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

2021-11-28王光前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机电煤矿运输

王光前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开拓准备中心,陕西 神木 719300)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煤矿已经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其中,原煤运输系统的选型是否合理,是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标志性关键点,同时也是关系到煤矿经济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利用带式输送机利于井下煤炭资源的高效运输,因其具有运量大、效率高、成本低、易维护等优点,在我国井下有着广泛的应用。原煤经工作面采出后,需通过计算设计选用合理的运输设备运至地面煤仓,当设备的运输能力不足时,则会对工作面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概述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煤炭企业在不断进步,并且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综合型产业的转变,煤矿机电运输是煤矿产业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为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安全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我国部分煤炭企业在进行生产时虽然会及时保养机械运输设备,并且对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我国现有的资料数据表明,我国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机电运输造成的安全事故达到 30%,使生产人员的个人安全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收入。因此,煤矿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安全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机械运输技术,保证煤矿机电运输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使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有所保证的同时,提高煤矿产业的经济收益。

二、煤矿机电技术运用特点

煤矿机电技术运用期间融入多种前沿技术,在联动作业的基础上,提高了开采效率,实现了自动化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特征。一是开放式。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开采技术也实现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存在密切的联系,以中央处理设备与其他通讯模块为基础,形成了通讯联网系统。煤矿设备运行期间可以提供多种不同通信接口,在连接设备与系统的同时,实现了信息交换与集中控制。由此,煤矿开采期间应有效应用大量新型煤矿机电自动化设备,积极优化通信技术,打造性能优良的设备产品,为控制系统探索可靠的连接方式。二是集成式。煤矿机电技术开发与应用期间应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包括计算机、单片机以及编程控制器等核心硬件。高精度传感器完成信息采集与处理工作,将其应用至人机交互界面,监测系统的运行过程,采集数据反馈系统运行情况,以此实现安全防护。三是智能化。煤矿机电开采过程中开始使用较为成熟的微型控制器,具备较大集成选择余量与信息处理速度,可以有效控制机电设备。加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移位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等均属于煤矿机电技术应用期间的传感器形式,可以保证开采作业的顺利进行,满足各种系统设备通信接口需求。

三、煤矿出现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

(一)煤矿负责人对机电运输安全缺乏重视

部分煤矿的负责人过分注重矿井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从而错误的将安全管理放在生产运营之后。指导煤矿运营过程中,安全最为重要,做好安全管理是生产运营的基础。但是部分负责人对机电运输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没有正视安全的重要性,错误的意识认知往往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安全意识不到位会导致许多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并整改,使得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缺乏警惕性。安全排查工作流于形式,使得其没有真正起到保障作用。部分负责人因为安全意识不足,还会将私人感情带到工作中,任用自己的亲戚朋友等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培训的人员到重要岗位上,因为其缺乏专业技术知识,从而导致机电运输安全事故。

(二)机电运输环节问题

受机器性能与作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煤矿运输环节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整个运输过程中,煤矿机电设备必须保持高质量运行,控制难度较大,一旦设备之间出现较大摩擦或突然变更运输频率,均会产生电火花,造成瓦斯爆炸。平稳供电属于机电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但部分企业为了降低运行成本,不断压缩机电设备供电量,以致运输动力不足,造成较大运输隐患问题。同时,部分煤矿企业并未采购完善的应急与安全设备,发生瓦斯爆炸问题时无法及时应对。且供电回路中并未设置专门的检漏继电器设备,整个作业系统处于危险环境,开采面临严峻形势。

(三)煤矿井下的劳动用工制度不够健全

煤矿井下环境较差,而且危险系数比较高,员工的工作量比较大,以至于煤井中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经常出现顶班的现象。但是代岗的工作人员往往工作时间不长,不能详细了解所代替工种所需要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没有经过正式的培训便上岗工作。如此一来,劳动用工制度不健全,临时代岗人员可能盲目或者违规操作,这都会给机电运输工作带来潜在的危险。煤矿特殊人员在接受正规培训,获取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工作。要尽量避免随意调换特殊作业人员的工种。

