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研究

2021-11-28王丽艳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受访者

王丽艳

(山东省广饶县融媒体中心,山东 广饶 257300)

引言:信息时代,记者的职责之一就是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之后,第一时间与当事人进行交流并对其进行采访,并将采访内容进一步加工后向大众进行播报。因此,记者在采访当中的应变能力对新闻采访能否顺利开展、新闻内容的采编水平和质量高低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从业者应当不断强化应变能力,保障新闻报道具备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一、采访应变能力的特点和重要性

由于新闻记者是距离突发事件最近的职业群体之一,因此,在采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导致采访受到阻碍。为保障采访顺利开展,新闻记者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的应变能力:首先是变通能力。通常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情况十分复杂,且形势随时变化,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能受到的阻碍也是多种多样。面对复杂的采访环境,新闻记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变通能力,一旦发现采访过程受到阻碍,可以通过改变采访方式、变换采访策略、调整采访问题等方式保障采访工作顺利进行。其次是创新能力。随着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对新闻媒体报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闻记者应当不断强化采访创新能力,对自己准备的采访问题与采访对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一方面要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有效创新,使新闻报道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受众,促进新闻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是抗压能力。记者工作任务繁重,且工作节奏较快,由于在采访过程中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可能存在的挑战也非常之多,很多采访工作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需要记者跟踪几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篇较有深度和意义的报道,因此,记者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能够针对采访工作中带来的压力进行及时的调节,并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进行优化,促进新闻采访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目前记者采访应变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把握不住新闻热点

因为新闻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信息传递主体的新闻记者就要求具备把握新闻热点的较高能力。然而,在现实过程中,一些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中,往往思路较为落后,意识较为薄弱,很难对新闻热点进行敏锐捕捉,只能触碰到事件表面,对于事件深层次的新闻价值的挖掘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新闻媒体报道的需求,也很难吸引更多的新闻受众,对新闻媒体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1]。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闻记者对社会问题的收集渠道来源也在不断扩张,然而,很多记者对于热点问题和事件的筛选和过滤能力有限,不能在众多社会新闻当中选择出具有采访价值的新闻和热点,导致新闻媒体的报道质量下降,无法将事件当中的有效信息向媒体受众进行传达,最终使媒体的公信力与有效性不断降低。

(二)采访前期准备不足

采访前期准备阶段是保障采访顺利进行的基石,也是提高采访质量,促进新闻采编水平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很多新闻媒体当中,记者和相关采编人员对新闻采访准备阶段的工作不够重视,一些记者仅仅准备了针对采访对象的问题,对于采访的引入环节、拓展环节等没有进行周密的布置和准备,导致采访过程过于生硬,对采访对象和记者双方的感受和体验都十分不利。还有些记者没有针对采访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采访问题的额外设计,导致一旦采访陷入停滞,记者无法利用其他问题对采访进行进一步推进,使采访工作受到阻碍。

还有些热点新闻由于事发突然,很难使记者进行及时反应,采访前也难以获取事件发生的背景资料,采访工作只能凭借记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应变意识向下进行,无法保障新闻采编的质量和水平,对记者的工作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采访过程不够深入

在采访过程当中,记者的采访能力与采访流程也同样影响了新闻采编的优劣。一些记者由于采访经验较少,在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时,难以及时抓住重点并进入正题,导致采访成为了“聊天”,既无法贯彻采访工作的初衷,也浪费了双方的宝贵时间,导致新闻采访工作的水平受到限制[2]。另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记者由于各种原因,如应变能力较差、准备工作不足等,很难对原定的采访内容与问题进行有效调整,使采访工作的过程无法继续,新闻质量不断降低。

还有些新闻记者受到新媒体时代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采访问题没有进行细致研究,在采访过程中过于重视新闻事件的商业价值,而对于人文关怀精神则着眼甚少,导致事件当事人或弱势群体受到二次伤害,违背了新闻记者的行为标准与规范。

三、优化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措施

(一)提升记者对新闻热点的捕捉能力

要提升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当中的应变能力,首要的,就是要使记者不断提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捕捉能力和筛选能力。高水平的记者应当能够在大量新闻渠道当中进行筛查和选拔,对具备新闻价值和内容的渠道进行有效采编,一方面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保障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抓住高质量新闻内容和信息,不仅有利于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还能使记者做好采访准备工作,并有利于记者对相关热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使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受众不断扩大,使记者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通常来说,有效提高记者对新闻热点捕捉能力的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新闻案例

在新闻媒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经典新闻案例能够对记者的采访工作提供有效参考。记者可以通过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对当时的采访问题与采访方式进行研究,为自己的采访工作提供思路和素材,并对经典新闻案例的特点进行分类和探讨,使自己的热点敏锐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2.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梳理

