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协同创新育人,开拓高校办学思路

2021-11-28刘秋艳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企业

于 伟 方 征 刘秋艳

(河海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习总书记在今年四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进一步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近年,河海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深刻领悟国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内涵,着力部署地方区域校企合作计划,充分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水利部行业定点培训机构的品牌优势,高效发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服务行业发展的工作职能。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实践,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和即学即用性的专业知识培训品牌建设,通过混合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基地实训等手段,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改善企业人才队伍知识层次,提高企业单位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共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市场背景

江苏省苏州市,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经济发展迅猛,2020年GDP总量已位列全国第五,是我国近代工业的萌芽地。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获得众多外商的投资,大量的企业建立,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形成了优势十分明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也是全国重要的基础石化、医疗器械、汽车部件、集成电路和纳米产业的生产基地,平板显示、高端纺织和高端装备等行同时占据了全国制高点。正由于苏州经济发展太过迅速,企业单位急需用人,新招员工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继续教育培养体系,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河海大学通过对合作企业多方位调研和具体分析后,在了解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与苏州当地政府通力协作,利用学校工科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确定以企业基层员工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企业中层骨干专业技术和综合管理人才,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精准定制特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服务学历提升、提供各类培训品牌、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开设教学直播课堂,深入企业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课程。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进展

学校紧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结合产业特色,在政府部门领导与支持下,开展职工学历提升、职业技能、管理培训。努力实现企业、员工、学校“三赢”局面,先后与苏州工业园区、吴江区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长三角人力资源产业园、昆山人力资源产业园内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取得良好的效果。

开展合作招生改革,推动人才结构优化。针对当地企业基层员工学历较低,专业知识匮乏、行业服务效能低下,企业中层骨干学历再提升等问题。为改善困境,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推荐考核择优入学改革项目,全力提升企业员工学历层次。此项目是成人高等教育招生面向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转型关键期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体现了国家为加快培养现代产业急需人才,进一步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渠道,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战略考虑,社会意义重大。根据企业需求,近年陆续成功合作举办了多届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和专升本两个学历层次的函授班,专业涉及水利、机电、机械、工商、电气、土木、工程管理等众多领域,培养各类人才近万人。

针对需求制作订单,甄选教师服务育人。学校紧密贴合企业发展方向和用人需求,积极调整和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从固定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转向提供满足企业产业需求和引领未来发展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协同育人理论应用于人才培养,集聚优质教育资源,改革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各专业协同育人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创新人才,制定教学计划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进行充分沟通,从企业需求、技术运用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一方面注重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加强技术应用的能力。各专业教师在制定相关教学课目、录制网络教学资源,配套适用教材、编写相关教案等方面,注重教学方法,精炼理论知识,深化实践教学,注重能力锻炼,制订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师资遴选上,选择能把握各行业发展新趋势的专业教师,并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各大型单位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引导教师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和市场需求、变化,尤其是岗位变化的新趋势和对人才的新要求。同时,聘请企业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开展讲座,指导创新训练,紧跟前沿的产业动态。

加强混合教学模式,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学员主要在生产一线工作,业余时间并不充裕,我们提供学员线上完成教师撰写的自学周历和网络教学资源学习,完成一定时间量的自学,对课本有充分的了解后,教师再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理论知识的直播讲解,探讨交流和归纳总结,并进行线上答疑,而集中时间的线下教学,核心不再是知识点的传授,而是围绕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不同的学员构建了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块,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院充分利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等基地品牌优势,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企业需要为切入点,以优质教育为合作主线,丰富发展实践教学基地培训项目,实现企业岗位要求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将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成为职业技能人才随时学习提升的“加油站”。此外,将学生的企业实习实训环节增加到学校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技能培训的科目、培训计划和培训的设备由企业提供, 企业实践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执行。

提升质量树立标准,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在与企业的沟通和磨合中,不断创新组织模式,固化协同机制。建立由行业、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和教学互动的机构,总体协调、统筹、管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工作。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组成管理,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学校负责教学方面的管理,而班级管理由企业负责,实行双班主任制,各自发挥所长,同频共振,从实践效果上,无论是教学还是班级建设都保证了较高的质量。

班级的管理和教学制度的落实是逐步完成的,校企共建的合作制度,保证各部门 分工明确,规范管理运行。围绕理论基础夯实、实践平台建管、培养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在校企各部门相互配合下,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建立动态监管,完善评控体系。构建学校、教师、督导专家为内部,行业、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教师为外部的质量保障主体,内外结合,立足培养目标,把握关键环节,强化过程及后评价,建立业内同行、用人单位、社会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动态反馈机制。

主要特点、成效

需求引领 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经济,紧密联系企业需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邀请政府、行业、合作企业专家共同组建培养指导委员会,基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体系需求的反馈,制定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体系。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强化德育与人文结合,理论与应用结合,校内与基地相结合;强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加注重合作交流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加强案例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聘请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开设应用性课程,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实施混合式教学。

对接需求 实践教学。依托校企合作企业主体单位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核心能力实训,强调对产业现实相关的专业核心能力进行锻炼和打磨,同时为生产实践,以“真刀真抢”的实操为基本模式,举办各类岗位技能能手大赛、创新设计大赛等,多方位,多角度的促进学员完善动手能力。开展“多平台、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拓展思路和教学途径,延伸教学平台为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合理运营,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积极性,形成良好实践氛围,使传统教学和实践活动形成有效联动。

合作共赢 机制保障。依托企业资源、借助市场信息,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等进行重构;探索学生与教师、企业与学校、个人与集体共赢“校、政、企”协同培养长效机制与实践路径,创新专业建设机制和教学管理模式,以围绕产业链打造专业群的方式实现学科与专业的重构与优化,通过专业资源共建共享,强化校企分工与合作,共同构建、共同享用专业教学资源,促进协同培养人才制度化,构建育人体制,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人才培养紧跟新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

未来的着手点

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打造精品实用课程。直接面对企业一线职工的需求,我们按精准施教的方法和原则,根据各方需求、服务对象的不同,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力求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多的要以学生为本,以企业实际需求为着眼点,要求必须进一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制作精品课程的实用性。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满足企业需求,仍需在人才培养方案里精雕细刻,在教学工作方法中潜心专研,在管理服务水平上深入思考。

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在管理、保障、资金和实习实训内容方面都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以规范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校企明确实习期学生考核方式,体现校企双重考核。为了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培养人才的投入,给予企业指导人员以薪资报酬,使指导实习的导师获得真正的收益。学校要努力建设双师型人才队伍,提高科研水平,给予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更大的支持。学校根据实际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企业的需求,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并且高质量的完成,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

校企双方都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共同探索共建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创建校企协同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高效合理地将企业资源和高校资源实现整合,对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内容、目标等进行细致的规划,在实施上做到因地制宜,促使企业在合作中多投入,更好地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获得更好的协同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企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企业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企业
企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