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思考
2021-11-28蔡冬健
蔡冬健
[摘 要]“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持久的认知特点,创设了“图形王国失窃,警察叔叔找线索破案”的故事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多次动手操作,给了学生思维发生的支架;最后围绕“认识平面图形”这条教学主线多处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创新发展开辟新天地。
[关键词]认识图形;情境;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2-0053-0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6页至1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面在体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四种平面图形的主要特征。
2.使学生在画一画、数一数、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使學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还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一场大雪后,图形王国里发生了一起失窃案,警察叔叔迅速赶来寻找线索。咦,雪地里留下了一串神奇的脚印,你能根据脚印帮警察叔叔破案吗?
师:拿出篮子里的立体图形,看一看,摸一摸,然后猜一猜会是谁的脚印。
生:长方体的脚印;圆柱体的脚印;三棱柱的脚印。
二、自主探究
1.画平面图形
师:通过观察,大家有了自己的猜测,不过,破案可不能只凭感觉,要有证据,用手中的立体图形你能画出画面里出现的图案吗?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画各种图形)
师:我们利用立体图形画出了新的图形,替警察叔叔找到了证据。这些新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揭题)
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凌乱地展示到黑板上):老师这样摆放图形,你感觉怎么样?
生1:有点乱,看不清楚。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谁愿意上来分一分?
生2:根据形状可分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类。
师(指着每一类图形):像这样的图形叫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长方形是利用哪个立体图形画出来的? 画了哪个面?
生3:举起长方体,摸一摸面。
师:如果要画正方形,你选择哪个积木?
(大部分学生举起正方体,个别学生举起特殊的长方体。)
师:画三角形呢?圆呢?
(学生举起三棱柱、圆柱)
师:把立体图形上的面画下来,得到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如果你认识就叫出它们的名字。
师:咦,有的胖,有的瘦,有的斜,但为什么都是长方形?
生4:它们都是长长的、直直的。
师:你能在变化中找出不变的特征来,真了不起!
师:这张彩色纸是什么形状?把它旋转45°呢?
生5:都是正方形。
师:再旋转90°呢?
生6:正方形。
生7:菱形。
师:同一张纸会一会儿变成菱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吗?
(学生摇头表示不会)
师:为什么它一直是正方形?
生8:因为它是方方的、直直的。
师(在电脑上画三角形):这画的是什么图形?什么都没留下,你怎么看?
生9:是三角形,因为它有尖尖的角。
师(电脑上画圆):这画的是什么图形?
生10:是圆,因为它是弯弯的,没有角。
师:数学家伽利略曾说“圆是最完美的图形”。
三、游戏巩固
师:认识了这么多图形,接下来,我们去游乐园玩一玩。游乐园里好玩的项目可多啦,有欢乐谷、快活林、体验馆、智慧园。现在请跟着朵拉出发吧!
第一站“欢乐谷”:欢迎来到欢乐谷,我们一起来玩接气球的游戏吧!请听好游戏规则:气球从远处飘过来,在落到地面之前,你能说出气球上图案的形状,这个气球就算被你成功接住。
第二站“快活林”:欢迎来到快活林,这里的小树可有意思啦,瞧,树上还长出了图形宝宝呢!你能把它们摘下来,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吗?
第三站“智慧园”:欢迎来到智慧园,今天小朋友学会了用长方体画长方形,想一想,用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先观察手里的长方体积木,再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
第四站“体验馆”:这里是体验馆,今天给大家体验的工具是——钉子板,钉子板可是非常好玩的学具,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任意围,就能围出各种平面图形来哦。小朋友,请你动手围一个今天认识的图形。
师:有围成圆的吗?
(生11兴奋地举起手来)
师:大家看,生11围的是圆吗?
生12:不是圆,因为它有角,有直直的线。
师:你觉得在钉子板上能围成圆吗?
生13:不能。
师:游玩结束,让我们和朵拉说再见吧!
四、欣赏拓展
师:今天我们从立体图形出发,认识了平面图形,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组合到一起,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图画。(播放视频)这些图画美吗?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形,课后可以把它们剪一剪、拼一拼,创作一幅美丽的图案。
[教学思考]
1.情境,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源点
根据低年级学生感知目的不明确,易被感兴趣的内容吸引,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持久的认知特点,教师课始创设了“图形王国失窃,警察叔叔找线索破案”的故事情境。学生听到神秘的童话故事,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紧接着,教师提出破案可不能只凭感觉,要有证据。学生主动地从对立体图形各个面的观察和感知,深入到把立体图形的面画下来展开研究。课堂导入,因为有“破案”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着,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高涨。课堂练习时,教师把书本习题设计成游乐园的情境,给注意力和自制力不持久的低年级学生注入了新的原动力。学生在“欢乐谷”里接气球,“快活林”里摘图形,“智慧园”里玩长方体,“体验馆”里围钉子板,玩中学、学中玩,玩得开心,学得轻松。游戏结束时,学生仍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整堂课,教师用心创设的情境,犹如一块磁石,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2.操作,低年级学生思维开发的支点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直观具体,须有可感知的事物来支撑。课前,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积木、钉子板、橡皮筋等学具。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首先是 “看”“摸”立体图形,学生获得真实的感知体验,产生直觉思维,做出初步的判断;其次是用立体图形“画”各种图案,学生把获得的感知化为具体形象,体会到从立体图形上能创造出新图形;然后是“分”图形,学生把教师展示的一堆图形进行分类,究竟怎么分,分成几类,学生边思考边分类,边分类边调整,互相合作,得出了按形状分类的方法;接着是用钉子板“围”图形,把刚认识的图形围出来,离不开学生对图形本身的认识,学生围成的作品,都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强烈的画面感和空间感。至于钉子板上能否围成圆,教师借助学生的作品,引发质疑、争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达成共识。本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多次动手操作,是操作给了学生思维发生的支架,也让教师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听到了学生思维的碰击。
3.拓展,低年级学生创新发展的拐点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培养,而且从早抓起。本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平面图形,围绕这条教学主线,教师多处进行了拓展延伸。辨认平面图形时,教师把一张正方形纸多次旋转,学生在视觉变化中反复甄别。有学生会判断错误,这种错误恰好可以帮助他们纠正认识上的误区:正方形长得方方正正,而不是摆得方方正正。有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学生对正方形的认识更完整、更深刻。研究“用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能画3个不同的长方形,有一位学生的观点与众不同,她认为能画2个不同的长方形,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还把手中的长方体积木举给大家看。她的想法完全正确,因为她研究的是特殊的长方体。借此契机,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特殊长方体的特点,补充了长方体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课末,教师播放了一段视频:由图形创造的美丽图案。由图形创造出的美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课后,学生利用提供的图形,创作出了一幅幅精彩纷呈的作品。这一幅幅富有灵感的作品得益于教师的大胆拓展,是教师的拓展,给了学生创新发展的新天地。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