由于热点和突发事件给记者准备和了解的时间较少,因此记者应当锻炼自己在较短时间内梳理事件脉络的能力,使其对突发状况的应对和变通能力不断提升,促进采访工作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改进。

3.强化筛查选择

虽然新闻信息收集渠道不断拓宽,然而信息质量良莠不齐,需要记者进行细致深入的筛查和研究,从而找出具有采编价值的新闻内容。记者应当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实践当中获取真理,不断提升自身对新闻素材的敏锐程度,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渠道当中找到具备新闻价值的素材,使媒体采编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发展。

(二)强化采访准备工作

高质量的采访准备工作有助于记者对采访对象更加全面的了解,使采访工作更加深入,促进新闻采编质量,另外,还能使记者对采访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使采访工作更加顺利进行,保障采访工作水平有效提升。在传统媒体行业,一些记者对采访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针对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导致采访问题很难深入新闻事件的实际,使新闻采访失去了其本来意义[3]。新闻媒体记者应当不断强化对采访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根据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对采访问题进行有效设计,使其能够触及到新闻事件的根本价值,促进采访工作更加深入,另一方面拉近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距离,降低采访对象对记者的抵触情绪,使其配合程度不断提高,保障采访工作更加顺利。

在采访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记者还应当对整个采访工作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对采访的引入、采访过程的问题、采访结束时的感谢与告别等各环节进行设计,使采访工作更加人性化,也使采访对象更加容易接受。此外,记者还应当针对采访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对备用问题线路进行设计,保障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使新闻采编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重视细节问题

采访工作不仅包含记者与新闻当事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包括记者对事件整体的理解和把控。对新闻事件当中细节的不断挖掘才是新闻报道的价值所在。一些新闻媒体记者对于细节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仅将目光放在与事件当事人的沟通上,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把控较弱,不利于新闻采访工作的进一步落实。相关记者和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强化对新闻事件细节的重视和处理,密切关注采访对象以及事件发生地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在人物访谈类和传记类栏目的采访当中,记者和工作人员更应当注重采访对象的神情姿态,对其在采访过程当中产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判断,并采取一定手段将采访工作进一步推进。这也要求新闻记者对心理学拥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能够对常见的微表情表现出受访者的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提升采访水平,使新闻采编质量得到长效保证。

除了受访当事人之外,新闻记者还应当时刻关注新闻事件发生时间以及场合地点,对事件当中的所有细节信息进行串联,并与语言采访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正面采访与侧面调查相统一的采访方式,使新闻价值得到有效传播。

(四)及时变化提问方向

在新闻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以记者与事件当事人面对面的沟通为主。因此受访者的受访状态对于新闻记者的采访质量也同样具有着重要影响。一些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当中没有注意问题的设计和语言艺术的有效利用,导致有些采访过于直接,一方面不利于受访者或当事人对采访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新闻采访的工作质量。因此,在采访过程之前,新闻记者应当根据新闻事件的实际情况对采访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在直击重点的基础上引入语言艺术,让受访者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与此同时,记者还应当在较为尖锐的问题后进行问题备份,防止采访停滞的尴尬情况出现[4]。记者在引入采访的过程当中,应当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在自我介绍完毕后较为流畅地进入到采访环节,避免比较生硬的过渡,使新闻记者与受访者双方都能够实现享受采访,热爱采访。另外,在对受访者进行采访时,新闻记者还应当时刻关注受访者的表情和神态,并对其情绪进行理解,一旦发现受访者对新闻记者抛出的问题具有抵触心理或不良情绪,新闻记者应当及时按照采访预案上的安排及时变换提问方向,使受访者能够接受,保障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尽量杜绝“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尴尬情境。

(五)挖掘事件背后的价值

对新闻媒体而言,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背后的新闻价值才是记者应当关注的焦点,在进行采访的过程当中,记者不应当偏听偏信,而应当听取尽可能多的当事人与受访者的意见,将整个事件和问题框架进行有效描绘,并将其制成一篇高质量的稿件。此外,在社会问题例如对刑事案件进行报道的过程当中,新闻记者也不应当仅将目光放在嫌疑人以及证人身上,还应当听取相关执法部门的意见,并邀请执法人员针对热点问题进行科普,使媒体受众对其了解更加深刻,使新闻采访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结论:总而言之,在现代新闻媒体当中,新闻记者的采访是媒体报道的主要来源。传统采访过程当中,由于记者应变能力较差,故此存在一些问题。新闻记者应当不断重视应变能力的培养,从热点捕捉、采访准备、提问方向、采访手段、重视细节和新闻价值等方面不断努力,使新闻记者的采编水平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受访者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