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撷片片花叶 创绘美好世界
——《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21-11-28何向从李晓庆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花叶拓印印花

何向从 李晓庆

(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河南 郑州 450007)

一、目的和意义

(一)追根溯源,传承初心

植物是大自然的净化器,更是人类生命的保护神,还是我国古代先人们运用最广泛最原始最天然的色彩原材料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们就发现可以从花、果、根、叶中提取染液。周代设置了专门管理职务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浸染衣物之用。秦汉时期人们对色彩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造型艺术和工艺美术快速发展,其中印染的工艺基本上已采用植物染料为主。植物染料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涉及工艺、织品、绘画等多个方面。但如今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传统天然植物颜料和染料多已被化工染料和颜料所替代,在传统色染工艺面临消失的现在,对传统印染工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可贵。

“捶草印花”技艺在2011 年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捶草印花即采用最传统的锤印方式将天然植物染料提取并于麻布、纸张等媒介上呈现,而后用按一定比例调和的白矾水加以固色,展现趣味天成的自然美。郑上路小学追根溯源,传承初心,设计开发出《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的宗旨是指导学生种花养花,传承“捶草印花”技艺,找回先人智慧,从花草中提取天然色料,在麻布、纸张等媒介上自由构图创作,使学生的立世力、审美力、劳动力、创造力素养得以提升。

(二)新时代的召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下,教育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教育部支持引导“学非遗、用非遗、秀非遗”在校园生根发芽。教育部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郑上路小学迎接新时代的召唤,在《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中融入非遗的技艺传承和劳动的种植采摘,让二者兼收并蓄,和谐共生。

(三)紧扣郑上课程及特色资源

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1920 年建校,是一所百年名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重视五育并举,秉承“和”文化下“和而不同 怀德好学”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慧高体健的双优学子”为育人目标,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研究院的左璜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和”课程体系,体系包含健康力、学习力、生活力、创造力、审美力等五大力课程,《豫见仲景 本草生智》劳动教育课程就涵盖其中,旨在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郑上路小学校园内生长着二十几株梧桐树和银杏树,花坛中种植着各色鲜艳的花卉,“杏福”种植园和体验园中种植着适合提取汁液进行染色的三色堇、五色菊、栀子花、紫草等花草,每年春天,一片片新叶悄然长出枝头,唤醒校园的生机;夏天到了,枝繁叶茂,树荫下卡座边乘凉佳选;金秋时节,银杏叶金黄灿烂,学校每年会有落叶周活动,在这一周之内,校园里任由落叶飘落,铺满地面,学生们尽情畅玩;冬天时校园里的树木的枝杈盖上了雪的被子,像是进入了冬眠,一片宁静祥和。特别是银杏,历经几代人,已经成了郑上路小学的一张宣传名片、一个传承符号。由此,结合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建立在传承基础上,以植物为创作蓝本的《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得以建立,根据季节不同,通过丰富的方法和形式,充实和完善《豫见仲景 本草生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内容和对象

(一)课程目标

传承捶草印花技艺 培育德艺双馨学子

(二)课程内容

《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突出“传承技艺 以劳化美 创绘美好”的教育主张,创新设计开发一至六年级的课程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实施教学,先以社团活动的形式进行推进,再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最后确定为社团、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三时同开的形式实施。学生们从一颗种子的种植出发,开启课程之旅,中间经历爱花养花、细心呵护、热闹采摘、捶草印花,再到一幅展现自然美的拓印画,最后还可以品花文 写花魂,学生在课程中享受着种植的快乐,感受着创作的激情澎湃,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分为养、赏、研、创、拓、品六个层级,阶梯式、螺旋式上升,既有交叉点,又自成体系。如在“养花草”课程中,我们以养花爱花美化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了解花的种类开始,探究花的作用、搜集和花有关的古诗句并进行品读背诵、创作和花有关的作品(书签、绘画、拓印、折纸、干花)以及插花的有关知识和操作。如在“花言叶语”拓印课程中,我们从花叶的语言、花叶的选取、花叶的创想、花叶(国画)、花叶皴擦、花叶(绘本)、花叶拼摆和花叶秀八个主题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花叶的语言、花叶的选取两个主题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拓印的基础知识,花叶的创想是在拓印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花叶(国画)、花叶皴擦、花叶(绘本)、花叶拼摆是在学生的想象力已经得到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一个花叶秀的主题是展示分享,以物换物,用最古老质朴的交易形式让学生懂得传承的意义和价值。

