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价值评价
2021-11-28熊璐瑶
熊璐瑶
(江西省森林资源保护中心,江西南昌330038)
古树名木是由特定的地理、气候、人文和历史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成为自然学科和历史学科等的研究材料[1-3]。江西省古树名木众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碳中和、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林业产业和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背景下,古树名木是发展绿色经济、提高江西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因此,开展古树名木价值评价的研究,对于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历史传承与传播和自然遗产保护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内外对古树名木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价值评价、景观价值评价、文化价值评价和综合价值评价方面[5-8]。为了客观地反映古树名木的价值,国外学者采用了CTLA法、Burnley法、AVTW法和STEM法来对古树名木生态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文化和景观价值进行估算[9-10]。国内学者主要利用公式法、条件价值法、层次分析法、程式方程法、专家打分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古树名木进行价值评价[11-14]。但目前业界对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的价值评价尚不深入,未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以科学地确定其综合价值,这一领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文章选取江西省356株古树名木,参考国内学者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古树名木资源的综合评价模型,从生态、社会、经济、景观等方面分析古树名木资源的价值,为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位于24°29′14″—30°04′41″N,113°34′36″—118°28′58″E,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8.9℃,平均降水量为1 543 mm,平均日照时数为1 735 h,年日均气温超过10℃的持续期在240~270 d之间,有效积温可以达到5 000℃~6 000℃,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 148.60~1 937.30 mm之间,日照时数为1 473~2 087 h,日照百分率为33.00%~47.00%,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树木的生长较为有利[15]。江西省自然资源丰富且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0%左右,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分布着种子植物4 0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10余种,我国亚热带特有植物60余种,江西省特有植物16种[16]。江西省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也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地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
1.2 数据收集与处理
为全面掌握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的基本情况,根据《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和《江西省绿化委员会关于认定发布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2015—2016年江西省绿化委员会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普查结果全部录入江西省古树名木信息系统。
1.2 .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江西省11个地级市、27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及62个县级行政单位辖区内分布的“356株树王”,既符合树龄最老、树木最高、胸径(胸围)最粗、冠幅最大、树形最奇特、保护价值最高等“六最”之中一个以上条件,同时,又不是移植或盆栽,而是生长在原有生境条件下的完整古树(百年以上大树)和名木(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1.2 .2 调查内容
本次普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1)资源特征(树种类型、数量和年龄);2)空间格局(地理坐标、空间位置和所在行政区);3)树木生长状况(树高、地径、平均冠幅、生长态势、病虫害程度和当前保护现状);4)文化和历史信息(历史文化和人文习俗方面信息)。
1.2 .3 调查方法
依据《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和《古树名木鉴定规范》,以区、县为基层普查单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单反相机、胸径尺和激光测高仪等工具对辖区内每棵古树名木进行鉴定、测量、GPS定位、编号、拍照、挂牌和登记造册等工作,并进行实地调查和群众走访,详细填写《古树名木调查表》和《古树名木清单》等外业资料。同时,严格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对实地调查资料与影像数据进行整理与归档,确保古树名木编号、调查数据和影像等一一对应。
1.3 统计分析
基于全省这356株古树名木资源数据,选取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指标,利用SPSS 13.0软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17]和专家打分法对江西省古树名木主要树种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价值的综合评价
2.1 .1 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
调查统计结果(图1)表明,356株古树名木在江西省内各地市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从图1可以看出,在所选取356株参与树王评选的古树名木中,宜春市古树名木最多,65株,占全省总量的18.26%;赣州市古树名木53株,占全省总量的14.89%;九江市古树名木50株,占全省总量的14.04%;吉安市古树名木46株,占全省总量的12.92%;上饶市古树名木39株,占全省总量的10.96%;抚州市古树名木26株,占全省总量的7.30%;新余市古树名木21株,占全省总量的5.90%;萍乡市古树名木18株,占全省总量的5.06%;南昌市和景德镇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数量各为14株,各占全省总量的3.93%;鹰潭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数量为10株,占全省总量的2.81%。
