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2021-11-28王斌
王斌
(仁恒置地集团上海公司,上海 200135)
建筑施工技术,对于我国建筑行业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建筑施工技术的加强和创新非常有必要。新的环境下,时代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如果想要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得到发展,那么就必须对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用人成本,因此,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很有必要,技术创新是首要问题。
一、建筑工程的技术特点
(一)建筑工程技术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建筑产业发展趋势将会是数字化和信息化。建筑工程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建筑智能化的理念是以科学发展为理念。与此同时,在公共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公共建筑的质量,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政府也为公共建筑建设加大了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
(二)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广
与传统建筑行业相比较,公共建筑智能化建设涉及的领域更广,包括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等,导致了对公共建筑智能化技术施工难度较大。当下我国在公共建筑智能化技术施工方面研究不够深入,涉及建筑智能化领域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发展较慢。
(三)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快
虽然我国科技水平快速发展,但由于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发展处于初期,发展时间也不长,导致目前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整体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完善的发展体制。在公共建筑智能化技术施工模式方面,由于采用传统的技术施工模式,技术施工模式的效率比较低,从而造成了技术施工成本高的局面,并且智能化水平低。
二、建筑施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我国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数量,同时当前建筑行业的主体是高层建筑,不断扩展建筑行业的规模。建筑行业竞争力比较大,只有不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可以为建筑行业发展带来动力。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中不断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因此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针对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现状,在建筑工程实践中不断利用单一性新技术,但是在整体性局面出发,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建筑功能化需求,通过推广和利用新技术,可以提升施工整体水平,尤其是推广利用新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满足建筑行业绿色环保理念。
(一)许多先进技术还未能普及
当今时代下,摩天大厦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建筑上所应具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能够对整个建设工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还是太过落后,这对国内土木工程的发展和国内总生产力起到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施工人员并不了解新型施工技术
一名优秀的施工人员在知识方面应该储备充足,能够掌握施工上面的各种情况,使得土木工程建设上的效果显而易见。但是主要问题是国内的施工人员大多都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储备,并不了解创新后的建筑施工技术,这使得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完成的任务是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使其至少能够对建筑施工技术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三)创新建筑施工技术价格昂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总有一些没有深厚专业技术的建筑公司会以购买的方式引进创新的技术知识,但是鉴于技术专利价格高昂,一些较小的建筑企业无力承担,便无法对自己的建设技术进行创新,在对现实情况进行统计时,我们注意到,施工方面也需要重点考虑工程造价,虽然创新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但是费用高昂,成本大大增加,小型建筑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本,只能依然适用传统的技术进行工程建设[1]。
三、建筑工程项目中常见的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较为常见且重要的施工技术为混凝土施工技术,同时混凝土混合材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关键性建材,其混合质量、组分性能都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混凝土混合材料是由水泥、沙砾与骨料胶凝等基础材料,在既定条件下混合搅拌而形成的复合型材料。目前,建筑施工普遍选用凝胶材料和砂石骨料成分的混凝土原料,在混凝土混合材料配比搅拌工艺环节,工作人员会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天气情况、地质性质等选择适宜的添加剂,然后将混凝土原料、水、添加剂等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混合搅拌,形成性能稳定的水泥混凝土混合材料。
(二)地基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技术实际上指的就是地基处理技术,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地基是承载整个建筑物的核心与基础,地基的建设与处理也就成了整个建筑项目中的重中之重。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和气候变化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处理建筑工程地基问题的时候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工程技术来进行处理。首先需要结合土质类型选择符合当地土壤条件以及环境要求的地基建设方式,其中包括强夯法、垫层法等技术手段[2]。
(三)钢筋工程技术
钢筋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骨骼,是建筑工程的承重性能的关键因素。建筑工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筋,以此增加建筑物的承重能力,钢筋施工环节的技术质量直接决定整个工程的使用质量,而且一旦钢筋施工技术质量出现问题,其补救措施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甚至会出现无法补救的情况。因此,钢筋施工环节不仅要严格选择、把控施工技术,还要对钢筋质量进行严格选择,以保障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及使用性能。
