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精准思政何以可能

2021-11-28刘丰齐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师

刘丰齐

(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无形中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发生了变化。大数据时代的带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为高校思政教学服务成为当前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本论文要探讨的重点。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

在分析如何运用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大数据的概念及其特征。

大数据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也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这几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在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指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简单来说,大数据就是指海量数据和信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处理,从而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创造出新的价值。对于大数据的来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流动数据,比如,人们的出行数据。二是社交数据,也就是人们在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进行交流和信息传播时所产生的的数据。三是公开数据,比如通过一些公开的数据网站获得庞大的数据等。

对于大数据的特征,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大数据具有“5V”特征。第一,数据体量巨大(Volume),目前大数据的体量已经从TB级增长为PB级及以上,且不可避免的向更大规模的ZB级发展。第二,处理速度快(Velocity),大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快速的对数据进行处理。第三,数据多样性(Variety),数据的来源不同,数据的形式和类型也复杂多样。简单地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非结构化数据又包括来自网页、互联网日志文件,社交媒体、电子邮件、文档、数字、图片、语音等各种形式的数据。第四,价值密度低(Value),要找到具有价值的数据,必须要在几百万条数据中去挖掘。第五,数据真实性(Veracity),大数据就是利用从真实世界采集到的大量数据,去分析和预测更多的现实事件,因此,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高校精准思政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实现思政精准定位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获得学生的思想动态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教育者难以评估学生上思政课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状态无法有一个直观的反馈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限制了思政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而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实时把握,收集过去无法获得的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定位,创新和改善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高校思政教学的效果。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字化的信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分析微信公众号平台上所发布信息的点击率,了解学生点击率较高的内容,进而分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为之后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提供思路。同时,高校可以设置智能化提醒平台,通过对学生各项考试成绩、出勤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帮助学校更科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学校可以借助一些交流平台,如 QQ、微博、微信等对当前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如调整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等。而且学校应该多关注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状况,不断提高学校服务学生的质量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借助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可以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加快校内信息的传播速度,促进学校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打破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隔绝的格局。同时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及时获得相关资源和信息,比如可以通过创建公众号,在公众号中推广弘扬社会正能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学生发送与课程、考试、图书借阅等相关的通知,方便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同时还能锻炼学生课下自学知识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开发多样的思政教学渠道,挖掘不同平台的思政教学资源。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教育模式,将学生的学习特征转化为可收集的数据。如采用网络课堂上课,在线作业提交,学习网站浏览记录等新型的上课和学习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行为模式通过数据收集起来。例如,通过在慕课平台上,可以记录学生的操作,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点所观看的时长,重复观看的次数等等,从中研究学生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从中分析整理出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矫正其消极懈怠的学习态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施者,思政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思政教师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对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应用大数据教学的理念,具备处理、分析和应用大数据的能力。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与时俱进,主动地去学习新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优势,打造高校思政智慧课堂。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具备整合大数据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大数据技术去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学校要利用多方面资源加强高校思政教师数据素养,提高高校教师在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和分析、共享与协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教师收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行为及其他数据,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开发基于数据的策略。教师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既有助于学生的沟通、合作、信息处理等能力的发展,也对教师自身发展非具有重要价值。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相关技术培训,专家讲座、参加外出交流活动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和应用大数据的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以此来检测和了解通过培训课程思政课教师对大数据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辅以相应奖惩制度。在高校思政教师评价体系方面,同样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改进和优化教师评价体系。以往仅仅通过学生填写教师评价表的方式来评价教师教学表现的方式偏于主观,也不够全面,有失公平。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有依靠主观的经验评价转向更加客观的数据评价,通过大数据的归纳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更加公正的评价。

打造智慧课堂,实现个性化教学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不仅使得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走进了课堂,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高校打造智慧化课堂,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立足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个性化教学模式,为高校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实现不同个体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可以突破学习空间、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的限制,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利用多样的设备从不同的平台获得自己学习所需要的的资源,随时随地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随时得到教学反馈,更好地实现精准教学。以网络课程(MOOC)为代表,网络在线教育使大数据获得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就可以分析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每天的学习进度,比如查看学生每天学习课程的时长,哪些知识点是学生重复观看的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针对这些知识点进一步在课堂上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现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教育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对自己的教育方案进行不同的调整,并在一些信息发布的平台进行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比如,可以建立学生基本资料的档案数据库,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等等,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发现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山里的教师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