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禁渔背景下洞庭湖区生态环境修复与综合治理路径研究

2021-11-28刘志敏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沅江市洞庭湖区洞庭湖

刘志敏

(中共沅江市委党校,湖南 沅江 413100)

一、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原因探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有的题中之意,是人类文明进一步提升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人们偏向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态环境的彻底治理在短期内可能制约经济的发展。

(一)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1.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受降水、复杂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影响特别是乱砍滥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9.27 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8.15%。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各级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水土流失现象相对减缓,但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西北部少雨干旱地区一些暂时还没有受到影响的土地,也面临着因为水土流失而逐渐被沙化的挑战。

2.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对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从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各种危害:既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合理架构;也加快了资源减少速度,甚至使一些稀有物种濒临灭绝。以长江生态为例。长江曾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随着长江流域经济高速发展,沿岸频繁的人为破坏活动,长江流域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得长江鱼类资源不管是产量还是种类都呈锐减态势。

(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分析

1.传统观念导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漠

经过几千年沉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维基本固化。人们往往依据自己生存地方的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生存和发展。但在寻找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基本忽略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2.消费需求增加刺激掠夺式开发进一步发展

我国十四亿人口,基本的消费需求是非常庞大的。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穿着追求时尚和档次、彰显个性;食品追求便捷、注重包装、偏向奢侈,导致“舌尖上的浪费”日趋严重;出行追求舒适快速,私家车保有量越来越多。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7 亿辆,而机动车保有量更是达到了3.65亿辆。《2020 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大市场。

这些消费需求的增加,使人们不得不向自然界大规模攫取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物种逐渐减少,资源逐渐匮乏。特别是一次性用品的大规模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小觑。

3.经济效益刺激加大生态破坏的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众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上受设备及技术限制,对环境污染较大。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污染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了追求地方财政的高速增长,引进一些高污染企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二、洞庭湖区生态修复和治理的瓶颈

(一)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观念转变

洞庭湖资源丰富,水中盛产鱼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是随着湖区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土地开发利用力度加大,一方面人们不得不从洞庭湖中攫取生产生活资料,越来越依赖于水资源。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作为传统农业县级市,沅江身处洞庭腹地,湖洲、水面占全市总面积的50.84%;耕地仅占总面积的26.63%。多年来,很大一部分人依靠用芦苇造纸,从水中捕鱼、取砂石等方式赖以生存。沅江有建档立卡渔民2407户6473 人。这支庞大的队伍完全是从水里讨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都依赖渔业资源得以解决。还有很多没有建档立卡的,到了捕鱼旺季,全家出动捕鱼,收获颇丰。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产活动的进一步拓展,形成与水争地,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趋势:造纸厂对水环境及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过度捕捞使得鱼类资源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呈现锐减,过度采砂导致河床下切,影响行洪安全。

要改变传承了几十上百年的生活方式,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实现洞庭湖区的生态修复与治理,首先遭遇的瓶颈就是转变地方政府及相关老百姓的观念。

(二)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科学规划

随着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通告,长江流域从2020年1月1 日起实施十年禁渔计划。全域禁止捕捞,渔民全部上岸,有利于长江鱼类的繁衍生息,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但是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应该注重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渔民上岸的生活才真正有着落,高质量的就业才有保障。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就是缘木求鱼。如何对修复生态环境和发展当地经济进行科学谋划,是全面禁渔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洞庭湖生态治理长效化的法治完善

洞庭湖区十年禁捕已经全面实施,但禁渔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基层干部的日夜值守和对非法捕捞者的围追堵截。尽管洞庭湖区现在有一部分法律条文,《湖南省洞庭湖蓄洪区安全与建设管理办法》《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洞庭湖管理条例》等,一方面,这些法律条文对于保护鱼类资源的具体措施缺乏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大部分人不了解熟悉这些相关的法律,有少数人对因为非法捕捞被追究法律责任产生抵制甚至对抗情绪。修改完善洞庭湖生态治理的法治体系,提高洞庭湖区人们的法律意识,让治理措施和惩治措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是洞庭湖生态治理长效化的有力保障。

三、全面禁渔背景下洞庭湖区生态修复和治理路径分析

(一)提升人民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为洞庭湖区生态治理长效化提供内生动力

列宁曾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洞庭湖区的生态修复治理离不开湖区人们的共同参与。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对洞庭湖区的生态进行修复和治理,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第一,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态修复和治理的实践,关键在于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长久以来,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中,总认为“人是万物的灵长”,把自然资源当作只需开发和索取的对象和工具,通过无止境地改造和征服自然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长此以往,使得环境污染、物种减少乃至消失,干旱或暴雨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越来越严重。在洞庭湖区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一是要引导人们树立大生态观。良好的生态,不仅关系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关系到人类的永续发展问题。在解决现实中生态问题的同时,更要放眼未来,意识到生态的破坏在朝夕之间,而生态修复却是长期而艰难的,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逆的。因此,生产生活不能只顾当前的经济效益。二是改变生活方式。洞庭湖区鱼类资源丰富,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鱼类生长需要良好的水生环境和较长的生长周期。要改变湖区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水生资源的依赖和优越感。动辄以能吃到“野生鱼”“河鱼”为荣,甚至不惜浪费。

第二,树牢生态修复治理人人有责的意识

科尔曼指出,“最贴近环境而生活的人最了解环境。”洞庭湖区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湖区人们,这是长效治理的内生动力。当前,最需要人们执行的是十年禁捕。要做到全面有效的禁捕,仅靠基层领导干部的监督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当地老百姓的意识提高和行动自觉。让老百姓意识到洞庭湖生态修复和治理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加快洞庭湖区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最大限度满足湖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

随着渔民全部上岸,洞庭湖禁捕工作成效明显。但是渔民在水上生活了几十年,上岸之后的生存发展和经济保障,成为考验当地政府的试金石。邓小平说,“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只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才能更多更好提供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洞庭湖区经济转型,一是要彻底淘汰造纸等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以洞庭湖生态资源为依托的种植、养殖等生态产能。以湖南沅江市为例。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是典型的地貌特征,沅江市芦苇面积45 万亩,占到全市总面积的14%,年产芦苇35 万吨。芦苇以前主要用于造纸,由于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污染,造纸企业退出,芦苇被弃置在湖洲,既失去了经济价值,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协调好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成为沅江市禁捕退捕后经济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沅江市尝试探索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以芦苇为依托的芦菇、芦菌的种植产业,以水资源为依托的“四水农业(生态水稻、生态水产、生态水果、生态水生蔬菜)”

二是要引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最持久动力,必然要依赖创新。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建设管理好高新产业园区,使产业发展由依赖资源优势转为依靠技术优势,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既能给上岸渔民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又能解决经济上的难题,满足湖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完善洞庭湖区生态治理的法律条文,为洞庭湖区生态治理长效化提供法治保障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作用。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规划、实施洞庭湖区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实现治理长效化。一是完善洞庭湖区生态修复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标准;二是建立操作性强的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营造氛围,加大普法力度,让老百姓知法、守法,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生产生活的各类活动。

猜你喜欢

沅江市洞庭湖区洞庭湖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沅江市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洞庭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勇立潮头当先锋诚信经营创大业
———湖南省沅江市安沅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就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
好一个洞庭湖
基于GIS的洞庭湖区水土流失变化监测
洞庭湖的麋鹿
洞庭湖区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