(三)课程实施

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秉承非遗文化传统,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让传统文化散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采用社团、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三时同开的形式实施,《花言叶语》社团主要以植物拓印为主,校本课程以养、赏、研、创、拓、品六个主题,一至六年级各有两名老师负责其中的一个主题进行上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种植养护和探究课程为主,在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落实。

(四)课程评价

1.平时表现性评价。《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结合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学习力、创造力、健康力、审美力和生活力五大评价标准,采取师评、自评、他评的方式进行,奖励相应的印章,课后分小组统计本次课堂上的印章总数。2.结果性评价。《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在期末进行综合性评价,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作为其重要评价指标,统计本学期印章所得,获得相应的职业认证。一二年级可参评小小植作员,三四年级可参评花叶创作家,五六年级可参评花叶设计师,获得三个职业认证资格证的同学通过努力传承“捶草印花”非遗文化及工艺等晋级为终极“小小传承人”,由校长亲自颁发“小小传承人”的胸卡和证书。

三、课程的优化迭代

(一)1.0 版之社团课程

花言叶语自2017 年2 月建立之初进行社团活动,传承“捶草印花”非遗技艺,主要让学生借助木蘑菇使用传统拓印的方法,使植物天然的形状、色彩和脉络得以保留。在社团进行过程中,不断发现总结使用木蘑菇拓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植物选材上的要求。

(二)2.0 版之特色校本课程

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逐渐使得思路打开,积累到一些经验,在参加一些大型展览的时候也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花言叶语》社团课程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社团课程进行优化迭代,开发一系列课程,升级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特色校本课程。在原有植物拓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季节时植物的性征,创设不同情境,开发出皴擦、绘本、拼摆等,以植物为主要创作材料的各色的学习主题。深入挖掘课程内涵,从文化理解和技艺研习上继承捶草印花,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将课程内容区分难易程度,梯度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优化,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特色课程群。

(三)3.0 版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家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为《豫见仲景 本草生智》,将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紧密融合,学校目前建成“杏福”种植园和“杏福”体验园,里面都种有可以染色的花草和中草药,让学生在种植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也为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很好的采摘园,实现了从种植到养护,再到服务生活、美化生活的完美呈现。

四、效果与影响

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自2017 年开设至今,积极参加各类展览活动,收获颇丰,每次展出都受到广泛好评。除此之外,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还经常作为学校的一门特色课程迎接各级各类到校学习交流的参观团,无论是在课程上还是在课程的产品上,都以创意打动人心。本着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初心,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将“捶草印花”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郑上路小学的校园,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将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也在技艺的学习中了解“捶草印花”的文化价值及人文情感,由此,通过文化理解和实践传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德艺双馨的郑上学子。

五、经验和体会

观察训练是“花草课程”的根基,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旨在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引领学生走近花草世界,发现植物的美,借助多种材料,运用构图和设计原理,精心加工展现花草别样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意识。花言叶语非遗劳动课程历经5 年积淀,秉承“捶草印花”的底蕴,开拓创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审美趣味。我们相信,孩子们也一定从中学会了观察,体验了乐趣,强化了民族自豪感。每次经历都能获得成长,在不断的学习与改进中,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花叶拓印印花
印花派对
欢愉印花
让“拓印”走进美术课堂
兰花(新韵)
魅力拓印,拓印美丽
秋天?花叶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赵海棚绘画作品
偶然
印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