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条线精准滴灌 系统化生态育人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8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胡 敏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指示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内容还是资源都有所拓展和丰富,如何将高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三全育人的格局如何真正形成,如何才能让思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我们可以从三条线出发。

守好课堂主阵地

加大思政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要想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在“改”“活”“实”“新”上下功夫。

“改”就是改革课程建设,坚持四个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主题式、互动式、情景模拟式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就是要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地参观、情景教学、演讲比赛、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具体化,将深刻的大道理化身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小道理。“新”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创新,改变灌输式、说教式、讲解式的授课方式,运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情景在现式和互动式方式。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2017年2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他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与思政课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

作为学校层面

首先要开篇布局,做好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关键点是学校党政,核心点是二级学院,根本点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着力点是科任教师,立足点是广大学生。 要理清马院思政课教师和二级学院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和职责,马院要仔细梳理全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支撑课程;二级学院要细化出更为具体的、思政理论课没有涉及到的价值观内容和目标。

其次要构建课程思政的工作机制。成立必要的课程思政领导和工作机构,打通课程内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立交桥,实现课程思政零死角。整合全校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第三,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对课程每一个知识点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认真的探究和研讨,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的融专业和思政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作为教师

一要强化育人理念,树立每节课都有育人元素,每个老师都是育人主角的思想,不断提升专业课程中的人文视野。每一个专业教师都要认真梳理和总结本课程的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之间的联系和脉络,设计实现途径,贯彻到课堂教学中。

二要针对不同学科和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文理科课程思政的不同,其次要明确自然科学更需要人文视野的渗透,而科学思维也会广泛应用于人文学科。

作为系部要积极要就和探索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对课程每一个知识点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认真的探究和研讨,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的融专业和思政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课堂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还包括党课、团课、主题班会、师生交流会、读书分享会、百生讲坛等。不仅包括思政课堂,还包括课程思政,这其中,班会是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渠道,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表现形式。要利用好这个渠道,发挥好班会的重要作用,必须注意班会的系统化、规范化、设计性。从内容上来讲,班会可以分为四类:第一思想引导类,如诚信感恩教育、团队精神、时间管理、爱国主义等;第二学习指导类,如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力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等;第三生活指导类,如人际关系、情感恋爱、社会交往等;第四类日常管理类,如评优评奖、法纪法规、安全教育等。在班会的设计中,要突出时代性和亲和力,避免说教,减少“讲具体事情多,思想引导少、辅导员讲得多,学生互动少、低年级开得多,高年级开得少”的现象。

党课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员等在不同的阶段,都要参加一定学时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利用好这个“课堂”,开展对学生的知党爱党教育和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占领“网络主战场”

网络空间被称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因其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的学习形式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2次调查统计表明:截止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其中20-29岁网民占比达到27.9%,10-30岁网民占比高达70.89%。充分说明网络空间对青年一代的影响之广,这也使得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个主战场。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QQ等媒介,可以更加真实、更加及时地捕捉到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从学校层面来看,应当充分的利用高校局域网的资源优势,建立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网站,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在网站的建设方面,要整合资源,以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为根本原则,以期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进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强网络言论的动态监管力度,对于大学生发布的不良信息,应当及时的引导,把握住整体的舆论导向。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点击量较高的信息进行归纳与总结,通过数据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而更具针对性的加强对于他们思想政治教育。

从为辅导员层面来看,一是要加强网络媒体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能力,每个辅导员可以经营有个人特色的自媒体账号,或者通过微信或QQ空间,发布辅导员心语,实现在网络中与学生的“零距离”交流,延伸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二是要善于从海量信息中通过群体和个体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线索,了解其思想、观念、行为等变化趋势,增强当下思政工作的洞察力和敏锐度、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要强化管理,运用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线上线下的管理和教育,将抗击疫情精神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资源,引导他们朝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方向健康成长。

搭建“实践大舞台”

实践平台是思想政治理论运用于现实的一个检验,是思想政治理论得到认同和升华的基础,依托这个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起到思想导航和引领的作用。实践大舞台包含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就业创业指导活动四个平台。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一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关系。而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校园、企业、社区、乡村、军营等基层单位,积极开展教学实习、技能实训、惠农服务下乡、基本医疗普查、留守儿童关爱、文化艺术展演等实践活动,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用情体察百姓需求,用心感受新时代的气息脉搏,思考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正面的、正能量的东西,实现了自我教育。

在利用这些实践活动平台中,要注意对活动的主题、过程要有计划、有设计,实行“项目式”管理和实施,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馈。

总之,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协同发力,要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开展一对一的精准施策;要建立一支各方共同参与的育人队伍;要丰富育人手段,创新交流形式,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够获得资讯交流和帮助,在成长困惑、学习困境、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到被理解被关爱,从而体验到思政教育所蕴含的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关切,进而主动亲近和接纳思政教育,自觉成长为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思政三条线,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在工作目标上,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理念思路上,系统推动“三全育人”要求落地实践;在工作方法上,采取“融入、贯穿、围绕”教育模式,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全貌,逐步形成以课堂、网络、实践三条线交叉融合为路径,协同着力,全方位“施肥”,精准性“滴灌”,全校“一盘棋”“一张网”“一个声”的大思政、大党建格局和思政育人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