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2021-11-28王新宇
王新宇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霸州市供电分公司,河北 霸州 065700)
引言:随着电力用户数量和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力用户对电力计量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电网的安全运行。所以,全面、高效地做好计量工作,规范计量工作的内容,明确工作方法,提高计量工作的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电力计量自动化属于现阶段电力行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其运行以及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到现代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通信技术、计量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现阶段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电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加强电力运输的高效性,但在现阶段的电力系统中存在多方面因素导致线路损耗情况严重,通过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线路损耗问题。
一、分析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对于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而言,其核心组成分为以下方面:一是计量自动化主站系统;二是计量自动化终端;三是通信信道。在这之中,对相关数据信息收集和分析以及控制工作,通常情况下是在自动化主站系统之内完成,所以主站系统的重要职责便是综合管理与监控测量自动化系统。精准采集并处理数据信息、远程化自动监控是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显著特点,除此以外,其还能够显示编辑、记录时间序列。在整个监控管理系统中,核心部分是调度主站,其与人体中人脑的作用大致相同,负责自动化调度、监控整个配电网系统,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结合信息内容科学的分析电网实际运行状态,保证整个配电网系统可以长期稳定的处于工作状态中,然而对于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则可以采取热备份运行模式,这样在整个系统中存在一台无法正常运行的服务器,也可以通过另一台服务器对故障设备内的数据进行自动切换,达到实时备份的效果。本质意义上,这种运行方式会使得系统的运行成本有所增加,但出现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时,自动化系统的应急处理能力得以显著提高,使电网的整体供电能力得到提升。
二、分析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分类
(一)分析低压集中抄表系统
在电力计量系统中,抄表系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实现了对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应用,通过借助于电力载波和RS485 线路等特定装置,或者通过集中器等现场计量自动终端,使其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应用,完成相关数据的存储和整理,这是低压集中抄表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除此以外,其还能够依托于GPRS 业务,向中心处理器传送采集到的各种类型的信息。通常情况下,采集数据需要通过一定周期,而将低压集中抄表系统灵活运用到电能计量工作中,使得传统数据采集方式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达到自动化电能采集的效果。不仅能显著提高的电能统计的精准度与准确性,也使得在统计电能方面投入的人力资源大幅减少,降低出现的窃电情况,为电费回收提供出相应的价值参考。
(二)分析实时监测系统
在本质意义上来说,远程测量系统主要是属于一个综合监测和应用电力数据的平台,在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中,也是称之为电力计量遥测系统,是根据主站系统作为核心,其中主要是包括了数据信息收集装置、信息传输管道装置以及能量计量装置等重要组件。在电力系统中安装并应用这一功能系统,不仅能够针对主线丢失、用户能耗进行报告分析,还可以自动处理主电表电流、电压大小等关键数据。将电压、功率、电流以及冷冻数据等数据内容予以随时更新,以便获取准确的实时数据。然而对于变电站系统而言,可以在电力设施实际运行中,对变电站电厂电表和数据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访问。
三、分析现如今线损管理情况
现如今我国电力企业逐渐地提高了线损问题的关注程度,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是需要对线路中的损耗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采取合理的方式对配电网进行管理。现如今我国多数地区的电网发展因为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限制,供电半径大、电源分布范围较小,另外缺乏管理,对旧设备没有进行及时更换,设备老化情况严重,导致线路损耗情况严重,在配电网实际的运行中难以实现经济运行和安全运行。通过相关统计分析表明,中国当前电网的整体运行效果不佳,很多工厂选择购进发电机,减少无损电量,提升线损率。在现如今社会中,依然是存在偷电的情况,这种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季节和政策的变化也会导致用电量出现变化,滞留电量的情况也会导致统计出现错误。
四、分析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中应用
(一)建立起模型
线损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建立起线损的相关模型,通过建立起管理模型,可以对配电网中的变电站和计量点线路损耗进行科学的分析。线损模型能够对线路的运行状况加以检测,当线路中存在异常问题时能够自动调控。另外,通过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能够将线路的实际运行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对线路损耗情况进行及时了解,通过建立起模型能够提高线损的精度,使其数据更加真实以及可靠。
(二)形成报表
对于线路损耗管理工作而言,主要是分台、分区、分线以及分压进行管理,在实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统计管理,将其所收集到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进而生成线损报表,通过合理的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能够对各项管理内容生成独立的报表。除以上工作内容外,还需要通过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对各个时间段的线损情况加以评估对比。比如对某一天线路损耗生成报告,相关人员能够通过数据对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加以充分了解,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更好的保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高电力运输整体效率,有效降低线路损耗情况,最终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监测系统
在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中,监测系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其在线路损耗管理过程中是存在较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对配电网系统中线路的损耗情况作出详细的分析,通过多维度的监测管理可以对线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隐患情况,在配电网中,还要对线路的电压和电流以及功率等方面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控,把收集的数据参数传送至末端设备,通过末端设备对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处理分析。在配电网中应用监测系统能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线路故障处理自动化,将电力营销系统和运行系统相互结合,把运行数据传输至营销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营销管理工作,有效地避免实际工作中因为人为因素导致其数据出现错误的问题,不仅能降低线损,与此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四)分析自动化统计
在线路损耗进行管理的时候,通过合理的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可以对线路的损耗情况进行自动化的统计,在自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四分线损的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去提高统计管理的质量。通过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能够根据线路电压的不同对不同周期电力损耗进行设置统计,对电压等级和电力损耗之间的联系加以分析。在以往的模式下,配电网中线路比较多,对于线路的长度估算较为困难,所以很难对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进行准确统计,合理的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的技术,可以减少统计负担,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对线路中的故障及时发现,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和安全运行。
五、分析线损管理的内部管理
对于电力系统的线路损耗进行降低,通过单一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是不足的,还需要企业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线损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对人员进行约束,人员的素质培养是需要电力企业邀请相关人员进行讲座,对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进行知识教育,使相关工作人员对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有充分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通过该技术展开全面、及时的线损管理工作。对于规章制度的构建需要电力企业结合内部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发展需求加以建立,规章制度的构建需要包括管理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在人员行为进行约束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评价考核对其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对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与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实现线损管理工作得到充分落实。
总结: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通过模型的构建、监测系统、报表生成、自动统计能够将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直观反映,使工作人员能够清晰明了地掌握线路数据参数,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对于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要配合使用有关载体,如果不配合使用相关载体则会对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需要企业加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意识,加强人员素质培养,通过人员、制度以及技术支持实现线路损耗的降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