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2021-11-28耍惹阿西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教学模式

耍惹阿西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苏坝镇中心校,四川 乐山 614600)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阵地,小学阶段,一节课有40 分钟,教师要利用这40 分钟,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浓缩,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旦课堂教学的效果得以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结合自己的教学设想,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依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也相对呆板和单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得到保障,基于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也很难得到提升,一旦小学语文没有办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就会在今后的语文学习当中遭遇瓶颈,难以保证自己的语文学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究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一、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渲染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相应的文本,引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感受语言特点,陶冶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的感情。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面,在课堂上,不断的罗列知识点,并要求学生通过背诵或者是不断的书写练习,来巩固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很多小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差的状况,另外一方面,对于激发学生情感,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向着更为生动,更为情境化,直观的方向发展,通过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强调,来渲染气氛,引领学生的感情真正与文本的内容相融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以《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先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地球的美貌,并说道:“同学们,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美丽!”“可爱!”……,通过信息技术来导入新课,既让学生看到了地球美的一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新课内容。之后,我再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太阳系和银河系的广袤无垠,并让学生从中找一找地球在哪里,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渺小。

二、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激发兴趣

在教育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就是一个老师,如果什么也教不好,就让他去教语文;一个老师如果什么也能教的好,也要让他去教语文。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有着重要的关系,所谓教无定法,在语文学科当中体现尤为充分。单调呆板的语文课堂,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同样是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基于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对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进行有效设计,在遵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学科知识,与对学生的情感影响,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借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对于语文教学的关注程度就会更高,其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可以用故事、猜谜等活动导入新课;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穿入各种游戏和竞赛。尤其是同一单元的课文教学,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变化的教学环节。例如,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一课,因为有许多孩子去过桂林,我就从让孩子们先说自己去桂林的见闻感受,再学习课文,看作者描写的和自己看到的是否一致,学生们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都滔滔不绝地描述,并且自主与课文对比,不但理解了课文,也学习了如何表达才能更生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早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相比于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可以说相当明显,一方面,结合信息技术的相关功能,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带领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审视文本,开展更为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功能,可以将一些教学中的难点以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了解和掌握。在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设备,不但具有以上作用,还可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PPT 课件的应用,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给予教师更为充分的时间,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开展多元化的探究和学习。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全沉浸于多媒体式课堂教学的魅力中,从而爱上学习,爱上语文。例如,在教学《火烧云》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有关火烧云美轮美奂的影像资料,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生动形象地视频资料能带给学生极大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教材中所描述的不同形状和颜色火烧云的壮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绚丽。

四、带领学生沉浸式阅读,走进文本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引领学生的思想感情,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课堂阅读教学的开展,带领学生开展沉浸式的阅读,引领学生的感情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文本魅力,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这一点,也是语文学科人文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所谓沉浸式阅读,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所开展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当自己的感情,与文本内容充分融合,从内心深处唤起对于文本内容的关注,从而产生与文本当中所表达思想感情之间的共鸣。开展沉浸式阅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对于送别场面的感悟,教师可以采用了“移情体验法”,当时假设这个班刚好送走向外地转学的的孩子,引导学生回忆当时送别的场面,唤起学生亲身感受后,再来感悟课文中的送别场面,学生读着读着,仿佛自己成了志愿军战士或送别的小金花,情真意切,感悟很深。人的情感受感染要表现出共鸣,课堂上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学生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显而易见。

五、教学融入生活元素,有效拓展

语文来自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有效还原,最终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实现对于文本的有效拓展。一方面,生活元素的融入,可以使学生降低与文本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感,激发学生对于文本的关注;另外一方面,通过融入各种生活元素,可以创设更为有效的生活是教学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领悟会更加透彻,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也会更容易领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将文本阅读与一些生活情境相结合,基于文本原有的阅读内容,在补充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在此基础上,建立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学习课文四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四季的风景和季节特点进行展示,通过不同城市四季的变化感受季节的更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总结自己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和知识引导,让学生在真实体验和视频感受中真正体会到四季的特征,对四季中的不同特点和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全面了解了课文知识,也就提高语文课堂整体效率。

六、不断丰富教学模式,保障质量

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保障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提升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效果的一个先决条件,在这方面,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很多小学生来说,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厌倦,而更为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才可以更好的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无外乎带领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将分析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做出圈点勾画,以巩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实际上,语文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拓展,可以以常用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在其中融入更为生动的教学活动,争取为学生带来更为新鲜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将相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去扮演蔺相如、廉颇等角色,然后让他们将文章内容以话剧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各小组成员就会仔细阅读文章,并探讨如何去进行表演才能够将文章人物的性格特征真实的展现出来,就能够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关注最前沿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全面了解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采用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开展更为有效,更为科学的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从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出发,将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的教学载体,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争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化作用。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