕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