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语境下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研究
2021-11-28闫敏
闫敏
【摘 要】在新时期下,素质教育被逐渐重视,而音乐欣赏课程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逐渐被各学校重视。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更要从中挖掘出音乐方面的核心素养,教育并培养学生,促进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一定的音乐体验,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从感知音乐的行动中去学会鉴赏音乐,学会将音乐与自身的情感相结合,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高效课堂
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一般为: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然后带领学生听音乐,听完音乐之后教师便会给出相应的音乐理解,也就是音乐鉴赏的相关理论,并套用在本次音乐鉴赏课程中。而这样的教学无疑给学生下了一个禁锢,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传统的标准答案中。但是,众所周知,在音乐方面并没有标准,每个人听的感觉都会有所不同,每个人对同一首歌的理解也会因为自身经历而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到一首音乐的传统理解上的美,更要根据自身经历去挖掘某一首音乐中的个性化的美,这才是核心素养与当下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珍贵之处。因此,下面在音乐欣赏课程中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具体研究。
1.减少禁锢,提升活力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的思想应该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甚至可以说是天马行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与感受音乐。因此,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将音乐作品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让音乐欣赏课程能够更具活力。
例如在欣赏音乐春江花月夜以及二泉映月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这两首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古典音乐素养。如果学生无法听懂这个鼓点乐曲所表达的如怨如诉的感情,那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些许困难。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讲解关于这两首歌曲的背景,以及音乐乐器的介绍,除此以外,其余的就可以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也就是说,可以把课堂进行一定的泛化。让音乐欣赏也变得更加泛化,让学生能够在更大的空间里把握自己的音乐感受。例如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现在请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下这一首歌,并且在听歌的过程中,我想要知道同学们在想什么,或者说你可以在脑海中构造出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现在我们先听歌吧!在听完了这首歌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一次自由回答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关于听歌的感受表达出来。在这样的问答活动中,学生自然就不会受到教师太多的禁锢,而在必要的讲解情况下,最大化的让音乐欣赏更具质量。学生在这样的问答中也更具有发言的积极性,从而让整个课堂更加活跃。如此可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到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而更多的是应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找到自己的独特的音乐感受,如此才是发展学生音乐方面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减少理论,发展个性
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它需要学生通过“听”这一实践来产生相应的感受。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音乐理论大量根植于课堂,让学生进行理论学习,而不是实践化的学习,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倦怠心理。这无疑让我们会想到一个词“灌输”。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相应的音乐理论,而不在乎学生是否真正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因此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无疑是十分枯燥而乏味的。但是教师如果能够改变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到音乐的感知与体验上来,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自感受音乐,去获得自己的音乐体会,那么相信音乐课堂的质量也会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欣赏《凤阳花鼓》这首传统民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凤阳花鼓演奏的震撼场面,让学生对凤阳花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后再让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给自身的震撼。有的学生听到是淳朴自然的美感,有的学生听到的是生活化的美感等等。
这是一堂以视觉和听觉相互互动而进行的欣赏课。在这堂课中,没有无穷尽的理论,有的只是学生自身对歌曲的理解,这样的理解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音乐热情的激发也有重要作用。
3.發展联系,升华理解
音乐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的科目相互联系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着将音乐与其他科目联系起来,借助于其他科目发展本学科的素养教学,从而让学生在课外资料的支撑下更好地理解所学歌曲,更好地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中去感受音乐。
例如,在欣赏《春节序曲》这首曲子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与语文课堂中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联系起来,让学生先阅读《春》或者其他关于春天的文章,让学生在文字中去挖掘春天的美。紧接着再将学生带到音乐中,让学生在对春的概念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音乐上的春天。如此,相信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在脑海中构建出关于此次音乐欣赏的相关画面,从而更好地将自己带入到情境中去获取更具质量的音乐理解。
除此以外,音乐还可能和生活中的影视作品有所联系,也可能和地理、生物等多个科目相联系,而具体的课程之间的联系则需要教师去挖掘,挖掘出更多的教学素材支撑自身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如此,相信学生在这样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必然能够对所欣赏的音乐有一个更深层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4.合理设问,提升质量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而教师的引导往往以问题的形式展开,因此,教师在设问环节也应该重点把握其中的质量,让问题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设置:一、问题设置要有连贯性;二、问题设置要围绕音乐核心开展;三、问题设置要有文化底蕴,层层递进,问题设置才更具质量。
例如,在欣赏音乐《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曲子是大型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曲,所要赞扬的对象也是周恩来这一伟大的总理。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必然要引导学生去欣赏这首曲的动人情怀。因此,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就可以先从周恩来总理的介绍出发,让学生先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表达的主题思想,而后便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接着可以继续问“你印象中的周总理是什么样的人?你能不能把周总理和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加以结合?”,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对周总理这一个人有所了解,也能对这首歌所要表达的亲切爱戴以及深深的怀念加以理解。除此以外,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思考、去发现,进而找到自己的欣赏感受。
可见,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置与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文化背景、音乐本身以及学生个性进行良好的串联,相信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欣赏并感受到的音樂内容也将更为丰富,从而达到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目的。
5.发展审美,学会发现
音乐欣赏主要发展的就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也应主要以欣赏为主。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美、发现美的眼睛,但是他们对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导致他们的审美容易走向低俗。而音乐课堂正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场合,教师自然也应对这一机会加以利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分辨美丑。
例如,在欣赏《百鸟朝凤》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这首曲子并不美,他们更喜欢当下的流行歌曲。不能否认的是,流行歌曲确实更能够吸引初中生,但是这样的阳春白雪的音乐能够在历史的场合中站稳脚跟传承至今,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样的曲子里的美,这一步则可以通过多听、多感受的方式加以贯彻实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给出大量的关于这首曲的理解以及相关的深刻含义的解读,从而让学生对曲子有基础的理解,随后再进行重复的播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这样的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美的素养。
音乐教学并不是一种具象化的教学,它是一种需要学生通过听、通过感受来获得感悟的一种教学。因此,只有多听多看多理解,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让自己的审美能力获得提升,从而真正具备核心素养中的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必然不能遗忘音乐教学,这是音乐课堂的基础,但也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把握音乐教学的侧重点,从而让音乐鉴赏课程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不可取代的作用。此外,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自行去研究音乐去获得自己独有的音乐欣赏感受。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课堂的质量,让学生从思考和探索的角度上去认识音乐、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从而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倪敏.核心素养语境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探析[J].当代音乐,2019(12):69-70.
[2]周亮.课堂变革 以“核”为贵——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变革思考[J].北方音乐,2018,38(17):159.
[3]许钟明.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探析[J].家长,2020(15):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