(四)电气施工技术
电气施工技术中最关键的就是电气接地的问题,电气接地技术作为整个建筑工程内部施工技术中的核心内容,与建筑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要想保证电气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进行有效和安全地链接,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电气接地处理,一方面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另一方面则能够有效保证用户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3]。
(五)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屋面防水施工技术主要侧重于防水卷材的选择,鉴于防水卷材质量与屋面防水质量优劣有直接联系,为此需对屋面防水卷材实施合理选材。另外,在防水卷材施工中应严谨根据建筑施工操作流程施工,特别是对拐角及边缘位置的处理务必要精细,以免由于处理不当致使后期呈现漏水问题[4]。为了高效处理此类状况,在防水卷材粘铺上一定要严谨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加以施工,同时竣工后需在防水卷材上还需增加防水保护层,进而保证屋面防水质量。
(六)外墙防渗漏技术
建筑外墙防渗漏技术主要是阻止建筑外部墙体、楼顶部、窗与楼体交接等部位的渗透工程,它不仅影响着建筑外观的整体效果,还对建筑房屋正常功能和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的影响。建筑外墙进行防渗漏工作,必须通过工人来完成,据调查影响防渗漏的因素有建筑外饰设计、材料质量、外墙施工的技术形式等诸多因素,但是外墙施工技术是导致渗漏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施工技术普及不到位和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比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导致施工细节不到位,工人技术不熟练、对新型材料缺乏施工经验、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从而无法保证建筑防渗漏工程的质量,给工程项目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普及和质量要求工作是施工单位的首要任务。
四、建筑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装配式建筑发展
20 世纪50、60年代,我国引进国外建筑技术,即预应力板柱结构,并进行了工厂标准化改造,具备了生产大型砌块、梁柱的技术,但由于形势单一、造价过高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到了20 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住宅快速进入市场化和产业化,房建技术迅速发展,为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00年至今,各地政府纷纷提出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思路和意见,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事业单位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发展的脉搏也逐渐清晰明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开始克服种种困难,突破重重技术难关,迈向高质量、高标准的工厂化生产和智能化应用阶段[4]。
(二)引进多重预防技术
在事故发生之前,采用多种预防性的手段来较大程度的消除或者降低有可能引起事故的因素。事故的预防包括工程物理法和人为监管法两方面。前者以哈顿的能量释放原理为基础,侧重物质角度的事故预防;后者通过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论,来规范和引导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行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讲安全施工作为基本要求,切实落实好施工安全岗位责任制,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并以此建立起明确的奖惩机制。
(三)完善事故发生的补救技术
在事故已经发生或者结束的时候,采用多种手段来减少对应的损失程度,并且采取事故之后的对应补救。一般来说,在事故发生之后,企业可以采用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新危险源的产生,减少危险源因素,并且减少对应已知的危险源实际扩散情况。可以借助一些物理方式来进行危险源的隔离,保障项目可以高效、安全地施工,规范施工项目的具体施工安全性。
(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现如今,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渐增高,但是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水平普通不足。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关系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和维护各个环节,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甚至可以决定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近几年,BIM 信息化技术大量应用于建筑行业,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优化了新型建筑行业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发展。在相关政策上,2016年住建部印发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也为装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加快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协同融合发展[5]。
(五)绿色节能技术应用
在建筑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响应国家倡导的绿色低碳理念,不断探索新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太阳能,实现绿色节能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建筑工程,优化建筑的采光效果。设计人员也要优化设计建筑通风系统,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优化施工设计,同时需要开展专业测试,提高建筑通风水平。通过利用绿色节能技术,可以降低空调利用率,实现建筑绿色发展。在工程设计阶段,还要利用地热能源,利用地热热泵技术,降低建筑能耗。通过地源热泵代替供热空调,可以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此外地源热泵技术的整体投资比较少,同时可以实现生态环保目标,减少空气污染等问题。
结束语:从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建筑施工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整体的施工技术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当前行业的发展需求,使得建筑施工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说,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中,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可以更好地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入更多先进的施工设备与技术,推动理论创新,对当前的施工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现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