图1 江西省各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图Fig.1 Location of the valuable wooden resources of the ancient trees in Jiangxi Province
2.1 .2 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已有研究表明,影响古树名木资源价值的因素很多[18-19]。本文根据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的特点,以资源价值为目标层(T),选取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标准层(R),以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生长质量、色彩、姿态等11个指标为指标层(I)[20],建立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框架。
2.1 .3 指标权重计算
(1)计算R层指标权重ω
根据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T,再利用根法计算R层指标权重ω并进行判断矩阵T的一致性检验。
(2)计算I层指标权重ω
I层判断矩阵构造、权重计算、一致性检验的步骤与方法与R层类似。
(3)计算指标层I相对于目标层T的组合权重
根据T-R,R1-I,R2-I,R3-I,R4-I这5个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层权重系数,通过标准层与指标层的权重之积,获取到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实际权重(表1)。
表1 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价值评价指标权重汇总Tab.1 Ancient tree name wood resource value evaluation indicators
综上所述,可知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综合价值评价指标权重如下: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综合评价模型标准层中,社会价值(0.4966)>景观价值(0.2876)>生态价值(0.1396)>经济价值(0.0762);在指标层中,科研科普权重最高,为0.2901,色彩(0.1628)>历史内涵(0.1151)>民俗文艺(0.0914)>姿态(0.0827)>生长质量(0.0597)>木材价值(0.0508)>生物多样性(0.0487)>意境(0.0420)>生物量(0.0311)>林产价值(0.0254)。可看出专家对古树名木的社会价值比较重视,而林产价值、生物量指标位列较后,一定程度上可得出江西省古树名木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还需得到重视。
2.2 评分标准及综合评价结果
依据古树名木特征、参考前人评价体系等基础上[21-22],制定了以下各项具体指标评分标准,各评分标准为5分制,见表2。
表2 江西省古树名木综合评价指标层评分标准Tab.2 Tree score standard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he ancient tree valuable wood in Jiangxi Province
文章选择江西省356株古树名木作为综合价值评价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和AHP分析法等方式,对这356株树木进行标准层评分。
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分布情况,分为三个等级,Ⅰ级(>12),共有140株,有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枫 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桂 花(Osmanthus fragrance)和银杏(Ginkgo biloba)等树种,主要是树龄较大,生长于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的区域,有一定知名度,其综合价值较高;Ⅱ级(9~12),共有187株,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ullu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楠木(Phoebe zhennan)等树种;Ⅲ级(6~8),共有29株,有红豆杉、桂花、罗汉松和柏树(Cupressus funebris)等树种。
不同综合价值等级古树名木在市域范围内的分布如图2所示,南昌市有综合价值Ⅰ级5株,Ⅱ级6株,Ⅲ级3株;宜春市有综合价值Ⅰ级23株,Ⅱ级38株,Ⅲ级4株;吉安市有综合价值Ⅰ级20株,Ⅱ级23株,Ⅲ级3株;抚州市有综合价值Ⅰ级5株,Ⅱ级16株,Ⅲ级5株;赣州市有综合价值Ⅰ级24株,Ⅱ级25株,Ⅲ级4株;九江市有综合价值Ⅰ级22株,Ⅱ级22株,Ⅲ级6株;萍乡市有综合价值Ⅰ级9株,Ⅱ级9株;上饶市有综合价值Ⅰ级13株,Ⅱ级24株,Ⅲ级2株;新余市有综合价值Ⅰ级10株,Ⅱ级9株,Ⅲ级2株;景德镇市有综合价值Ⅰ级6株,Ⅱ级8株;鹰潭市有综合价值Ⅰ级2株,Ⅱ级7株,Ⅲ级1株。综合价值高的树木,则重点加强保护与利用;综合价值一般的树木,也应建立数据库,给予持续关注。
图2 江西省各市Ⅰ级、Ⅱ级、Ⅲ级古树名木资源数量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map of ancient and valuable tree resources of Grade I,Grade II and Grade III in each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将江西省356株古树名木单体作为综合价值评价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资料、综合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评估等方法,针对江西省356株古树名木构建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对省内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进行综合评估,为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表明,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总体社会价值(0.4966)>景观价值(0.2876)>生态价值(0.1396)>经济价值(0.0762)。并且通过对这356株树木进行标准层评分,获得每株古树名木的综合评价值,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获得不同综合价值等级的古树名木在江西省内市域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在宜春市分布最多,其次为赣州市和九江市,在南昌市、萍乡市、鹰潭市、景德镇市的分布数量最少,且Ⅰ级和Ⅱ级古树名木在江西省内各城市均占有数量优势。可见江西省内古树名木资源总体上价值较高,应以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作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实现古树名木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方面的独特价值为目标,以全面保护好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为根本,加快落实保护措施,扩大保护渠道,健全保护制度,提升古树名木所在村落民众的保护意识和科学保育方法[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