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妇女形象的塑造体味传统戏曲中的平民情怀

2021-11-28雷鲜会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曲剧戏曲

雷鲜会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审视中国传统戏曲的创作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戏曲家绝少站在社会精英的立场上去俯视芸芸众生,发出其所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虚鸣,而是直接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上去观察社会人生,因此,平民情怀不只是体现在戏剧中的草根形象上,哪怕是塑造帝王将相,也一定能够体现民间情怀,传达民间的情感和社会政治诉求。

一、戏曲舞台:道德法庭

中国的百姓戏迷往往把戏曲舞台视为“道德法庭”,是因为是非善恶在那里都能够得到公正的评判。我国传统戏曲非常善于从道德方位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以扮相区别善恶,对人物进行道德评判,因此我国古代戏曲舞台可谓真正的“道德法庭”。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法庭”适用于评判是非善恶的律条带有鲜明的民间性。也就是说,传统戏曲舞台主要是以民间的道德标准尺度来评判生活、塑造人物的。

在旧社会,戏曲观众的主体是目不识丁的广大农民和城市中的底层分子,戏曲作家大多是地位卑微的落魄知识分子,戏曲艺人则大多是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因此,戏曲多用下层民众和沦落文人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劳苦大众的感情去塑造人物,这样一来,戏曲舞台上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必然多半是善良正直聪明机智令人喜爱的。

封建社会中,社会地位最低的是女性。三纲五常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因此,女性在封建社会实际上是男子的奴隶,被压在社会最底层。在女性当中又以妓女和婢女的地位最为低下,前者供人玩弄,后者故人驱使,都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女人又常常被视为祸水。甲骨文的女字是一个人跪在地上的形象。“妇”则是一个女人拿着一把扫帚。而男子受天地之重任,担负养育之职责,在外博取功名,建功立业;在家顶立门户,供养家人。男子是社会的主宰,家庭的核心。而女子则不同。女子的天职就是唯男子之命是从。自己的命运不能由自己主宰,因此女子的命运自是以悲为主。

然而,与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相反,传统戏曲对备受欺凌的女性给予了极大的同情。戏曲艺术家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一大批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女性形象,而且大多都是底层妇女。这些形象大多是善良正直高尚美好的正面人物。这也鲜明地体现了“道德法庭”的特质。

二、底层妇女:松翠志洁

娼妓,是封建剥削制度压迫妇女的产物。广大妓女深受这一制度的摧残,命运一般都是悲惨的,她们当中有些人在卖笑的同时,亦投身于勾栏瓦肆,从事戏曲演出。社会地位同样低下的下层知识分子与她们有密切交往,对他们的悲惨处境给予了深切同情,对他们的人品和才能则很是赞赏,敬重。有在戏曲学者专门记录这些生活在青楼之上的女演员,如夏庭芝的《青楼集》;有的则倾注热情刻画她们的形象,表现了与正统观念大不相同的人生价值取向,例如关汉卿的《救风尘》等。在这些戏曲作家眼里,这些妓女不只容貌娇美,而且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品格高尚。这里以河南曲剧经典剧目《陈三两》(又名《陈三两爬堂》)为例,谈谈传统戏曲对妓女形象的塑造。

明朝进士李九经被奸臣陷害致死,其女李淑萍为埋葬父亲,抚养亲弟,被迫卖身葬父,堕入青楼,但守其贞节,拒不卖身。因其文采出众,故以卖文为鸨母聚财,每篇诗文皆以三两高价出售,李淑萍被称为“陈三两”。后来,陈三两被妓院老鸨卖给年已垂暮的珠宝商为妾,陈三两坚决不从。珠宝商买通府官李凤鸣,对三两严刑拷打,逼其“从嫁”,而这府官其实就是陈三两失散多年的胞弟。李凤鸣经过勘探,也认出了亲姊李淑萍,但收受他人钱财,怎能不为他人办事?再者一个朝廷命官怎么能认烟花女子为亲?李凤鸣忘恩负义,抛却亲情正义,枉判屈打陈三两。后官拜巡抚的陈三两义弟陈奎及时赶至,陈三两获救,李凤鸣被削职为民。陈三两与李凤鸣,一个是烟花女流,一个为朝廷命官,但是在人生历程中,陈三两志节高尚、品质出众,“出淤泥而不染”,弟弟李凤鸣身居高位,缺行为龌龊,“虚伪贪婪”,这二人形成鲜明对比,具有深刻的警示教育意义。在这里,妓女陈三两的形象远超朝廷官员,这是对封建制度的莫大讽刺。