(四)设备老化

煤矿开采工作存在较多危险因素,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水准,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但当前开采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无法完善落实井下责任制度,项目实施缺乏完整性。同时,机电设备存在老化问题,旧设备无法满足开采要求,必须及时更换,此时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但大多操作人员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脚步,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无法发挥设备预期效能。

(五)机电运输管理工作监察力度较低

降低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对机械运输工作的管理力度。但是在实际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企业监察小组在监督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对操作技术进行管理监督、甚至存在“放水”的现象。专业的监察小组不能长时间在生产现场进行监督管理,不利于安全开展机电运输工作。因此煤炭产业生产过程中,没有提高对机电运输工作监察力度,容易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煤矿产业的发展。

四、提高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的建议

(一)定期开展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工作

提高机电运输设备质量是做好运输工作的关键。因此,设备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定期对机械运输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并且能够将在检修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设备及时送检,没有安全问题的设备对其进行及时的保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的工作质量,及时完成工作目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各项工作设备的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用途进行登记记录,在记录表中明确记录设备的存放地点以及往日的检修情况,并记录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是否有过故障等,统一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可以使操作人员迅速找到所需要使用的设备,并且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的情况,以便于后续生产工作的开展。

(二)要加强煤矿信息化技术建设

现如今,信息技术在多个行业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在煤矿行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及时的发现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所隐藏的安全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因此,煤矿企业就应当落实好信息化技术建设,如可以通过建立运输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等,实现对机电运输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预警,这样也可以有效的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当前煤矿开采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机电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因此煤矿企业应设置专项技术管理资金,在资金、物力、人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煤矿机电安全为目的,设置完善可行的决策、计划、组织以及控制等方面的活动方案。同时,政府机构也应认识到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简化审批流程,并设置专项灾害治理资金,保证边远地区在煤矿开采期间,可以就近拨款,及时购买安全与防护用品,及时解决开采问题,确保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降低开采事故的发生几率。

(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监管工作

煤矿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避免安全管理混乱导致事故发生后推卸责任的现象,以便降低机电运输工作的安全隐患。加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和奖惩机制,促使矿井工作人员积极落实安全政策。要对交叉作业进行严格的流程管理,如需使用其他区域设备,必须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确保设备安全完好后才可使用。还要对机电运输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时刻警醒,做好安全防范作业,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扩大对机电运输工作的监督范围,进行连锁控制,优化监控系统,保证机电运输正常运行。

(五)改进劳动用工制度,加强人力管理

煤矿企业需要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改进劳动用工制度,定岗定编,对矿井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成立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组织,强化工作人员职能,明确相关责任。相关部门要对工作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的考核,只有获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尤其是特殊工种相关人员在进行培训后,不要随意调动职位,避免不专业人员进行代岗,以免造成安全事故。如果有交叉作业,需要调动人员,必须向相关部门提出调动申请,在确认人员可以调动,安排好岗位交接后才可换岗。科学的用工制度有助于保证工作安全,节省人力资源投入,工作人员有序开展工作。

(六)牢牢树立安全思想,提高安全意识

目前,煤矿企业往往会将生产中一些环节的岗位承包给他人。由于承包人经济效益与生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导致其最终目的就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部分岗位承包人就在安全方面投资较少,管理力度也比较小。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牢牢树立安全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将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正确看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了解安全工作重于生产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煤矿全体员工时刻保持警惕,才能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机电运输工作。

(七)保证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运行

为了联合控制采煤机,煤矿企业还应引入电子信息技术,在工作面运输与支护方面实现综合自动化运行。比如可以利用地质雷达技术准确识别煤层位置与厚度,或者利用视频成像技术实物监控煤矿设备运行情况,以便开采期间遇到突发情况及时做出决策。必要时还可以引入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发生故障后及时报警,明确故障位置,简化维修流程。

结束语:在煤炭运输过程中,皮带运输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矿企业应定期对皮带设备进行检测,对其中存在故障隐患的地方进行改进,保障皮带运输质量。此外,维护人员应做好维护工作,由于皮带运行时间较长,极易出现故障问题,这就要求维护人员面面俱到,将每个环节的维护工作都落实到位,从而更好地保障皮带运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机电煤矿运输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