河南戏根植中原沃土,与土地、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的生活习俗有着血缘关系。辽阔而又坦荡的大平原孕育了河南戏曲质朴、率真、豪放、热烈的平哥和温润坚柔、舒展流畅的声腔特点。张新芳老师塑造的陈三两,饱含着人生况味,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蕴。她深切地体验到,多才美丽的少女陈三两,为了葬父养弟,含垢忍辱,卖身青楼。但她不甘堕落,有志向有骨气,智慧和刚强使她虽陷污泥而不染,处世俗而不流。在妓院奋发苦学,盼望弟弟李凤鸣有朝一日高榜得中,做个为民请命的清官,以报权奸刘瑾陷父之仇,自己也能脱离苦海。正是这种强烈的愿望,才是支持陈三两在污浊的社会中顽强生存的根本因素,即使被鸨儿欺骗卖给耄耋老朽,也要挣扎着生活下去,面对贪赃的州官李凤鸣不屈不挠斗争到底。她把对陈三两悲惨遭遇的深深同情,转化为一种人格力量,向罪恶的封建社会愤怒控诉,对贪官污吏的巨大讽刺,熔铸在人物的行动之中,以哀婉激越的声腔和充满激情的表演,从一个善良纯厚身份低贱的陈三两的身上,体现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人生境界。这出戏经河南曲剧大师张新芳出色演绎,红遍了大半个中国,也使河南曲剧在戏曲界的地位极大提升。张新芳的曲剧朴实无华、感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其中的经典唱段,“陈三两迈步上宫廷,举目抬头看分明。衙门好比阎罗殿,大堂好比剥皮厅”“你头戴乌纱穿红袍,不图名利最为高。要做清官休受贿,贪污受贿你做不牢。你饮酒饮的是百姓血,吃肉吃的是民脂膏。做官你不与民做主,你辈辈子孙不得好”,唱词比喻形象深刻,唱腔设计凝重流畅,把旧制度下的衙门和官员本质进行了淋漓酣畅的揭露。演员只要一开腔,观众必然叫好声一片。1959 年,毛泽东主席观看了张新芳出演的《陈三两》,大加赞赏,并以该剧为例,告诫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拒腐防变。这出戏后来被全国众多剧种移植,风靡一时。京剧名家李世济、河北梆子名家张惠云都曾经因为移植该剧而名噪一时。上海越剧院、杭州越剧院也先后移植此剧,反响同样强烈。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戏剧艺术作品,如果既能做到在当代社会与观众心理上的共鸣,引起轰动效应,又能作为保留剧目长久地流传下去,在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张新芳老师塑造的陈三两,具有独到的艺术个性和曲剧特色。她的表演坦荡简洁,真实自然,形神兼备;她的唱腔满弓满调,遒劲豪迈,声情并茂;尤其是那韵味浓郁的唱腔特色,听起来过瘾,耐得咀嚼,观众赞不绝口,同行心悦诚服,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张新芳无论是唱和表,总能让人联想到宽广深远的黄河和广袤无垠的中州平原。那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特具的泥土芳香,浸润着河南人的情感、气质、品格,爱与憎,同情与批判;袒露出河南人浑厚质朴的天性。张新芳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和优美的唱腔把陈三两活现在戏曲舞台上,给人以纯真、圣洁、质朴的美感。开创了曲剧舞台艺术的新局面,为曲剧的发展树起了一座艺术丰碑。直到今天,曲剧《陈三两》仍是河南曲剧院的当家戏,在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陈三两》的原作者是谁,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出,已无从可考,但是他对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形象的描写独树一帜。《陈三两》不仅仅是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更重要的是对封建制度下的官场进行了严词抨击,从这一点来说,《陈三两》艺术性思想性可与《窦娥冤》媲美。

三、平民百姓:善良化身

为什么在旧社会出身低微、命运卑贱的平民百姓在传统戏曲里反而成了勇敢、正直、高尚、善良的化身呢?这里还是与戏曲家自身的社会出身有关。我国古代戏曲从孕育到降生乃至一直到成熟,始终受到官方的打击和压制,从元代开始,几乎历代封建王朝都颁布过禁毁戏曲的法令,地方政权亦从其恶。封建统治中的绝大多数人对戏曲艺术侧目而视,不但不肯出面主持戏曲演出活动,对民间所组织的演出活动也进行粗暴地干预,所谓的“正人君子”一般不与戏曲艺人交往,更不屑于创作戏曲剧本。他们认为创作戏曲剧本,与艺人为伍,是玩物丧志,妨碍君子之道。因此,戏曲和戏曲的剧作者与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化体系中屈居下层的位置的现实,决定了戏曲创作者观察、评判统治者的立场视角,是从被压迫被剥削的立场出发的。因此,平民情怀成为戏曲的精神蕴含,自然成了戏曲家的创作态度和立场。于是,传统戏曲中的王公贵族、达官富豪大多就是卑贱无耻、愚蠢可笑、面目可憎的了,即使是具有正面素质的帝王将相,也大多是按照底层民众的愿望来塑造出来的。因此传统戏曲把旧制度下、旧势力眼里地位卑贱、影响式微的妇女地位刻意拔高,进行由衷的赞颂,也就成了戏曲剧作者曲线委婉反抗主流社会的应有之意了。

传统戏曲的创作主体和主要服务对象都是社会下层的民众,这就决定了戏曲扎根民间的价值取向,也铸就了戏曲鲜明的平民品格。

猜你喜欢

曲剧戏曲
岳池曲剧创作人才培养研究
戏曲从哪里来
浅析河南曲剧的现实生存问题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广西戏曲》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大型河南曲剧现代戏《丹水颂》唱腔特色分析
北京曲剧好听、好看、好玩
北京曲剧好听、好看、好玩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